第六百二十四章
作者:千年龍王l      更新:2020-05-27 23:39      字數:4227
  “呆呆,請老神仙!”稚子童音最讓人喜歡。可聽到內容,李梟的鼻子差點兒氣歪了。爹爹發音還沒發準,老神仙卻說得字正腔圓。也不知道特麽誰教的!

  “大伯!二大爺說,老道能救爹爹。大丫要去救爹爹,您能告訴我五台山在哪裏嗎?”自從李梟趕走了李休和李浩,每天就有人像蒼蠅一樣在李梟耳邊鬧。

  狂轟亂炸一天之後,李梟幾乎要崩潰了。尤其是見到一臉冰霜的小玉,李梟就有種去五台山的衝動,不是去找老道,而是去出家。

  沒辦法,李梟還是帶著人來到了五台山。作為這次請大仙的監督,李浩和李休哥倆兒隨行。

  也好久沒出京城了,尤其好久沒去過山西。現在這裏是京畿最為重要的煤炭供給地,聽說好些人富得流油,跟後世的煤老板一個德行。上次艾虎生統計,一年從京城匯往山西銀行的銀幣匯單,居然有六百萬銀元之巨。

  山西分行幾乎每個月都得往京城運送大筆銀元,用來供給京城的大筆流失。

  六百萬銀元啊!一艘集齊了大明最高科技成果的致遠級戰艦,造價也不過三百九十萬銀幣。聽到這個數字,想錢想瘋了的李梟,很有種帶兵殺到山西搶一把的衝動。

  這次到山西可得好好看看,有什麽辦法把山西票號的錢掏出來點。山西老摳會攢錢,個頂個生肖都是屬貔貅的。光吃不拉可怎麽成啊,整天窩在山西不來京城買房買奢侈品,銀子轉不起來啊。

  八大晉商!後金女真在遼東的時候,就沒少偷偷摸摸的和女真人做生意。這些年忙忙活活的沒工夫搭理他們,都肥成豬了。如果再不好好宰幾刀放放血,說不定又會冒出別的想頭。萬一想革個什麽,那他娘的死人可多了去了。

  騎乘著戰馬帶齊爪牙,一路向西。

  一路上李梟走得非常悠閑,晃晃悠悠的享受著大明江山秀麗風光。反正那老道也不會立刻白日飛升,李梟準備見過老道之後,就讓老道背著火箭,去問問天上的神仙,什麽時候能讓大明風調雨順。

  該死的!這些年災荒幾乎年年有,也不知道原先大明朝廷究竟是咋過的。如果那個叫做張道陵的老道能上天當神仙,那就讓他跟老天爺商量一下。如果那個老神棍願意去地府,那就讓他好好問問被刮了三千多刀的魏忠賢,雖然那家夥怎麽認是個大難題。

  過了淶水就是易縣,一路走一路看,河北地方上真的是富庶了。

  走在村裏的時候,看不到村裏有亂跑的孩子。一打聽全都進了村裏學堂,小學教育能夠進入到鄉村,這絕對是一大進步。這些年撥給教育上的錢沒有白花,當孩子們都識字的時候,秀才也沒啥了不起。普遍義務教育,才是那些東林黨真正的噩夢。

  以前依仗著文盲率高識字率低,普通大眾沒有受教育的機會,這些識字的讀書人才能占據社會地位的頂端。當人人都識字了,識字的人也就沒那麽值錢了。

  更加重要的是,當普通人都識字了。讀書人就不能任意的操縱輿論挑動民意!自古以來讀書人就沒少幹這種事情,每次農民起義背後都有讀書人的參與。

  莫道螳螂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喊出這詞兒的是大老粗,可哪個首領旁邊少不了一個會讀書寫字的二當家。

  一塊水果糖換來小孩兒的教學課本。

  數學語文都在一本書上,估計是為了省錢。這樣的書一個孩子一本,一年也要花不少錢。朝廷明令,不許向學生收錢。這錢,隻能從地方稅賦上麵扣。

  紙摸著厚實,估計是遼東那邊的紙廠。遼河邊上出蘆葦,成片成片的。每年秋天割上一茬,一年可以生產幾百噸的紙。木頭這東西很貴,再生時間又慢,割蘆葦造紙是個很好的項目。

  這孩子看起來**歲的樣子,數學隻教了加減法。語文倒是有些意思,秉承著李梟的意思。沒有什麽八股文之類的東西,開篇就是上中下,人口手,男女,左右,前後這樣的常用字。再往後,就是跟農業有關的句子。例如說秋收割麥子,下雨收衣服這樣的詞兒。完全是大白話,非常貼近百姓生活。這樣的學,孩子們願意上,找起老師來也簡單。

  反正這些詞兒識字的基本都會,不用非得背過四書五經的秀才。

  一般來說一個村就一個老師,輪流到各家吃飯。每年教上八個月,放四個月的假期。就算是放假,也有二百個大子的進項。在村裏還賊手尊重,村長請客都得把村裏的老師請來陪席。村裏的大姑娘,都巴不得嫁個吃皇糧的教書匠。

  看了一眼鄉村教室,一間寬大的瓦房。窗戶還是用紙糊,隻有門上麵的位置,有兩扇一米見方的玻璃窗。還是農民式的智慧,這樣就可以用最少的錢,保證黑板上有光照。看看那窗戶邊上參差不齊的磚頭就知道,這窗戶開的時間並不長。

  不用進去看就知道,這樣的教室裏麵會是怎樣的黑暗。孩子們在這種環境下上課,一定會看壞眼睛。

  得給孩子們蓋小學才行,可這念頭剛剛從李梟心裏升起來,就被強行按壓下去。沒錢!

  玻璃窗戶在城市已經差不多普及的情況下,在村裏仍舊是稀罕物。工業品銷售產生的利潤,其實絕大部分還是被朝廷拿走了。

  大明帝國從薩爾滸開始,已經不間斷的進行了二十年的戰爭。這裏麵既有在遼東的局部戰爭,也有流寇肆虐北方,甚至嘯聚流賊聯合韃子進攻京城的大戰。

  崇禎死前,大明帝國已經被內憂外患折騰的奄奄一息。加上又來了一場亙古罕見的大瘟疫,幾乎把北方鬧成了無人區。好容易打蔫了女真人,蒙古人又精神了。

  底子太薄,軍費又占了國家收入的大頭。如果沒有那些工業品的支撐,大明財政早就破產了。

  現在跟艾虎生說,給每個農村建一所小學。艾虎生會立刻自殺給李梟看!

  背著手走在村裏的土路上有些落寞,不過看到那些屯子裏的糧食。李梟又高興起來,起碼咱不挨餓了。富裕要逐漸實現,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憑什麽自己幾年之內,就能建設讓整個大明上億人富裕起來。其實能喂飽這上億張嘴,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大哥這是怎麽了?一會兒鎖眉毛,一會兒笑嘻嘻的。”

  “要不先讓老道給大哥看看吧!”

  後麵跟著的倆小子,忽然間變得親密無間起來。李休不記得李浩曾經在他上廁所的時候往裏麵扔炮仗,李浩也不記得李休搶李浩餃子吃,惹得李浩嚎啕大哭。

  “兩千八百四十一個縣,一年弄好十個縣,全國都弄好也就是二百多年的事情。沒什麽大不了的!”李梟甩了甩馬鞭,在土路上踢踏踢踏的走。

  拐了個彎就走上水泥大路,這一點李梟還是滿意的。大明北方如今的道路交通,可能是全球最好的。筆直平坦的水泥馬路,可謂是這個時代的高速公路。

  不時能夠看到,拉著貨的馬車隊在水泥路上行駛。車老板的吆喝聲,離得老遠都聽得清清楚楚。

  前邊是個還算熱鬧的鎮子,鎮子上有市集也有酒樓茶肆。

  “趕了一上午的路,咱們就在那邊兒吃飯。”李梟馬鞭一指,當先飛奔了出去。兄弟三人當中,要數他的騎術最好。

  “呦!幾位軍爺,是吃飯還是住店?”來到一座還算是不錯的二層酒樓前,李梟翻身下馬。店小二立刻笑吟吟的迎了上來!

  這一次出來,李梟隻帶著十幾個隨從。可他們哥仨,已經不是當年在遼陽啃包子的哥仨。在哥幾個前麵,有一個營的警衛,後麵也有一個營的警衛。都是距離李梟他們一個小時的路程!

  隻要發現什麽山貓野獸,或者嚴重影響社會治安的家夥,統統先抓起來再說。有些豪橫的敢於頂嘴的,槍直接頂腦門兒上。豪橫的立刻就不豪橫了,跪地求饒者有之,行賄受賄者有之。反正,隻要你把俺當個屁放了,怎麽著都成。

  “吃飯!找些上好的馬料來。”李梟一甩韁繩,小二立刻接住。同時,也接住了李梟拋過來的一個銀元。看到銀元,小二立刻眉開眼笑。

  “出來人啊!給大爺們牽馬,後院上好的馬料侍候著。”小二一聲吆喝,裏麵立刻跑出一大群夥計出來。

  李梟當先走進酒樓,酒樓裏麵立刻杯盤桌椅挪動的聲音不絕於耳。

  看起來是自己跑的太快,追上的前麵的先頭營。二十幾個軍官,正坐在裏麵吃飯。看到李梟走進來,趕忙站起身。

  “都坐著繼續吃,我們去樓上。”李梟掃了一眼,還不錯。桌子上擺著的都是茶水,沒有一個要酒喝的。

  知道李梟這一次出來不想高調,軍官們也不說話,坐下繼續吃飯。隻是剛剛吃飯時的大嗓門兒,一下子小了許多。

  李梟帶著人走上樓,發現樓上有雅座,也有散座。挑了一個靠窗的散落坐下,看著下麵熙熙攘攘的人流也是一個樂。

  “這鎮子還挺繁華。”李休一屁股坐到了李梟對麵。

  “這鎮子叫做走馬驛,前邊有個鎮子叫做倒馬關。以前蒙古來的馬販運到中原售賣,這兩個地方是必經之路。所以,這兩個鎮子還算是富庶。

  我路過這的時候,這裏的鎮長是個姓李的大個子,很不錯的一個人。招待我吃了一頓驢肉火燒,那叫一個地道。大哥!不如我派人去找他來,讓他帶咱們去處驢肉火燒?放心,不用您的名頭,小弟的名頭足矣。”李浩不愧用雙腿丈量過河北山西的人,對這裏的地方再熟悉不過。

  “你可拉倒吧!他們都知道你是李家老四,你一口一個大哥二哥的叫,你當人家傻?咱們哥們一動,地方官都得瘋了。今後咱們再想清淨著趕路,就是做夢。”李休立刻否決了李浩的提議。

  “你二哥說得有道理。你掌管著鐵路線路的規劃,你筆頭一歪歪,鐵路就可能和這個縣擦肩而過。雖然下麵的官吏或許不知道鐵路是怎麽回事兒,可上麵的封疆大吏們都知道,鐵路對一個地方的重要性。

  現在的官場就沒有保密這一說,你和我們的關係早就弄得人盡皆知。所以,他們都盡了心的巴結你。”李梟一邊看樓下的人流,一邊笑著說話。

  小二拎著茶壺走過來,躬著身子給李梟這桌倒水。身後麵兩個人高馬大的士兵,給了他極大的心理壓力。總算是平日裏業務比較熟練,顫顫巍巍的把茶水倒完,腦袋上的汗水已經像小溪一樣流淌。

  “一份水滾鹿肉,你們這的小木瓜蘸黃醬。再來一份獐子肉鍋,還有霸王雞。我們這桌驢肉火燒十份兒,那邊也是這四道菜,剩下的讓他們隨便點。”李浩自詡來過這裏,菜譜也不拿就開始點菜。

  “小爺兒!您這一看就是行家,俺們這裏廚師最拿手的就是這幾樣菜式。他們都說驢肉火燒是張家口那邊的好,其實咱們這邊的驢肉火燒才是最好的,這騸驢跟叫驢的味道,您一嚐就知道。

  幾位爺!您要什麽酒?”小二本能的反應,推銷其酒水來。

  “酒就不要了,下午還要趕路。”李梟喝了一口茶,味道還不錯。

  “得了您!稍等!”小二知道這些人惹不起,立刻跑到後麵,請掌櫃的出來招呼。

  “大哥!這叫驢和騸驢,做出來的火燒,那味道還真不一樣。”李浩一副小大人的模樣,給李梟和李休解釋什麽是叫驢什麽是騸驢。

  李梟無奈搖了搖頭,知道是李浩有意在顯擺學問。小孩子肚子裏有些東西之後,都是這副存不下二兩香油的模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看起來這些年李浩行走各個地方,還真是增長了不少見識。今後真要是有了空閑去旅行,可得拉著這個老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