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查明真相
作者:丁天二      更新:2021-01-01 03:22      字數:4403
  小丁與宋寅梓,隨同韓家兩兄弟韓珪、韓琦,帶領混入中州城的士兵們,將皇宮團團包圍。

  皇宮裏的禦林軍首領是一名姓史的都指揮使,他派人去向皇帝宋寅定稟告了情況之後,就一直在組織禦林軍來抵擋小丁的隊伍。

  可是,禦林軍哪裏能是小丁這邊部隊的對手啊?小丁這邊的部隊,那是從前線戰場上回來的部隊,是真正經曆過戰火洗禮、拚過命殺過人的部隊。皇宮裏的這些禦林軍呢,雖然當初也都是精挑細選上來的強壯士兵,平時卻是疏於訓練,也沒去過戰場,平常去大街上欺負欺負平民百姓倒還可以,對上小丁這邊的正規軍隊,他們的戰力可就差的太遠了。

  沒用多長時間,韓家兄弟就帶領士兵們攻破了皇宮的大門。大軍凶猛湧入,高聲喊著“活捉狗皇帝!”聲勢浩大。

  宋寅定聽到那名姓史的指揮使派人過來的稟報後,立即就帶著他身邊的幾名武林掌門人出了大殿。

  皇宮裏麵院落巨大,院子極多,等宋寅定眾人走到前麵院內的時候,小丁的部隊已經衝進了皇宮之內。

  宋寅定聽見對方士兵要活捉他,把他嚇得屁滾尿流,一時間沒了主意。

  那名姓史的指揮使見皇宮大門已經被攻破,雖然知道難以抵擋,卻也沒有敢退縮,依然指揮禦林軍拚死搏鬥。

  然而,他雖然想的挺好,但是他手下的禦林軍們卻不給他爭氣。

  眼見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這些禦林軍早就被嚇破了膽,哪裏還敢繼續再戰,那可是拿著小命去拚啊,這種拚殺,把小命混沒,也太容易不過。

  於是,盡管史指揮使一再呼喊“快擋住,擋住,不能讓他們衝過來!”

  可是禦林軍們卻是沒人再敢上前。有的甚至掉頭就往皇宮裏麵跑。

  宋寅定身邊的那幾名江湖門派的掌門們,一見宋寅定被嚇得體若篩糠一般抖個不停,又見前麵的禦林軍紛紛後退,他們知道,今天的宋寅定大勢已去,既然對方已經把皇宮包圍,那就說明人家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宋寅定這邊,僅靠那點不頂屁用的禦林軍,根本是無法擋住對方的大軍的。

  他們互相對視一眼,各自心裏都明白的很,單憑他們各自的武功,殺出一條血路衝出包圍還是相對容易些的,若是帶上宋寅定一起衝殺的話,他們立即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說不定連自己也逃脫不掉呢。

  於是,幾人暗暗使了個眼神,然後紛紛跳到房屋頂上,朝著皇宮外麵跑去。將個宋寅定獨自給丟在了院內。

  宋寅定不明就裏,還在那院子中間朝著幾人逃走的背影喊道“幾位大俠莫走,快來把朕也一起帶上,你們今日把朕救走的話,來日朕定當封你們個大官……”

  可惜,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呢,那幾個人就早已不見了影子。

  皇宮內一共七八千的禦林軍,被小丁的部隊一陣衝殺,死傷大半,剩下的三千多人跪地投降的投降,逃進深宮的逃進深宮,那名姓史的指揮使想阻止也沒有人聽他的命令了。

  在麵臨生死之際,誰還會管你的什麽狗屁命令啊?活命才是最要緊的事。

  最後,毫無疑問,宋寅定被活捉,姓史的都指揮使被亂軍殺死,小丁大軍闖進皇宮各個院落,揪出那些四處躲藏的逃兵們,或殺或擒,足有數百。

  與這些被揪出來的逃兵們一起的,還有不少大內高手,他們平時多隱藏在暗處,用以保衛皇帝的安全,結果今天是大軍衝進皇宮,他們也不敢露頭了,結果還是被士兵們給揪了出來。

  這些大內高手也有想要反抗的,結果被士兵們一頓亂箭,當場就射死了好幾個,剩下的也不敢再繼續反抗,隻得老老實實束手就擒。

  皇宮裏的太監宮女們,隻要老老實實不反抗的,全都免於一死。

  剩下的後續工作,就是打掃現場,焚燒屍體,派人出去打探其他幾路人馬的情況等等。

  宋寅定和他的妃子們,全部被活捉。隻因為他們的服飾也太顯眼了些。凡是眼睛不瞎的士兵,都可以看得出來,那個站在院中,穿著黃袍,在夜風中瑟瑟發抖,同時還尿了褲子的年輕人,肯定就是皇帝宋寅定,而後麵宮殿裏,那些穿戴鳳冠霞帔的,肯定都不是普通宮女。

  於是宋寅定和他一共二十多個妃子們,全都被衝進來的士兵,給輕易認了出來。當時就全都被活捉了。

  皇宮裏的太監和宮女們倒是都很老實,他們平時從沒見過今天這樣的血腥場麵,早就被嚇得魂飛天外了,哪裏還有半點反抗之心。全都老老實實按照士兵們的吩咐,聚在一起,等候發落。

  小丁和宋寅梓走進皇宮的金鑾大殿裏坐下,宋寅梓直接坐在龍椅之上,然後派人出去聯係各路人馬的武將,同時通知朝廷各位大臣連夜前來商議大事。

  那些投降的禦林軍和大內侍衛們,宋寅梓全部讓人暫時先關押起來。宋寅定和他的妃子們,則是暫時被關押在了一座偏殿之中。

  至於宮裏的那些太監和宮女們,宋寅梓隻留下了幾名管事的人,剩下的全都讓他們各自下去,該負責什麽的,繼續負責什麽。

  之所以要留下一些管事的太監和宮女女官,宋寅梓是急切想要問問他們,自己父皇的真正死因。

  結果經過一番審問之後,這些管事的太監和後宮女官們,供出了當日服侍老皇帝的幾名太監和宮女。

  不過,那晚給老皇帝送燕窩湯的那名宮女卻是在老皇帝死後沒幾天,就無緣無故地生病死掉了。

  即便如此,宋寅梓還是審問出來了不少信息,自己父皇死亡是因為當晚喝了一碗燕窩湯後才犯病的。而且這碗燕窩湯,也是七皇子宋寅定的生母夏妃派宮女送過去的。

  宋寅梓當即就讓人從偏殿裏,將宋寅定的生母夏妃給帶了過來,經過一番連恐嚇帶嚇唬的審問之後,夏妃心理防線崩潰,當場招供,說是自己在老皇帝的燕窩粥裏下了毒,至於毒藥來源,她卻死活不肯說。

  接著,小丁又慫恿宋寅梓直接審問宋寅定,就說已經問出結果,是他給夏妃提供的毒藥,然後由夏妃把下了毒的燕窩粥派人送給了老皇帝喝下,毒死了老皇帝。

  宋寅梓聽了小丁的話,立即提審宋寅定,宋寅定知道自己此次在劫難逃,早已嚇得站都站不起來了。由兩名士兵扶著,把他拖入了殿中。

  經過一番仍是半真半假、連恐嚇帶嚇唬的審問之後,宋寅定也招了供,說是交州王宋垕霆安排他這樣做的,他的毒藥是萬毒門的獨孤殘給他的。

  他聲稱自己也不想毒死父親的,可是交州王派過來的那幾名江湖人,卻是非要逼著他這麽做,不然就要殺了他,然後他不得不順從了。

  審問出了結果,宋寅梓這才鬆了一口氣,既然已經可以確定,害死自己父皇的人就是七哥宋寅定,那麽,他的這次出兵,也就名正言順了,以後也不會被人指責是自己為了奪取皇位才出兵攻打皇宮的。

  沒用多久,城內去往捉拿那些當初擁護宋寅定做皇帝的官員們,一個個地全都被捉了過來,帶進皇宮裏,這些官員的府邸暫時也都被派人看管起來,不準裏麵人員隨意外出。

  其他那些大臣,此時也已得到宋寅梓的通知,連夜趕到皇宮之內,等待宋寅梓召見他們。

  等所有官員全部來齊之後,宋寅梓讓一名管事太監將眾官員招進金鑾殿中。

  這些文武官員裏麵,包括高、楊、羅、嶽四大王府的老王爺和年輕將領們為首的,支持宋寅梓做皇帝的一派,也有一些自始至終都是中立派的官員,也有一少部分是當初支持宋寅定的那派官員。

  畢竟當初支持宋寅定的官員也是不在少數的,想要全部捉拿,也不太可能。所以小丁派出的人,隻是把像丞相趙士蓀、太尉郜閣俅這種核心的人物給捉了起來。

  宋寅梓當著眾大臣的麵,說出來宋寅定害死老皇帝宋垕霆的經過,此時的宋寅定還沒有被帶走,聽宋寅梓當眾說出他的罪行,他也感覺到有些後悔,不該害死自己的父皇,因此一言不發。

  眾大臣聽完之後,唏噓不已,那些當初反對宋寅定的人,早就猜出老皇帝之死其中必有蹊蹺。臉上全都是一副“你看,正如當初我所料的那樣吧”這種表情。

  那些中立派們,就比較淡然,他們之前雖也有懷疑,倒也沒敢過多懷疑,本就是打著明哲保身的立場,當初他們就兩邊都不參與,也不多言。所以,今天他們見宋寅定失了勢,而宋寅梓掌了權,卻也依然安若磐石,不為所動。誰知道哪天宋寅梓會不會失勢呢,所以還是誰的馬屁都不拍的比較好。

  那些當初曾經擁護過宋寅定的大臣們,則是一臉驚訝的表情,他們這些人,平時多是以趙士蓀和郜閣俅為馬首是瞻,這二人怎麽說,他們就跟著怎麽說。反正趙士蓀和郜閣俅,一個是文官之首,一個掌管朝廷所有軍事之事。都是位高權重之人,自己這些小官,還是抱緊大腿跟著捧臭腳的好,丞相和太尉說要擁立宋寅定當皇帝,那就跟著擁護就是了,“背靠大樹好乘涼”嘛!

  至於宋寅定到底適不適合當皇帝,他們這些人根本不會去考慮,隻要自己的官還在,就比什麽都強,如果丞相和太尉看到自己的馬屁拍的好,說不定在皇帝麵前說自己幾句好話,自己的官位或許還能升一升呢!

  因此,這些乍一見宋寅定一下子從皇帝變成了階下囚,全都感覺到了震驚。他們今天沒有看到趙士蓀和郜閣俅等幾位平時他們這群人裏的核心成員,一個個心裏不免都有些打怵,也不知道這次會不會連累到自己。

  等宋寅梓講述完了宋寅定的罪狀之後,又特意說明了一下,自己這次發兵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查明暗害父皇的真相。言外之意就是發兵的目的並非是想要奪取皇位。

  但是在場的各位大臣,哪一個不是官場老油條?審時度勢看火候,他們是最擅長了。此時他們還哪裏不明白,這明顯就是宋寅梓自己不好意思開口說要當皇帝嘛!要等著大家出頭來推舉他當皇帝呢!

  於是大家心照不宣,直接跪倒在地,口中喊道“萬歲萬歲萬萬歲,恭請沐王千歲登基繼位,繼承我朝社稷江山,統領百官,造福百姓!”

  宋寅梓一見眾大臣全都跪在自己麵前,要求自己登基繼位,心中也是有少許飄飄然的,要說他心裏沒有當皇帝的想法,那純是瞎扯。他當初聽從小丁的建議,主動請纓去剿滅交州王的反叛,目的就是為了讓老皇帝封他做太子,日後好接替皇位。隻不過後來卻出了宋寅定的這個變故,自己沒有機會去當太子了,現在有了更好的理由直接當皇帝,他心中當然是高興了。

  於是,他連忙站起身,伸開兩手,說道“眾愛卿快快平身,小王應下各位美意便是!”

  這話說的,好像他當皇帝有多麽為難呢。

  大臣們站起身來,然後一起商定登基之事。

  這皇帝登基可是有固定的禮儀程序的,並不是說當皇帝就成了皇帝了。

  宋寅梓讓人把宋寅定和夏妃給繼續帶入偏殿裏嚴加看管。

  那些被捉進來的大臣們,宋寅梓此時也沒有時間審問他們,便讓人暫時押入天牢,然後交由刑部、大理寺和禦史台進行三堂會審。

  大臣們對於皇帝如何登基,早就駕輕就熟,畢竟前不久,眾文武大臣還幫宋寅定給準備了一次登基大典呢。因此他們很快就拿出了一套方案,由禮部和司禮太監互相溝通進行籌備。

  自從這些文武官員們走進大殿之後,小丁就一直也沒有參言,他一直站在宋寅梓的旁邊,滿朝眾大臣雖然看到宋寅梓身旁站著一個人,他們有的認識小丁,有的還沒見過小丁,但是卻沒有人敢多問。

  這些人久混官場,心裏都門清的很,既然能夠在宋寅梓身旁站著,肯定就是宋寅梓的親信,無論是誰,都是不能得罪的。

  於是,直到宋寅梓這次召見群臣結束,大家散去,依然還有人在心中畫問號沐王身旁的那個人是誰呢?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