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聯合成果發布
作者:咬文嚼紙      更新:2020-08-05 19:11      字數:3293
  莫璃和陳教授向張冰介紹了手術的情況。

  莫璃說道:“手術還是比較成功,目前張教授的情況比較穩定。因為我們切除了張教授全部的胃部和大部分的腸道,所以他依舊處於危險期,還需要在icu觀察。”

  陳教授補充道:“現在我們要關注的就是手術部位會不會誘發二次感染,如果能夠度過二十四小時危險期,那麽張教授應該能夠康複。”

  聽說能夠康複,張冰喜極而泣,連聲道謝。

  絕望變成希望,在起源科技來到忠山醫院這麽兩三天就發生了!張冰十分慶幸起源科技能夠伸出援手。

  手術室外,還有許多張一清所帶的學生和夏芯國際的高層。

  他們都在焦急的等待著張一清手術的情況,聽到莫璃和陳教授這樣一說,大家歡呼著,甚至有不少女生哭了出來。

  “小聲小聲,這裏是醫院!”人們壓抑著從絕望到希望的喜悅心情。

  學生們今天能夠來到現場,足以說明了張一清人品和在學生們心中地位。

  陳教授、莫璃和徐陽等人支持不住了,回值班室和酒店補覺,輪班的醫生繼續觀察張教授的情況。手術時,張教授不僅被切除了全部的胃部,腹腔內膜壞死的組織也被清除幹淨。現在重點關注的就是傷口位置能不能消炎,會不會感染。

  周瀟也回到了酒店嗎,他在陽台上看著滬市繁華的城市街景,他喝了一口茶。

  連續幾天的通宵讓他身體非常疲憊,但是精神又十分亢奮。

  他十分期待著張教授能夠恢複過來,如果這一次臨床手術成功,人類對醫學的認識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胃部和腸道在過去是認為是不可替換的,消化係統出現嚴重的問題,患者就算不會死去,也會長期遭受痛苦。

  起源科技這一次臨床實驗,完美解決了所有問題。

  此外,腸胃部分的腫瘤和癌症,如果早發現早切除,轉移的幾率要比其他部位的癌症小一些。這一次臨床實驗也會讓那些癌症手術後的患者擁有極高的生活質量。

  生活可比生存更有意義。

  二十四小時後,張一清度過了危險期。

  因為潰爛部位全部被切除手術接口處都是健康皮膚,因此好好休養恢複起來也比較快。

  一周之後,張一清的精神狀態明顯好轉,能夠坐起來。

  現在張一清還會感到自己的腹部痛,但是這種痛是手術後傷口的疼痛,和以前腸胃潰爛的疼痛感覺完全不一樣。

  張一清還能進食,喝一些米粥,吃一饅頭。

  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張一清吃的這些東西都能被身體吸收,而且排便不是很多。

  以前張一清因為腸道係統的問題,吸收食物非常困難,所以才會身體消瘦、免疫力低。

  現在直接被人工消化係統消化,被血液吸收以後,食物中蛋白質、維生素等等營養物質會全部進入體內。

  手術前,張一清的體重是七十一斤,手術一周後,張一清的體重增加到七十三斤,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周瀟和朱院長等人在病房探望張一清,並且對張一清手術後的事宜進行相關的叮囑。

  張冰等親屬和張一清的學生們看到了朱院長,十分感激的站起來迎接,連聲道謝。

  朱院長連連擺手說道:“別感謝我,得感謝起源科技。張教授,起源科技剛剛探索出的消化菌在體內的應用,第一個臨床就是用在你的身上,我們已經切除了你潰爛的胃部和腸道,今後你的腸道和胃部功能將由人工仿生消化係統替代。”

  張一清被家人攙扶起來,他的精神還不錯。

  老人開玩笑說道:“我其實很樂意自己做第一個臨床實驗,這不是沒辦法嘛,不然我就真的‘交代’了!”

  張一清其實早就看淡了生死,他之所以還想活著,隻是希望能夠能多的為夏國的微電子做一些貢獻。

  他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還有很多學生沒有教出來,還有一些學術研究沒有完成,他還不能死。

  “爸,你就開玩笑!”張冰的眼睛裏含著淚。

  “張教授恢複得還不錯。”周瀟說道:“手術後有些後續問題我需要再說一下。”

  周瀟說道:“除了手術後的恢複傷口的藥要吃以外,還需要服用我們的菌囊和培養液。消化菌在身體內是有生存周期的,繁殖力也會隨著時間而減弱,因此必須要做一些補充。”

  “另外,消化菌幾乎能夠將你吃下去的食物消幹淨,讓身體將其全部吸收,所以請張教授合理安排飲食,不然會引起肥胖。”

  朱院長這才想起來自己失誤了,還沒有向張教授正式介紹周瀟。

  他說道:“張教授,這位是周瀟周教授,起源科技的創始人,消化菌和仿生消化係統的實驗就是周教授帶頭做的。”

  “我知道!我知道!”對周瀟早就有所耳聞,“我帶的團隊有不少男生年紀輕輕就禿頭了,還說去起源科技植發呢!到時候還請周教授為我們打折啊!”

  “應該的!”周瀟說道:“張教授是微電子方麵的專家,我手裏有一家公司還涉及計算機互聯網的,以後我登門求教張教授,還望張教授不要嫌煩啊!”

  張一清現在感覺自己的狀態非常好,能夠坐起來能夠說笑,這一切都是起源科技帶來的。

  不管周瀟說的是客氣話還是業務真的涉及微電子領域,張一清都十分真誠地說道:“我這個老家夥能夠被救回來多虧了大家的關心,今後周教授要是有什麽用的到的地方,盡管開口就行。”

  在眾人聊天的過程中,醫生也檢查完畢張一清的情況。

  恢複良好,再住幾天就可以回家療養了。

  周瀟最後說道:“張教授,我們的團隊可能會對你持續進行半年到一年左右的觀察,因為這是消化菌第一在人體內實驗,這既是為了你的健康著想,也是了臨床治療能夠真正成功,造福更多的患者。”

  目前看來,消化菌的確能夠消化人吃的食物分解為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質,但是小分子物質是否能夠長期的保證人體健康,仿生消化係統的壽命是多久,消化菌是否能夠在補充培養液和菌種的情況下長期在體內生存,這些實驗需要長期的觀察才知道。

  張一清謹遵醫囑,一一答應下來。

  回到江城之前,實驗團隊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整理手術和治療過程,形成相關的技術治療,這些數據將作為重要的臨床應用技術資料。

  手術兩周之後,張一清出院,他是自己走下樓梯的,恢複狀態可以。

  周瀟等人也回到了江城,莫璃帶頭整理了資料。

  十天後,起源科技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院與輔淡大學忠山醫院聯合發表了消化菌臨床實驗的相關文章。

  文章詳細的記錄了消化菌和仿生消化係統救治腸胃嚴重潰爛病人的方式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文章不僅在《生醫技術》發表,也在忠山醫院對接的相關醫學期刊和網站發表。

  文章一出,在整個醫學界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在傳統醫學領域,胃部移植的幾率非常小,腸道更不可能移植,患者遭遇胃部和腸道的嚴重疾病時,沒有太好的辦法。

  起源科技和忠山醫院的這一次臨床手術治療,等於是填補了全球消化道嚴重疾病治療技術的空白——腸胃可以用人工仿生消化係統的方式代替。

  水木大學,生命科學院。

  當李教授看到起源科技和輔淡大學的臨床實驗時,情緒有些崩。

  他覺得自己有點背,因為看論文遲了,合作機會被江城理工大學搶走了,這邊認命了回燕京,那邊起源科技又和輔淡大學附屬忠山醫院合作做臨床,機會似乎都沒有在水木大學這一邊。

  李教授實在是坐不住了,他手裏的塑料汙染研究要是有了起源科技的協助,研究成果都會有質的飛越。

  李教授氣不過,以學院的名義給學校打報告,希望學校能夠出麵看看能否找中間人和起源科技聊一聊,促成自己的科研。

  除了水木大學以外,夏國各大醫院、高校,饑渴著研究著報告的內容,並且給予極高的評價。

  華熙醫院:“消化菌和仿生消化係統的臨床成功預示著我們填補了消化係統重症患者無法救治的空白,這不僅是夏國曆史上的第一次,更是世界醫學史的第一次,祝賀起源科技,祝賀忠山醫院。”

  華熙醫院的關係一直和起源科技非常好,也毫不吝嗇祝福的話。

  燕京協和醫院:“起源科技的研究成果對消化係統疾病的治療和研究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期待臨床實驗能夠盡快推廣。我院將派出考察組分別向起源科技和忠山醫院學習經驗。”

  各大醫院紛紛給予祝賀並表示將會派人前往學習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著名華裔教授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質疑文章。

  “我嚴重懷疑臨床實驗的真實性和合規性,fda臨床實驗有八個步驟,從idea出來到product出來最快65年。夏國的醫療技術比米國牛?半年不到就臨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