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齊趙反應!
作者:獨愛紅塔山      更新:2021-02-20 19:08      字數:2029
  天下諸國合縱,隻有各自的利益達成一致的時候,才能完成。

  在郭開看來,大秦的武安君嬴高出兵征伐齊墨這便是一次讓大秦與齊國徹底對立的一次機會。

  隻要是大秦與齊國對立,這樣一樣,合縱一事,齊王必定會參與。

  有了齊國,在加上趙國,以及楚國,唯有如此,合縱一事才能達成。

  若是這一次拒絕了嬴高,以至於嬴高伐齊墨未成,以大秦與齊國的邦交,就算是趙國挑頭,合縱一事齊國也未必會參與。

  隻有與自己有切膚之痛,才會放棄一切的幻想,將大秦列為最強大的敵人。

  唯有目標一致,才能畢其功於一役。

  甚至於此刻的韓國,到時候也會背刺於秦,當下局勢,隻有六國齊心協力,才有可能攔截住大秦的東出之勢。

  而隻有攔截了大秦,山東諸國,才有資格,才能有時間變法圖強,徹底的扭轉當下的困局。

  甚至於還有可能一如當下大秦一樣,有席卷天下,使天下凝一。

  這是天下諸王共同的心願,之所以天下諸王不言,隻是因為大秦最有一統天下之勢,讓他們難以啟齒。

  但是,並吞天下之心,隻要是一個國家的王,心中都有這樣的野望。

  八荒,唯我獨尊。

  沒有這樣的心,就不配在這個時代為王。

  聞言,趙王沉默了。

  他雖然是一個紈絝,但是他不是一個傻子,他清楚,郭開的話沒有錯,想要與秦王政以及嬴高抗衡,就必須要這樣做。

  “此事,就依丞相之言,孤不參與其中,可以借道於秦,但是秦公子必須要保證大軍秋毫無犯。”

  趙王神色複雜,在他看來,這是他對於秦王政的低頭,心中自然是極為的不舒服,故而交代一聲,揮手示意郭開離開。

  “諾。”

  點頭答應一聲,郭開轉身走出了邯鄲宮,他清楚趙王的傲嬌,但是也清楚,沒有必要因為一絲的傲嬌,就將這顆雷自己扛了。

  沒必要!

  這一次,大秦武安君的目標是齊墨,而不是趙國,應該頭疼的是齊王而不是他們。

  消息傳入臨淄,頓時引起了整個齊國的憤怒,特別是稷下學宮之中的學子,一下子就憤怒了,就像是貓兒被踩踏了尾巴。

  稷下學宮之中的士子,紛紛向齊王請戰,齊墨是諸子百家的一份子,在他們看來,嬴高此舉,便是向整個諸子百家挑釁。

  群情激昂。

  臨淄宮之中,齊王眉頭輕皺,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麵對這些稷下學宮士子的喧囂,他需要考慮,此番大秦武安君的真正的目的。

  隻有清楚嬴高真正的目的,才能做出反應,他就怕嬴高名義上是伐齊墨,背地裏是為了伐齊。

  那終究是當今天下諸國的霸主,任何的一舉一動都需要諸國小心揣摩,而不至於讓國家落入戰火之中。

  齊國雖強,但是那是相對於燕趙等國,而不是與秦國相比,作為當下最強大的一國,秦國不是他齊國能夠招惹的。

  縱然是招惹,那也是為了齊國的利益,而不是為了齊墨。

  齊墨雖然在齊國境內,但是他並不受齊國掌控,甚至於由於一定的原因,對抗齊國朝廷。

  齊墨其實就是遊俠的一種集合。

  任氣節,行俠義,個人與個人之間基於知遇之恩,相互結托,行武用劍,輕生死,重然諾,以感恩圖報相往來。

  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他們的最高的綱領。

  對於齊墨,齊王心中他沒有半點好感,甚至於恨不得對方被大秦武安君消滅,這樣一來,齊國境內也會安分一點。

  但是,大秦武安君如此的明目張膽,不光是對於齊墨的宣戰,更是一種對於齊國的挑釁,率領大軍滅了齊墨,等於是率領大軍進入了齊國境內,這對於大齊王權是一種踐踏。

  “王上,目下大秦武安君咄咄逼人,我大齊當如何?”齊國國相朝著齊王深深一躬,眼底深處掠過一抹凝重。

  與大秦爭鋒,需要資本。

  在後勝看來,齊國根本不具有這樣的資本,而他對於大秦的武安君極為的關注,自然是清楚,嬴高這個少年,到底有多麽的凶猛。

  大秦的武安君,無一例外都是從屍山血海之中衝殺出來的。

  大秦以西北之上數十萬異族的鮮血喂養,這才讓嬴高有了武安君之名。

  正因為如此,對於大秦武安君,後勝很是忌憚。他心裏清楚,大秦武安君便是秦王嬴政手中最鋒利的一柄劍。

  但是,最後的決斷,必然是在齊王的手中,畢竟這是關係到齊國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不想,也不能為齊王背鍋。

  這個鍋他背不起。

  縱然是,齊國的丞相,也背不起。

  大秦武安君野心勃勃,對於山東諸國皆有吞並之心,這一次的戰爭未必就不是一次試探。

  為了一個諸子百家的齊墨,得罪大秦武安君,並非是一個明智之舉。

  一念至此,後勝一下子就安靜了下去。

  “先等等,看一看大秦的態度再做決斷!”半響之後,齊王沉聲,道。

  在齊王看來,此刻的大秦態度尚未明確,大齊不適合做出決斷,他在等秦國的行人署官吏的到來。

  在這個時代,與大秦交惡,需要足夠的代價與勇氣。

  “諾。”

  點頭答應一聲,後勝轉身離開了臨淄宮,作為齊國的丞相,他需的事情很多,而且他心裏清楚,秦國行人署的官吏很快就要到了。

  齊王沒有表態,對於國都臨淄之中的情況沒有處理,不僅沒有壓下稷下學宮士子的憤怒,反而變得聲勢浩大起來。

  這其中,齊墨的人最為積極,與此同時,還有儒家也積極參與。

  大秦武安君在曾經殺了他們儒家在大秦的根基,這一點,雖然沒有清算,但是儒家的人,對於此,銘記於心。

  此刻,有了齊墨牽頭,儒家自然是不甘心落於人後。

  這是對於大秦武安君重創的最佳機會,這一點,彼此都心知肚明。

  幾乎在一瞬間,儒家與齊墨的人就達成了共識。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