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做太尉
作者:丁天二      更新:2021-01-01 03:22      字數:4434
  到了十月十二這天,滿朝文武為宋寅梓舉行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的程序繁瑣而又麻煩。祭天祭地祭祀先皇,各種叩拜,各種宣讀的章表,各種各樣的宮廷規矩。

  小丁與韓家兄弟帶領軍隊負責警戒和維持秩序,他在一旁看著這些儀式都感覺到頭大。

  而事實上,這些還減去了不少步驟呢。正常來講,皇帝登基繼位,光準備就得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宋寅梓是因為著急,才定了個比較近的日子登基。

  畢竟朝中不可一日無君,許多事情,是需要宋寅梓名正言順當上皇帝之後,才能夠做主辦理的。比如說,皇帝的玉璽,隻有皇帝自己或者皇帝指定了某人,才能夠使用,若是有人沒有經過皇帝允許就使用的話,那就是私用玉璽,意圖不軌,是要被殺頭的。宋寅梓如果不登基,按照皇宮裏的規矩,就沒有使用玉璽的權利,於是很多事情也就無法拍板做決定。

  經過了一係列的繁冗的禮儀和步驟,終於在中午的時候,一身龍袍的宋寅梓坐進了金鑾大殿的龍椅之上。

  文武百官跪在殿下行三拜九叩之禮。禮畢之後,司禮太監高聲宣讀“自今日起,原沐王千歲宋寅梓繼任新皇帝,順承大統,國號大宋,尊號德昭皇帝,年號定為正元,從今日起,紀年改為正元元年。”

  文武大臣在下麵山呼萬歲,聲音響徹大殿。

  接下來就是皇帝封賞環節。

  宋寅梓坐在龍椅上不慌不忙,緩緩開口,進行封賞。

  首先第一個加封的就是他已經死去的父皇宋垕霆,其實宋寅定在登基的時候都已經追封過一次宋垕霆了,這回宋寅梓登基,又再次追封老皇帝宋垕霆諡號為威德肅光天佑聖睿太上皇帝,廟號清宗,追封老皇帝的正宮皇後諡號為孝慈懿哲順輔天昌聖純皇後,追封自己的生母劉妃,諡號為肅哲懿誠靖儀天祚皇妃。

  宋垕霆母親在宋寅定繼位之後,就把她給捉進了天牢,誣陷她害死了老皇帝宋垕霆,結果劉妃在獄中不堪折磨,自縊身亡。

  宋寅梓是回到中州後才聽說的這件事,當時他悲憤不已,誓要替母親報仇。可是當他麵對自己的親哥哥時,他的心又軟了。

  追封完老皇帝和皇後,接下來就是加封後宮皇後及嬪妃們。

  宋寅梓的妻妾並不算多,一共也就五六個。在這個時代裏的大宋國,眾多的貴族當中,像他這樣隻娶了五六個妻妾的貴族公子,就已經算是娶妻妾數量較少的了。他之前還有個小妾因為誤食了赤煉炎果而爆體而亡的。

  宋寅梓正妻華氏,為宋寅梓產下一子,如今已經二歲,另有一妾常氏,為宋寅梓產下一女,如今一歲半。其餘妾氏並無產出。

  於是宋寅梓便加封正妻華氏為正宮皇後娘娘,統領整座後宮。加封常氏與其他妾氏為皇妃娘娘,日後如有產下龍子的,可以提升為東宮和西宮娘娘,如無產出龍子,東宮和西宮暫時都先空著。

  然後加封九公主宋銀屏為聖成公主,加封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儲君,加封自己的女兒為靖儀公主。

  接下來,後宮裏,宋寅梓又加封了原內侍常侍紀公公為內侍總管太監。其他一些內侍官,變動不大,基本都是按照之前的職位按部就班。

  加封完後宮內侍官後,便輪到了朝廷官員的加封。首先第一個要加封的就是首席左班丞相之職,宋寅梓提拔了原文淵閣大學士,高老王爺的大兒子高良楷出任左班丞相之職,接任原丞相趙士蓀的職位。

  高良楷雖然出身於世代為武的高家,但他卻是從小愛習文而不愛練武,這一點,他遺傳了他的母親。別看高老王爺戎馬一生,他的夫人卻是大家閨秀,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習文寫字,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高良楷從小就繼承了他母親的溫文爾雅,府裏給他們幾個兄弟請來了先生,教他們讀書識字,其他幾個兄弟一讀書就犯困,唯有高良楷越讀書便越上癮。

  於是,慢慢高良楷就走上了習文的路線。高老王爺見大兒子喜歡學文,便也不再逼他學武。反正自己好幾個兒子呢,有人繼承自己的武藝就好,也沒必要非逼著所有兒子都去學武上戰場。

  後來高良楷長大後,在京都的公子圈內,向來以學問高深見長,名滿京都。

  漸漸他的名聲就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裏,又有高老王爺的這個背景,高良楷很快就被皇帝給招到了翰林院之內,被封為了文淵閣大學士。

  這翰林院,本就是皇帝用來培養儲備人才的地方,而文淵閣又是皇帝的藏書之處。文淵閣大學士的日常工作就是負責編撰、整理古籍等事務。

  高良楷每日與書為伍,學問自是日益漸深。讓他來出任丞相之職,倒也不枉他的滿腹經綸。隻是年齡剛剛四十多歲而已,在一眾老臣麵前,他還是顯得太過年輕了些。

  聽到皇帝封賞,高良楷自己也沒有想到會有這等好事,他之前的職位,無權無勢,隻是個文職而已,現在封他做丞相,這一下子就是草雞變鳳凰啊!立即位極人臣,地位一下子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哪裏還有不高興的啊!

  高良楷立即從眾多大臣的最後麵,小跑著來到大殿的台階之下,跪倒謝恩。

  宋寅梓勉勵他了一番,然後讓身邊的太監將任命的詔書遞給高良楷。高良楷接過任命詔書,欣喜異常,再次謝恩後,退到一邊站好。

  接下來要封的官職便是太尉之職,這也是個位高權重的職位。眾百官都眼巴巴地期待著皇上,心裏想著,這個職位會不會落到自己的頭上呢?

  讓眾百官沒有想到的是,宋寅梓口中喊道的卻是“田小丁聽封”這幾個字眼。

  小丁本是站在殿外與韓家兄弟一起,負責今天登基大典的安全和維護治安等事。他都沒有跟眾百官進殿朝拜。

  因為他知道,自己這個領兵副帥的職位,是軍中職位,但也隻是臨時的,如今交州王已經被趕到了大土波國。自己這個副帥的職位也就跟著到期了。

  他並沒有想到,今天皇帝封賞百官的事項會有自己什麽事情。

  然而,就在他正看著中午的太陽照在當頭,腹中已經有些饑餓,想著什麽時候能夠完全結束好回去吃午飯呢,就聽見大殿裏麵有太監高喊“田小丁進殿聽封!”

  小丁一愣,連忙看了身旁韓家兄弟一眼,確認自己沒有聽錯後,邁步朝著大殿之中走去。

  走進殿中,就看見宋寅梓一身龍袍坐在龍椅之上,倒是顯得有幾分威風。

  如今宋寅梓是皇帝了,小丁雖然與他相熟,但此時身份已經不同,他也隻好跪下施禮,口中說道“臣田小丁聽旨!”

  隻聽宋寅梓坐在上麵緩緩說道“田愛卿,智勇雙全,三韜六略,運籌帷幄,此次平叛交州王之叛亂,以及平叛洛王之亂,均是愛卿之功勞。此外,田愛卿還數次救朕於生死之間,實乃曠世奇功,功不可沒。因此,朕要封賞田愛卿為忠武護國候爵位,以後子孫亦可世襲。同時任命田愛卿為太尉首府之職,掌管我大宋國天下所有軍政事務,日後還需田愛卿多多為國效力,替朕分憂啊!”

  宋寅梓話中提到的洛王,就是指宋寅定,宋寅定在奪取皇位之前,是被老皇帝給封為洛王的。

  宋寅梓話音剛落,眾大臣就全都震驚,要知道,小丁年紀輕輕,在這群官員裏麵,不說是年齡最小的,估計也差不了多少。除了武將那邊的一些新生代小將之外,其他那些官員,基本都是在官場上拚搏打拚了很多年的老油條,他們這些年裏,不知拉了多少關係,拍過多少馬屁,賄賂過多少後門,但他們沒有一個能夠混上侯爺爵位的,還是可以世襲的爵位。這乃是他們混當官這行的終極夢想啊!

  沒想到,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武官,居然一下子得到了皇帝這麽高的封賞,這簡直讓其他官員都羨慕紅了眼啊!

  要知道,剛才皇帝封的,可不僅是有侯爺的爵位,還有太尉的職位呢?他們這些官員之前還在猜測,這太尉職位最終會花落誰家呢,誰想到會落到了這小子的頭上,簡直是要妒忌死人啊!

  然而小丁聽了之後,卻是很不感冒。他自打內心之中就比較反感做官。並不是他做不來,而是他不願意做。俗話說得好,“無官一身輕”,做官哪裏有自己在家閑著自由?

  小丁或許是穿越來到這個世界的緣故,他不願意參與到那些朝廷官員們的紛爭之中,也不願意去浪費腦細胞與那些官員們勾心鬥角。他心裏清楚,以他和宋寅梓之間的關係,他完全可以做一個比郜閣俅還能左右朝綱的皇帝身邊的紅人。他要是想做一個大奸臣,每日在宋寅梓身邊給他出主意,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簡直不要太容易。

  可是,小丁卻不願意去這樣做,還是不做官比較好,自己無拘無束,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他習慣了一個人自由去做事,不喜歡被人管著,即便就聽宋寅梓一個人的,他也不願意。

  於是小丁施禮說道“多謝皇帝陛下封賞,但臣下閑雲野鶴閑散慣了,也沒有讀過什麽聖賢書,也不懂的如何治理朝政,所以,這忠武護國候的爵位,臣下倒是可以受下,隻是這太尉首府一職,臣下恐怕無法勝任,還請皇帝另請高明!”

  宋寅梓一聽,眉頭就是一皺,心說,好你個田小丁啊,我封你侯爺爵位,你倒是老實不客氣地受了,封你做太尉,你卻不肯做。你這小心思小算盤算的挺明白啊!

  金鑾大殿裏的所有人都明白,侯爺是爵位,沒有什麽實權,但享有很高的俸祿,是屬於吃皇餉的國家高級公務員。而太尉卻是不同,是實打實的實權職位,是需要費心來處理相關國家大事情的。如果有邊防戰亂之類,太尉也是要操很多心的。

  小丁隻接受侯爺爵位,不接受太尉職位,明顯這就是光想拿錢不想幹活啊!

  滿朝文武百官聽到小丁如此說,也已看出了小丁的小心思。心中都在暗說,這小子是不是傻呀?一個侯爺就算拿再多的俸祿,也比不上做個太尉所收受的賄賂多啊!作為全國最高的軍事長官,職權非常大,給他來送禮的官員,都可能排隊站滿一條街的。這小子卻是丟了西瓜撿芝麻,真說不定他腦子有問題呢!

  下麵的百官們紛紛偷偷竊竊私語,雖然小聲議論,但小丁耳目聰敏,也都可以聽得清清楚楚。可是他並不介意,依然還是堅持著自己的想法。

  宋寅梓本還以為小丁隻是假裝謙讓一下呢,便又開口勸慰了小丁半天,結果發現,小丁一直都是堅決不要這太尉的職位。這時,他才感覺到,小丁是真的不想做這個官。於是便無奈地說道“也罷,田愛卿態度如此堅決,朕也就不再強迫愛卿了,不過,田愛卿若是想躲清閑的話,你還需要給朕舉薦一人來接替你這個太尉的職位才行。如果你所舉薦的人能夠讓朕滿意,朕便允了你的要求。”

  小丁一聽,轉頭朝著文武百官的隊伍裏掃視了幾眼,其實他所能認識的官員並不多。

  在文武百官堆裏,如今最顯眼的人,當然就是那高、楊、羅、嶽四位老王爺了,自從趙士蓀和郜閣俅成為階下囚後,這四位老王爺再也沒有了互懟的對手,朝堂之上,他們成了資格最老的老不休。

  小丁看了這四位老王爺一眼,眼珠一轉,隨即說道“臣下推舉楊老王爺楊洪濤來出任太尉一職。據臣所知,楊老王爺年輕之時,功勳顯著,而且他平時為人也剛正不阿,因此,楊老王爺足可以當任太尉一職。”

  小丁說完施了一禮,然後偷眼看著宋寅梓。其實小丁,本是想推薦高老王爺的。不過,他立即想到,高老王爺的大兒子剛剛被封為了左班丞相,這可是文官之首啊,如果再讓高老王爺去當太尉的話,那一文一武,這朝廷豈不是都成了高家的了。就算是宋寅梓同意,滿朝文武可能也會不服氣啊!

  於是,他轉而就推舉了楊老王爺,反正都是四大王府的人,當初都是功勳顯著之人,哪個王爺來當太尉,都是可以勝任的。隻不過,要是任職之後,這老王爺以後休閑養老的清閑日子可能就過到頭了呢。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