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抗爭
作者:已過叢林      更新:2020-05-15 20:54      字數:2419
  “大家再加把勁!一定要在這好多日把田裏的黃泥全部運到外麵去!決不能耽誤了今年下一季穀子的播種!”

  說話的人是當時的龍崗村黨支部書記何士義,當時的何士義和現場所有青壯年一樣光著上身膀子,全身不斷地被夾雜著泥水的大雨衝刷著,身下的褲腿已經不知不覺沉到了仿佛會把人吞進去的黃泥之中。

  一場大雨從今年6月下旬便不停地下著,從一開始便越來越猛烈,我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出現了曆史上極為罕見的特大洪災。

  截至到八月初的今天,全國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地處南邊的龍崗村的梯田原本已經被山上衝下的黃泥和碎石子覆蓋得幾乎沒有縫隙,全村忙活了一個月才最終剩下地勢最不利的何屋屬田。

  現在在何士義身後站著全村幾百名各家各戶派出的抗洪人力,大部分是二三十歲的壯小夥,手上都拿著自家的鏟子和畚鬥,在暴雨和黑暗的的籠罩下,準備和這場“災難”進行一次最後的決鬥!天空突然劃過一場閃電,把一個個暗淡的臉龐照得發白。

  “大家開始按分工運土!”,一聲沙啞的爆破音從何士義口中迸出,緊接著四周才是一陣轟隆聲,何士義今天分明就是要挑戰所謂的老天爺的。

  所有人開始了不停歇的鏟土、運土,何士義也還是一位三十二歲的村幹部,他帶著村裏的其他幹部和群眾一起抗爭著,甚至沒有鏟子的時候直接拿手刨著這些廢土。

  一個新婚一年不到的小夥子林家老二林茂森也在他娘家的屬田裏拚命幹著,此刻他的心情極度複雜,不僅因為這久久的暴雨讓下半年的生活沒有著落,更因為老婆在家懷孕已經八個月了,非但絲毫感受不到即將作為父親的驚喜,而且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突然給家裏多出來一個新生命,工作還沒有著落的自己應該靠什麽養活一家人,想到這裏,他用力地鏟著地裏的土,都全然忘記了周圍的暴雨。

  三天後,低處的大水河依然波濤洶湧,但是消失了兩個月的陽光卻珍貴地出現了,林屋的單身老漢林啟明也出屋在對麵山上高處牽著自家準備耕地的老黃牛吃著草,啟明老漢邊走邊拿著一支發舊的竹笛子吹著《鷓鴣飛》,笛聲越過這一片山穀向茫茫無際的天邊飛去;

  陽光慷慨地灑在每個人都是泥漬的臉上,所有人零零散散相互靠在一起隻有消不去的疲倦,包括何士義在內的所有人都無暇顧及陽光的明媚,百畝田幾萬方的土被運走了,緊接著翻翻土便又可以重新種稻穀了。

  “茂森子,你家媳婦要生啦,快去鄉上衛生所看看!”上林屋林儒丘老頭的張老太急忙忙地趕過來,腳步雖停下了,氣還直喘著。茂森突然驚醒了,地上腳邊的農具還沒撿起來就一溜煙往街上衛生所去了。

  衛生所產房門口站著茂森的老爹林恭良和老娘,自己的大姐林茂花和入贅的大哥李孝章還在地裏照料著不能過來,老夫婦倆人正不知所措地在門口踱步著,老兩口子雙手幾乎同步地搓著。

  “參英,參英怎麽樣了?”茂森扶著剛刷著綠漆的牆麵氣喘著說道。“在裏麵呢,等著吧,手續都已經辦好了。”茂才平靜了下想往旁邊的凳子上坐著,還沒坐上去突然又往產房門口焦急地望著。

  已經70歲的恭良麵對自己即將出生的孫兒,卻顯得十分平靜,自己的大女兒都已經生了兒子,再來一個也無非是從外公變成爺爺。

  茂森老娘看著眼前的爺倆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她希望抱老二孫兒的願望可是等了太久了,真希望是個男孩啊。何參英自從嫁到林家便與公婆的關係相處極差,好在最近懷上了孩子,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才相對以前有了很大的緩和。

  “林參英家屬來抱孩子,是個小男孩。”茂森老娘這才把懸著的心放下,她雙手合十在門口朝著天上拜了又拜,心裏感謝著老天爺善待著這一家人,對於她這樣老一輩的婦人來說,生男孩似乎就是生活對她們最大的寬慰。

  茂森抱起這個新的小生命,不知道為何感到身上沉甸甸的,像是有什麽在壓迫著自己,或許就在他真正成為父親的這一天,他明白了什麽是作為人父應該承擔的責任。

  “孩子還沒取名字,現在的孩子都希望多讀點書,我看就叫懷文吧。”林恭良倒是看起來一點都不著急,說著便起身慢慢走出醫院大門回家了,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在手裏點了一根卷煙掐著。

  倒是參英累的不行,茂森老娘這才反應過來趕緊照顧著自己還在病床上的兒媳。

  在龍崗村,林屋分為上林屋和下林屋,兩屋的人家為方便倒騰柴火都住在山上,每家的屋舍周圍都會種些高大的杉樹和小片竹子,間間瓦房錯落分明,這要是在春天,便會看到半山腰繞著些淡淡的雲霧;兩山中間隔著一條大小合適的大水河,從大水河向兩邊地勢越來越高,其間還有一層層的梯田。

  這幾天又出來了太陽,照在兩山之間便處處泛著微光,這座南方的小山村仿若南方的世外桃源一般;林恭良一家便住在大水河西岸的下林屋,而林儒丘一家住在東岸的上林屋,好像從地理位置就決定了這兩位老人一生的“對峙”。

  林儒丘今年71歲,比林恭良僅僅大一歲卻讓林恭良氣的不行,對於他們來說,大一歲就是長幼的區別,於是從小林儒丘碰到林恭良便非要讓其叫他大哥不可。

  林儒丘祖上三代書香世家,可是林儒丘卻自稱隻習得半部《論語》,其餘三書不論《孟子》、《中庸》、《大學》一概不讀,更別說五經了。

  他原先也還是村裏小學的語文老師,恭良的兒子茂森和老三茂才都是他的學生,尤其是茂森,對老爺子特別喜歡,高中輟學以前總是喜歡跑到林儒丘家裏詢問關於儒學的考究,現在的林儒丘因為年齡太大不得不退休回家了。

  恭良自小從師傅學習木工,是一位手藝了不得的木匠,看不得林丘儒整日賣弄自己的學問,便也給自己打上“墨家”學派的旗號。

  無奈儒丘恭良兩兄弟幾乎在同一年同一天取了媳婦,奇怪的是兩人四十還未有一兒半女,可是誰都沒想到最後恭良卻生了一個女兒兩個兒子,讓他在林儒丘麵前不知道多得意,現如今孫兒又一個接著一個,表麵平靜的他恨不得把消息寫在大大的紅紙上貼在村門口給林儒丘每天都看。

  林儒丘倒是每日一句“七十已過,早已從心所欲,不逾矩。”至於恭良家是喜是優倒是從來都不放在心上。

  故事就是從一九九八年這個多事的秋天開始說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