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作者:千年龍王l      更新:2020-05-15 22:11      字數:4285
  造反二人組變成了造反個體戶,而且這倆人裏麵,能拿主意的還是耿忠明。現在能拿主意的進去了,隻剩下一個不能拿主意的。

  溫體仁和耿忠明聊了一會兒,然後以大無畏精神,奮不顧身的再次入登州城。

  很明顯,溫侍郎是真能說。第二天一早,登州的城門就打開了。孔有德率眾出了城門,在李梟的刺刀和大炮下麵被迫投降。

  孫元化好像沒遭受什麽虐待,一身官服穿得一絲不苟。三縷長髯隨風飄動,風度翩翩的一塌糊塗。

  李梟冷著臉,這是個死硬的東林黨。而且一向看不起李梟這個被認定是鐵杆閹黨的巡撫,自己上任濟南,這家夥都沒依禮拜見。

  好啊!到了這步田地,還敢跟老子人五人六的。

  “府尊,該本官的差事,和不該本官的差事都辦完了。現在好了,叛軍已經出城受降。這孫元化本官要帶回京城去,給錢大人他們一個交代。”溫體仁看著魚貫出城的隊伍,臉上稍稍露出一絲得意。畢竟,這裏麵他的功勞不小。這次回去,萬歲一高興說不定還能官升一級。

  侍郎在升一級,那可就是尚書。將來入閣拜相,也未可知!

  “孫元化你不能帶走!”李梟冷喝一聲,溫體仁臉上的笑再一次凝固在臉上。

  “府尊大人,您可是答應過……!”

  “我隻是答應過,不在登州大動刀兵以撫為主。也沒有答應,把孫元化交給你啊!”李梟冷冷的眼神,逼視著溫體仁。

  “你……!”溫體仁很後悔,當初還真沒說過這話。

  “孫元化用人失察,以至於釀成叛亂荼毒登州。以至總兵張可大殉國,佛郎機雇傭軍西勞經、魯未略、拂朗亞蘭達、方斯穀、額弘略、恭撒、安尼、阿彌額爾、薩琮、安多、兀若望、伯多等十二人死亡,十五人重傷。另有府道州縣多名官員殞命!

  這些,都是你孫元化引賊入室所致。來人,把孫元化抓起來。”李梟一聲令下,四外邊立刻衝出幾名侍衛。二話不說,抓小雞一樣的抓住孫元化,扭住肩膀把孫元化押了起來。

  “李梟!我孫元化是朝廷任命的登萊巡撫,你敢抓我,你這是越權!”孫元化暴跳如雷,本來他還以為沒事了。隻不過到了京城關兩天,然後運作一下還能在六部裏麵混個主事啥的。沒想到,李梟公然把他抓了起來。

  “萬歲口諭!囑李梟便宜行事!你的罪責,本官自然會奏明朝廷,對你明正典刑。”

  “李梟……!”侍衛們不等孫元化再還嘴,立刻把他押了下去。

  “李梟,事情可別做得太絕了。對你沒好處的,還是那句話,誰都有道走窄了的時候兒。”溫體仁臉上第一次沒了笑容,王八一樣的眼睛惡狠狠瞪著李梟。

  “沒當著你麵殺他,已經算是給你麵子了。要不我現在請出王命旗牌,就地把他斬了?你清楚,就算我現在殺了他,你也不能把我怎麽樣。”李梟顯然是有恃無恐。

  “你……!”溫體仁被懟了說不出話來。

  “這次的事情,本官會據實上奏。該是侍郎大人您的功勞,李梟不會貪墨了。不過這閑事,你還是不要管的比較好。請了!”李梟斷喝一聲,催馬來到了孔有德麵前。

  “孔有德,投降的條件想必溫侍郎都給你說得很清楚。我答應了耿忠明,剿滅全山東的土匪,他就是濟寧府的參將。而許給你的,是萊州府的參將。這個待遇不算是薄了!拿出你們的本事出來,把山東的匪患給我剿平了。好處有你們的!”李梟看著跪伏在地上的孔有德。

  “諾!斷然不敢有違府尊大人之命!”孔有德垂下頭。

  “我會派人看著你們,讓你手下把爪子給我收回去。如果讓我知道,你們有擄掠百姓,殺良冒功的事情。就拿你們的腦袋,頂他們的罪。”

  “諾!”孔有德垂著頭,不敢有半句的違逆。

  “今後你們的糧秣,都由本帥一體供給。不得有違!”

  “諾!”

  李梟說一句,孔有德應一句。既然都投降了,那也就別充硬漢。大明軍隊沒人不知道遼軍的厲害,在遼東跟韃子對抗亦不落下風。更別說掃平他們這些蝦兵蟹將!

  那天被轟的那幾炮也著實是嚇著了孔有德,那麽大的一座城樓。一炮就給轟塌了,城牆上麵的炮樓。一炮下去,佛郎機大炮硬是被轟飛到了城下去。

  登州城牆是堅固,可這麽轟下去也受不了。原本打算的出海,也被李休的五桅大船堵在港口裏麵。孔有德知道李休這是留了手,不然那天那種炮擊對著港口裏麵來幾下,所有的船都會變成碎木頭。

  “聽說你和耿忠明都是孝子,他的父母妻兒,就由本府帶回濟南妥善安置。省得跟你們這些人顛沛流離的!”

  “諾!”

  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很明顯這是抓了一家老小去做人質。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人家李梟憑什麽相信自己不會再反叛。孔有德心裏明白,李梟可不是心慈手軟的孫元化。如果自己和耿忠明真的反了,一家老小也就算是交代了。

  “李梟,你好手段。本官回京複命去了!”看到李梟沒有殺孫元化,溫體仁立刻開溜。隻要李梟不動手,在朝廷裏麵活動活動,不怕李梟不把人送到京城裏麵去。其實能保孫元化不死,溫體仁對錢謙益他們已經算是有了交代。

  登州城被占了有二十多天,因為很快被李梟堵進城裏。這次叛亂帶來的破壞並不算大,登州城裏隻是在叛軍攻城那天死了一些居民,這些天反而都很平靜。

  出了安民告示,留下趕來的孫傳庭收尾。李梟索性帶著李休坐船回了長興島,再有幾天就過年了。這兩年東北西走的,也沒個功夫過個好年。明年說不準還得忙活成什麽樣子,今年就陪著小玉他們過個好年。

  “大哥,你把山東扔下陪著我們過年,就不怕山東出什麽亂子?”五桅大船經過改造,已經有了一個裝著玻璃窗的筧橋。寬大的玻璃窗,讓人的視野毫無阻礙。同時,玻璃窗也擋住了刺骨的寒風。

  以前筧橋上的活兒到了冬天,誰都不願意幹。現在好了,屋子裏麵點了爐子。熱氣熏得人昏昏欲睡,跟以前比起來,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孫老看著呢,出不了大事。這一年下來,東奔西走的。跟家裏人也沒待上幾天,小玉看到我都有些陌生了。對了,小浩怎麽樣了?”李梟想起,最小的弟弟李浩還在船上。

  “找了個老兵油子帶著,有了些起色。前幾天還跟人打架來著,雖然被人揍了。可敢出手就是進步!”

  “是啊!以前咱們的小浩,可隻是光挨打不還手的主兒。”李梟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是有些詫異。居然有人敢揍自己的弟弟!

  “都是有些背景的孩子,孫先生的兩個孫子,滿爺的什麽親戚。還有巧姐兒認的幹兒子,老陳福的侄孫子,漁老的外孫子也在這裏。稻富佑直的孫子,也給送了來。現在咱們皮島的子弟,差不多都在我的船上。

  也隻有我能壓得住他們,如果放給陳老虎。他可管不了!

  我把他們都編在一起,船上最苦最髒最累的活兒都給他們去幹。都是些半大小子,想著每天把他們累個半死,就沒精力去打架。可沒想到,這些家夥還是經常幹架。

  有時候他們在一起打得熱鬧,可看到他們的小夥伴被人欺負了,還是會一擁而上。”李休笑著搖了搖頭,眼神裏麵居然有些羨慕。

  身為李梟的二弟,李休注定是孤獨的。

  他的身份太過特殊,雖然他隻是十八歲的孩子。可已經在海上飄蕩了好幾個念頭,原先白皙的臉,現在也被海風吹得黝黑。慈不掌兵,義不聚財!

  十四歲開始就帶兵,讓李休眼睛裏透著一股子狠勁兒。他帶的兵都怕他!事實上,現在渤海黃海吃水上飯的人都怕他。

  沒人敢小瞧這個十八歲的小夥子,在圍剿陳海龍手下的時候。手段之狠辣,讓所有人都側目。李梟聽說已經有人給李休取了一個綽號,叫做海狼!意思是李休像狼一樣的狠!

  叫什麽李梟不在乎,隻要能鎮得住這些手下就行。

  “不管是誰家的親眷,你嚴格管理就是了。遼軍雖然是咱家的,可都是大家夥撐起來的。沒了敖爺、滿爺,我能這麽放手離開山東回家過年?沒了袁崇煥、祖大壽,錦州能讓人放心?

  沒了孫先生,單單是山東的政務就讓人頭疼。

  就說你這大船,沒了漁老的武器,你這船能這麽厲害?

  如今跟著你哥吃飯的人,已經有了八十萬人之多。咱們家的天下,需要有這些人撐著。你懂麽?”李梟拍了拍李休的肩膀,一直以來這個弟弟是他最放心的人。什麽事情隻要交給李休去做,就一定會被辦得妥妥當當的。

  “知道了大哥,就憑咱家人照看這家業,三頭六臂也照看不過來。就好像皇帝,也得靠著大臣們管天下一樣。這些娃娃別看現在小,可他們跟咱們一條心。將來都是可用的人!”

  “對!你哥先把山東弄好,連年匪患,加上朝廷的苛捐雜稅。山東百姓活得苦啊!”李梟歎了一口氣,從蓬萊登陸那天開始,李梟就看到了山東百姓的真實狀況。

  好多人家,都是半年糧半年野菜的過日子。閑時吃稀忙時吃幹,所謂的幹飯其實就是摻雜了野菜的稠粥而已。那些稀飯,都能照出人影來。

  人們麻木的在田間勞作,年景好一些的時候。糧食大豐收,可東家的租子也漲了。鄉民還是隻能留下能夠糊口的糧食!

  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好多人都沒辦法。隻能把土地賣給那些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因為他們有功名在身不用繳稅。

  土地年年兼並,李梟一次行軍走了一天。結果還在一家大地主的地裏!這些家夥富了,可朝廷的稅收卻是年年減少。以至於現在山東府衙的辦公經費,都捉襟見肘。更不用說,興修水利道路這些事情。

  “大道理我不懂那麽多,十四歲跟著劉老六跑船。我就知道我這輩子的功業在海上,他們叫我海狼。我覺得這名字蠻好的!不管大哥你做什麽,這渤海和黃海就是咱李家的。誰敢在這裏過,問過我的大炮才行。”帶兵多年,李梟發現李休也有了一絲霸氣。

  哥倆嘮了一會兒,李梟下到船艙裏麵看李浩。

  好些日子不見,李浩黑了也瘦了。不過身體很結實,在幽暗的船艙裏麵,眼睛裏映著燭火,顯得晶晶亮。他的身邊圍攏著一群小兄弟,看樣子都不是啥老實孩子。

  少年郎在一起總是快樂的,枯燥的航海也會充滿了快樂。也不知道是在說什麽,船艙裏麵一片哄笑聲!

  李梟的到來,所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像是見了貓的老鼠。剛剛哄笑的孩子們立刻筆直的站起來,李浩背對著李梟。看到所有人站起來,他也跟著轉身站起來。

  看到是大哥,李浩的嘴唇動了一下,可還是沒說話。看起來,幾個月的航海生活已經讓他知道守紀律。

  “都坐吧!小浩,你出來!”李梟對著李浩一招手。

  李浩跟著李梟出了船艙,走廊裏麵也的黑咕隆咚的。木質的海船,還處在嚴禁煙火的時代。船艙裏麵人多可以點蠟燭,走廊裏麵就沒這個必要。

  基本上,每個走在走廊裏麵的人都是摸著黑。大多數人憑借著記憶和習慣,在黑暗中都能如履平地。

  李梟就沒這個本事,好在前麵的順子打著燈籠照亮。

  即便是渤海灣,冬天的海風也很大。走廊裏麵左搖右晃的,李梟感覺是在搖元宵。腦袋撞在木頭牆壁上,發出“咚”的一聲響。李梟揉著腦袋,起了一個大包很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