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嬴高出手,從來都是為了大秦萬世,而不是僅僅隻著眼於當下。
作者:獨愛紅塔山      更新:2021-06-25 22:52      字數:2782
  蒙恬作為嬴政的心腹,自然是清楚,嬴政對於巴蜀之地的擔憂,這裏是天然的糧倉,也是最容易滋生出麻煩的地方。

  ??自從惠文王兼並巴國與蜀國之後,大秦對於巴蜀從來就沒有留重兵把守,這也是巴蜀一直都是相安無事的最重要原因。

  ??但是,巴蜀如此緊要之地,無重兵把守,不能掌控在手中,任何一個人都會心有不安。

  ??所以,嬴政對於這一次嬴高征伐極南地極為的重視,因為嬴高有錢,能夠持續投入資金。

  ??再加上這一次南下掠奪而來的奴隸,足以讓這一條馳道徹底的打通,讓大秦朝廷對於巴蜀的掌控力,一次性達到極致。

  ??蒙恬清楚,不管是嬴高還是嬴政都是有野心的人,而且還是那種誌向非凡,對於這個天下誌在必得之輩。

  ??他們對於權力的掌控欲堪稱是驚人。

  ??對於此,蒙恬也極為的看好,他心裏清楚,既然是嬴政與嬴高兩父子對於鹹陽極南道如此的重視,數年之內,這一條馳道必然會開鑿成功。

  ??心中念頭一轉,蒙恬朝著負責馳道修建的官吏,道:“此事不必擔憂,爾等繼續開鑿,不日武安君南下巴蜀,本將會與他的商議此事。”

  ??“諾。”

  ??點了點頭,公輸卿臉上浮現一抹喜色,他心裏清楚,蒙恬隻是一個武將,雖然文武雙全,但是卻也僅止於此。

  ??修建馳道此事,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大秦武安君的本事,公輸卿可是清楚,不管是席卷整個關中的曲轅犁還是一切好東西,都是來自於這位公子。

  ??而且,鹹陽極南道的開鑿,也是來自於嬴高的主意。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嬴高一個人手握劍南商會與孔雀商會,從整個中原掠奪財富,早已經富可敵國,有了嬴高這個大財神在,縱然是沒有其他的幫助,但是有了資金投入,也能夠這一次的開鑿更成功一點。

  ??望著公輸卿離去,蒙恬不由得苦笑一聲,他沒有想到短短數年,嬴高已經成長到了這種高度,已經能夠給大秦朝野一定的信心了。

  ??這一刻,蒙恬方才徹底的清楚,扶蘇等人與嬴高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這一次的站隊,他們蒙氏仿佛輸了王氏一步,隻不過,所幸當初他的嫡子蒙寥有遠見,雖然落後的一步,卻也不至於被王氏甩開太遠。

  ??..........

  ??大軍南下。

  ??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數十萬人的行動,不光是要與當地的官署提前打招呼,更需要輜重的儲備。

  ??畢竟數十萬人的人吃馬嚼便是一個大問題,而且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不是一句玩笑話。

  ??但凡是道路艱難之地,往往最容易生出賊寇,巴蜀之地,以及嶺南之地都是如此。

  ??曆史上,有了趙佗在百越的前車之鑒,嬴高自然是會防備一二,在他看來,巴蜀也不安全,這便是開鑿鹹陽極南道的目的之一。

  ??嬴高心裏清楚,蜀道穿越秦嶺和大巴山,山高穀深,道路崎嶇,難以通行,李白曾作《蜀道難》一詩,具言蜀道之艱難。

  ??他更清楚的是秦宮典籍之上的記載,在周慎靚王五年,惠文王陷入了舉止兩難之中。

  ??當時,巴蜀地區內亂,惠文王想趁機拿下早就覬覦三分的巴蜀地區,但又擔心蜀道艱險、難以成功;並且擔心一旦分兵,勁敵韓國可能趁機犯邊。

  ??對此,國相張儀主張不如進攻韓國,但大將司馬錯則主張趁機分兵滅蜀。

  ??司馬錯言秦國弱小,如果能得到巴蜀地區,不僅能擴充國土麵積,而且取巴蜀地區的財賦,將足以使秦國富國強兵。

  ??且巴蜀可從水路攻擊楚國:“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

  ??由此,秦惠文王最終定計,並派遣司馬錯、都尉墨開鑿金牛道,先後攻滅蜀國和巴國,由此從經濟上和軍事地理上,為大秦帝國日後統一天下,奠定了強勢的經濟、軍事基礎。

  ??戰馬之上,嬴高南望巴蜀,忍不住感慨一聲,道:“取蜀道、得巴蜀,是故,常王天下!”

  ??在華夏數千年的曆史上,若能取得秦嶺以南的漢中與巴蜀,經常能成就王霸之業。

  ??這樣的例子,在數千年漫長的歲月之中比比皆是。

  ??秦國攻占巴蜀,最終吞並六國;楚漢相爭,劉邦依據關中平原、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作為大後方,最終在屢戰屢敗中,依托強大的經濟基礎反而攻滅項羽,建立漢朝。

  ??三國鼎立時期,諸葛亮則以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為根據地,多次北伐,創造了以攻為守的軍事奇跡。

  ??隋朝末年李淵起兵晉陽、奪取關中後,正是迅速南下攻占漢中和巴蜀、荊襄地區,最終奠定了唐朝的開國基礎。

  ??而北宋也是先取四川,最後再攻取江南、統一全國。

  ??可以說,要王天下,就一定要取漢中和巴蜀。

  ??嬴高在這之前,了解過大秦對於巴蜀之地的統治,他心裏清楚,大秦對於巴蜀的統治,看似堅不可摧,實際上太虛無了。

  ??一旦有大將封鎖蜀道,到時候大秦朝廷將會失去對於整個巴蜀的掌控,這是最危險的,特別是在大秦即將東出的情況下。

  ??曆史上,一直到大秦滅亡,大秦朝廷都沒有在巴蜀之地部署重兵,這便是最重要的一個緣由。

  ??巴蜀之地,乃天然的糧倉,足以養活十數萬大軍,蜀道的問題,一直到後世,才得以解決。

  ??當嬴高察覺到這一點的時候,他便有了開鑿馳道的想法,反正大秦的未來,將會有太多的俘虜以及奴隸。

  ??這些人,與其放任不管,亦或者去修建阿旁宮等人,還不如開鑿鹹陽極南道,這樣一來,巴蜀之地,才真正是大秦的後花園。

  ??縱然是發生變故,一旦有關中以及巴蜀作為聯動,大秦帝國也不至於一下子分崩離析,沒有一點反擊的餘地。

  ??嬴高出手,從來都是為了大秦萬世,而不是僅僅隻著眼於當下。

  ??畢竟當下的大秦正是氣勢如虹,正在朝著帝國的方向邁步,他不需要他操心太多,他在意的是未來。

  ??亦或者說是,始皇帝百年以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