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前線戰況
作者:丁天二      更新:2021-01-01 03:22      字數:3570
  小丁與宋寅梓帶領大軍去南方前線支援吉水縣。剛一到吉水縣城外,就來個首戰大捷,把交州王的兒子宋寅卑所帶領的部隊,給殺得七零八落。五萬大軍一下子就損失了四萬多。

  小丁得到首戰大捷的消息後,十分高興,帶領大軍,鑼鼓喧天,駐進吉水縣。

  吉水縣的守軍統帥乃是中州兵馬都指揮使陸長平,他親自率兵出城迎接。與他一起出來迎接的還有吉水縣的知縣常縣令,和吉水縣的領兵都統孟都統等縣內的官員。

  大家歡天喜地、熱熱鬧鬧地進了吉水縣。

  進了府衙大廳後,宋寅梓被讓到了主位上座,小丁則坐在沐王身旁的座位。下首是陸長平和常縣令等人作陪。其他將軍也都依次坐在下麵。

  大家剛剛坐定沒多久,韓珪、韓琦兄弟以及楊月靈姐弟等人便也清理完戰場後,進了吉水縣城。

  幾位武將威風凜凜、氣宇軒昂地走進縣衙大廳,其他那些武將全都不由自主地為他們鼓起掌來。

  他們是得勝的英雄,是今天這場大捷的功臣,其他那些武將全都是發自內心地讚賞他們。

  幾人來到宋寅梓跟前,彎腰施禮,回稟此次大捷的經過。並報告繳獲戰利品的數量。

  此次大戰,共繳獲刀矛等兵器一萬多件;強弓硬弩一萬餘件;箭矢,七萬多支;帳篷、旌旗、戰鼓、鍋碗瓢盆之類的軍用物資,八千多件;鐵甲皮甲,八千多件。

  所有物品已經運進城內。等待主帥分配。

  宋寅梓剛要說將所有戰利品收繳入庫,旁邊的小丁卻忽然開了口,他說道“沐王且慢!此次我軍之所以能夠獲此大捷,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我軍的禁軍配有連珠弩這種大威力的殺器。剛一衝過去就把敵軍打個措手不及。因而敵人不敢與我軍死戰,隻好逃跑,半路遇到我軍截殺,他們又如驚弓之鳥,更是隻想著逃亡。所以,我認為此次取勝的關鍵,還是在於連珠弩一開始就給敵軍造成了重創,令其軍心潰散,因而才獲此大勝。

  “所以,我建議,此次我們繳獲過來的鐵器,應當全部讓城內的兵工坊熔了,然後大量打造連珠弩,用於配備我軍,以增強我軍的戰力。”

  小丁的這個主意,當初他在雍州打仗時就曾用過,屢試不爽。所以此次他才故技重施。

  交州王兵多,己方兵少,小丁想的自然就是要加強自己這方的武器裝備了。

  隻可惜,這時代雖然已經有了火藥,卻還沒有廣泛應用到戰場之上。現在軍隊裏的火藥應用,主要是用於發射信炮,和發射火箭來用。

  小丁有時也在想,若是能夠造出火炮來,那將會徹底改變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格局。

  可惜小丁在穿越前連高中都沒有畢業,更不是什麽大學的工科生,自然是不懂得如何去製造火炮了。

  而且,這時代的火藥原材料十分難得。即便是造出火炮,也沒有足夠的原材料來大量製造火藥的。

  不過,小丁既然有了造火炮的想法,他自然就想到了中州城的那個江湖門派神火堂,其實神火堂的人對於火藥的應用還是比軍隊裏更先進一些的,他們製造出了霹靂彈,就類似於後世的手榴彈一樣,隻不過是沒有後世手榴彈的威力那麽大而已。

  如果能夠將這種霹靂彈廣泛用於軍隊裏,那也同樣具備改變戰局的作用。

  隻是,可惜,這種霹靂彈也是十分難得,即便是神火堂,也都不是誰都能用得上的。

  對於,如何用自己這方的幾萬軍隊,去打敗交州王的幾十萬大軍,小丁絞盡腦汁,想過各種辦法,覺得目前隻有大量配備連珠弩這一招可以容易做到,其他那些辦法,都太虛無渺茫了。

  宋寅梓聽了小丁的建議,並沒有表現出什麽異樣來,他今天沒有親身見到戰爭的場麵,隻是聽見了遠處的喊殺聲,之後就接到了首戰大捷的消息,自然是體會不到戰場之上的那種緊張刺激感,也體會不到連珠弩到底有多大的威力,既然是小丁提出,他自然就會應允的。他知道,小丁所提出來的,肯定是有小丁的道理。

  於是,他便吩咐了下去,常縣令立即派人安排這件事,小丁又囑咐常縣令把城內所有的鐵匠都給著急到一起,加班加點地來打造連珠弩,同時,他也把連珠弩的圖紙交給了常縣令。並告訴他一定要謹慎保管,不要外傳出去。

  韓氏兄弟與楊月靈姐弟等人落座之後,大家便開始商討起如何對戰交州王的事情來。

  聽陸長平介紹,目前,宋寅卑的隊伍應該是撤退到了中州南部的虔嶺縣。虔嶺縣處在南嶺山脈中的大庾嶺之下,縣城南側就是大宋國南方橫貫東西的南嶺山脈,跨過南嶺就是交州地界。

  對於南嶺,小丁在穿越前也有所耳聞,他知道,在中國的南方有一條大型的山脈叫做南嶺,它西起雲貴高原,東到江西贛州。一共包括五個巨大的山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其中最東側的大庾嶺距離福建的武夷山山脈並不算太遠。

  南嶺之南,在曆史上也被稱作嶺南地區,蘇軾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說的就是這個地區。

  不過,小丁所穿越的這個大宋國,區域劃分與後世小丁所熟悉的行政劃分有很大不同,在大宋國,以南嶺為界,嶺北是中州地界,嶺南再向南一直到海邊,都是交州地界。

  而大庾嶺東側不遠就是武夷山山脈,在大宋國,武夷山山脈以東是越州地界,西側是中州和交州的地界。

  在中州的西部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雪峰山山脈,雪峰山之西是一條名叫沅河的長江支流,也是南北走向,以這條河為界,西側就是江州地界,東側則是中州地界。

  目前,除了中州南部的虔嶺縣被交州王的部隊所占據外,偏西一些的彬縣、衢縣、永成縣也已被交州王占據。

  此外,交州王此時還派人正在全力攻打越州的汀洲關,因為汀洲關處在武夷山的山脈隘口之處,易守難攻,所以目前交州王的部隊還沒有攻下此關。

  但是,據陸長平介紹,整個江州如今都已經歸順了交州王,這江州知州並非如宋寅梓之前所說的那樣,是因為兵少才投降交州王的,而是交州王早就暗中收買了江州知州和通判之類的各級江州官員,因此交州王剛一扯旗造反,派兵一過來,這江州知州就立即投降,主動獻城,城內官員無一反對。

  江州的西麵毗鄰大土波國,南麵也接壤大理國,因此江州境內也有十餘萬的戍邊士兵。於是這十多萬的戍邊士兵,也已被交州王給收編了過來。

  “這麽說來,交州王的部隊並不止二三十萬?”小丁皺眉說道。

  “那是自然!交州本就有十萬左右的戍邊軍,再加上這些年交州王私自募集的士兵也有五萬之多,同時此次大理國和大南蠻國也分別派遣了五萬和七萬的士兵前來支援,再加上交州王收繳江州的十餘萬戍邊兵,一共加一起,足有將近四十萬的兵力呢!”陸長平分析說道。

  “那麽,自從開戰以來,交州王的部隊,現在一共所損失的兵士能有多少?”小丁再問。

  “應該也有數萬。聽說他們攻打越州的汀洲關已有多日,好像已經損失了上萬的兵士;他們攻打我中州的彬縣、衢縣、永成縣也都損失了不少兵馬,再加上這些天他們攻打我們吉水縣損失的數目,應該可以達到兩萬多人,而今天您率領的大軍以來,直接就殲滅對付四萬士兵,這加一起的話,他們損失的應該也有七萬多兵力了。”陸長平詳細計算道。

  “這麽說來,他們目前應該還有三十萬多點的兵力唄?”小丁說道。

  “是的,理論上算,應該是這樣的。”陸長平點頭答道。

  “那麽,現在城內我軍還有多少兵馬?”小丁繼續詢問。

  “城內士兵本是由彬縣、衢縣、永成縣退過來的士兵,之前也有兩萬多的,隻是這幾日的連續征戰,已經損失了一萬多,目前城內守軍能有九千多。同時,我又招募了兩三千城內的民工,讓他們幫助搬運物資等輔助守城。”陸長平老實答道。

  “你做的不錯!越州汀洲關那邊現在能有多少兵馬?”小丁追問,他必須將敵我雙方具體的前線戰況都了若指掌才行,不然無法做出正確的對敵策略。

  “目前還有多少暫不知道,之前聽說是有一萬守軍的,經過這麽多天的守關,我估計,現在能剩下一半就已經不錯了。”陸長平猜測道。

  “交州王攻打汀洲關一共派了多少兵馬過去?”小丁繼續追問。

  “貌似也是七萬兵馬吧!”陸長平不確定地說道。

  “交州王那麽多部隊,怎麽才派了七萬部隊?”小丁疑問道。

  “其實也不少了。我聽說,大理國和大南蠻國雖然答應出兵相助交州王了,卻是遲遲沒有發兵,目前交州王所使用的部隊,依然是交州和江州境內的部隊。據探馬稟報,現在彬縣、衢縣、永成縣,還有虔嶺縣的守軍都是一萬部隊。這幾天攻打我吉水縣的部隊也有七萬,再加上攻打汀洲關的七萬部隊,一共也將近二十萬了,況且江州的邊防,他也是要留一些人來看守的,萬一大土波國那邊趁機前來攻打江州,交州王豈不是也要腹背受敵嗎!”陸長平解釋道。

  小丁聽陸長平說到這裏,腦子裏麵突然靈光一現,忽然想道能不能想個什麽辦法,來讓大土波國去發兵攻打交州王呢?也讓他嚐嚐被兩麵夾擊的滋味!

  ps提醒各位讀者一下,本書《異世崛起傳奇》首發於縱橫中文網,看正版原版,章節不會錯亂,文中錯誤會及時更正。其他網站不會同步更正錯誤的。看好書看正版,請到縱橫中文網或下載縱橫app觀看。歡迎大家支持正版閱讀!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