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柳仙兒(中)
作者:鍾拾叁      更新:2020-11-12 19:54      字數:2425
  三人麵麵相覷,誰也不知道怎麽回答他的問話。

  翠芬兒是第一個看見他的人,也是最快由震驚過度到平淡的,她回頭看看那隊追上來的鬼子,急忙道:

  “後......後麵有鬼子追,俺們隻想逃命。”

  “鬼子?”男人說話的時候,脖子還一扭一扭的,讓身後三人看了直打顫。

  “小日本,日本鬼子,鬼子,他們殺老鼻子人了!”

  沉默半晌,男人歎道:“老夫明了,小小東夷,有何怕之?”

  狗蛋兒瞧著褲腿上的血冰茬子,嘀咕道:“這還不怕啊,他們可比草爬子厲害多了。”

  翠芬兒也沒搭理他的話,對男人繼續道:

  “俺們都是這山附近的獵戶,現在家沒了,就連山也被他們給占了!您行行好,讓俺們過去成不?”

  男人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伸了個懶腰,接著緩緩地從地上站起。

  轉過身後,他那張慘白,且鱗片交錯的臉更是讓翠芬兒等人吃了一驚。

  “占你們的家,我管不著。可要是占了山頭,老夫可不答應。”

  他看著遠處步步逼近的鬼子,開始舒展著身體。

  由於洞穴處於暗處,鬼子兵們也看不清楚哪裏是什麽狀況,有多少人。依舊端著槍,小心翼翼的向那推進。

  眼看就進入陰影之中了,還是後邊的大高個第一個看見了裏麵的情形。

  等他說完之後,帶頭的立刻作出了止步的手勢,接著讓大家都把槍端了起來。

  大家適應了黑暗的環境之後,紛紛將槍頭對準了洞口前站著的男人。

  翠芬兒、長海兒和狗蛋兒,也在那一刻鑽進了男人的洞裏,順著往裏爬去。

  身後陣陣哀嚎,和拳腳的聲音,順著洞穴緩緩流進流出。

  最後,槍聲停止的那一瞬間,三人也從洞的另一側爬了出去。

  若幹年以後,長海兒和狗蛋兒先後離世,隻有翠芬兒一人還清楚地記得這些事兒,並且尚存人世。

  她,就是李攸的奶奶。

  回想著奶奶的故事,他以前是深信不疑的。直到接受了唯物主義的教育,才慢慢產生了懷疑。

  並且,其中許許多多的細節,李攸也是覺得前後矛盾。

  隻可惜,他再也看不到奶奶,也聽不著那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故事了。

  趙半仙兒和趙靖聽到了王森森形象的形容詞匯之後,也開始愁眉不展。

  “師傅,真不會是蛇妖吧?”

  “說不準,雖然蛇妖俯身的事情很少見,但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李攸左瞧瞧右看看,問道:“為啥這麽說?”

  半仙兒歎道,蛇妖的品性孤傲,常常獨來獨往,並不與其他妖孽成幫搭對。

  更不屑用法術迷惑人心,若真是蛇妖俯身於孩童,其中必有蹊蹺。

  “您是說,蛇妖可能是萬不得已,才上了王晶晶的身?”

  趙半仙兒也沒有回答,隻是看著上邊的林子道:“切不可妄自菲薄,還是去到林中瞧瞧吧。”

  於是三人重整旗鼓,大步朝樹林中走去。

  天有日月晝夜,黑白陰陽之分。白日為陽,人獸生衍;黑夜為陰,鬼魅橫行。

  瞧著漸入山下的太陽,李攸覺得現在進入那片樹林,與不知名的妖孽對陣,實非明智之舉。

  於是他對半仙兒道:“師傅,為啥每次捉妖抓鬼的,都得在黑天啊,白天不行麽?”

  “廢話,白天它們都躲起來了,上哪兒找去啊!”

  趙半仙兒放下包裹之後,從包袱裏掏出之前拿出來過的香爐,輕輕放置在地上,接著順出一把黃符,朝天空拋灑開來。

  一邊灑,一邊還念念有詞。

  李攸也聽不懂他念的是什麽,滿臉寫滿了疑惑。

  趙靖瞧著李攸的表情,小聲給他解釋道:“你師傅他是江南人士,說的家鄉話。”

  “我說的呢,原來是方言。”

  按照師傅的囑托,李攸開始快速點燃香火,接著問還在撒黃符的趙半仙兒,有沒有其他吩咐。

  “沒了,你們倆別亂走,就待原地,我去去便回!”

  聽到二人答應之後,半仙兒提劍朝林子跟前走去,還沒邁進去的時候,忽然站定腳步道:

  “香滅之後,若未返回,你們散了便是。”

  李攸本來有些心不在焉地想著王森森,當他聽到這句話,忽然覺得好像是聽見了臨終遺言一般,渾身過電。

  急忙抬頭,卻發現半仙兒已消失在他們麵前了。

  “每次都這樣。”

  李攸聽到趙靖的歎氣,急忙問她何出此言。

  “反正事情都過去了,我也不妨跟你說一說。”

  就在卜凡離去之後的日子,趙半仙兒每天都暗地裏尋找著謀害父親的凶手。

  但他那時候,除了會點輕功之外,身無長物。

  於是趙靖就勸他回山上,跟師傅好好學習磨煉術法,也是為以後報仇打下基礎。

  年幼的趙半仙兒也沒有現在這般死板,便滿口的答應了。

  離別之時,大雪漫天,趙靖顯得有些戀戀不舍。

  短短幾個月的相處,她發現這個趙半仙兒,身上似乎有一種特別的東西吸引著她。

  於是在城門處對他說道:“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我就在此處,等你歸來。”

  出離了汴梁城郊,趙半仙兒馬不停蹄地趕回了山上。

  經過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學習、磨煉,二十出頭兒的趙半仙,終於下了山。

  而他的本領,也隻能用一句詩詞形容。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雖是王爺的子嗣,卻從未惦記過大宋河山。完全是因為師父從小的教誨,才讓他對功名利祿沒有一點追求之心。

  再次返回汴梁城的他,入城後見到的第一個人,便是趙靖。

  一別十餘載,趙靖已經不再是從前那般古靈精怪。舉手投足,頗顯大方得體。

  “少主人,靖公主說您這些天就要到了,天天守在城門前。”

  “誒呀,楊太尉,莫要胡說。”趙靖的臉上微微泛紅,急忙推了一把楊明。

  剛從馬上下來的趙半仙兒,並沒有在意這些,而是一直警惕地盯著楊明看。

  “趙瑾,你信中說不是能早幾天到的麽,怎麽反倒遲了?”

  見其沒有回答,趙靖急忙伸手拍打了一下半仙兒的肩膀道:“喂,我跟你說話呢!”

  “啊?”半仙兒這下才反應過來,急忙問趙靖剛才說的是什麽。

  趙靖一噘嘴,也不言語,扭頭朝城內走去。

  幾步之後,她緩停腳步道:“沒什麽,快回去吃飯吧,菜都涼了。”

  半仙兒也不知自己哪兒做錯了,傻乎乎地“哦”了一聲,就跟著走了出去。

  但離開之前,他再次回頭看了好幾眼正在牽馬的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