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愚笨的小道士
作者:億點玄機      更新:2021-03-27 12:50      字數:2232
  八歲那年,張玄生在黃庭山的玄機石上坐看天上雲卷雲舒,他腦海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也有少許迷茫。

  十一歲時,他終於能好好的舞劍了,師傅誇獎了他,還傳授他一套赤鬆劍法,可是他學習的速度依舊很慢。

  十六歲時,又是五年過去,師傅去世了,張玄生坐在師傅墳前哭了幾天,又發呆了幾天,這是他唯一親近的人,把他帶到山上,一手撫養他長大。

  但他卻很愚笨,什麽都做不好,可師傅去世前,卻說自己是他最滿意的弟子。

  他問師傅為什麽這麽看好自己,十六歲的他早已不是當年懵懂的孩童,他知道資質差就是資質差,大智若愚都是騙人的,他是真的笨。

  可年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隻是對他淡淡微笑,“為什麽非要強求一切都做好呢?隨遇而安即可,開心最重要。”

  “可是,他們都說我很笨,不配成為黃庭山的弟子。”

  “那你討厭這裏嗎?”

  “我……不討厭,我很喜歡黃庭山,喜歡清晨悠揚的鍾聲,喜歡山巔潺潺的溪流,喜歡後山的那一片楓林,還有許多小動物……”

  張玄生眼中浮現大千世界般的神采。

  “師兄師弟們喝罵你時你氣憤嗎?”

  老人又問道。

  “我……這麽說好像很沒骨氣的樣子,但弟子不生氣,因為他們說的是事實。”

  他憨笑著撓了撓頭。

  “哈哈,乖徒兒,你可真沒出息啊,不過……這樣也挺好。”

  老人咳嗽了兩聲,又道“世人愚昧,不解真意,何為大道,何為逍遙?隨乎於心罷了。”

  張玄生大眼睛迷惑,師傅又開始說些他聽不懂的話了。

  “我死後,不用為我守靈了,如果你想下山,那便去吧。”

  老人說著,露出慈祥的微笑,又摸了摸張玄生的頭。

  “師傅,我……”

  張玄生的話說道一半,停住了,因為老人的笑容已定格,師傅壽終正寢了。

  他一直都知道,師傅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凡人爾爾,就連掌教師爺也快到大限了,唯有這黃庭山的傳承不絕。

  他最終還是沒按照師傅的吩咐,在墳前守孝三年,黃庭山都快忘了有這麽一個愚笨的弟子。

  …………

  十九歲那年,張玄生被貶為雜役,他師傅已經去世,在無人護持他,宗門不願意供給資源給一個愚笨的孩子,就連某些雜役都比他聰慧嘞。

  張玄生也沒什麽憤恨遺憾之情,在他看來做雜役也挺好,都是過日子,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呢?

  他不再練劍,不再抄寫道經,每日隻是在那山門處,打掃那瑰麗的紅楓。

  掃把起伏間,楓葉飛舞,他看著那些旋轉飄零的楓葉,思緒被帶往山外的世界。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掃地挑水吃飯。

  …………

  二十四歲那年,皇位更迭,新的皇帝好像更喜歡佛教,削去了黃庭山的第一宗名號,也削去了資源的供給。

  黃庭山盛況不複往昔,開始進行大量的裁員,許多雜役和資質較差的外門弟子都被遣送下山,張玄生就是其中之一。

  他下山了,可他不知道去哪。

  天下很大,他想走走,但不知道該朝哪個方向。

  …………

  江湖六載漂泊,張玄生三十歲了,沒有什麽驚險刺激的江湖冒險,沒有什麽生死別離的兒女情長,他隻是走走看看。

  盤纏沒了,他就會找一處城鎮做些抄書寫信的活計,然後再次上路。

  他翻閱山巒,穿過大江,走過東西南北,去過皇都,也去過邊境。

  一路上他也結識了不少人,有男人,有女人,有好人,有壞人。

  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他很愚笨,以前在山上,有師傅教他,他聽師傅的話。

  師傅去世後,他在山上接受安排做雜役,日子平淡簡單。

  三十而立,可他沒感覺自己“立”起來,他隻是在漫無目的走在這世間。

  …………

  又是十年,長年在外漂泊,張玄生的額前已經開始出現皺紋了。

  在大街小巷穿行時,還會被嬉鬧的孩童叫一聲大叔,他也隻是憨厚的回應笑容。

  這一年,武國對鄰國發起的戰爭,他被征召了,其實他這種“散人”也是可以通過繳納兵役稅避免參軍的,但他沒錢,抄書的行當越來越不景氣,因為有一位聰慧的先生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他見過,感慨人與人的腦袋真是不一樣,他如此愚鈍,卻有人如此聰慧,驚世的發明或許能讓武國更加強盛吧?

  他不知道,因為他已經踏足戰場。

  於那紛飛的箭雨中穿梭,他每每經曆這一幕,都會有些恍惚,似乎他還處於黃庭山上,眼前的是那飄落的紅楓。

  可箭雨不是紅楓,隻是能帶起那鮮豔的紅,那是人的血。

  或許是他運氣不錯,中過箭,但沒有死,和他同期的不少人要麽得了戰功晉升,要麽就是死在了戰場上。

  戰爭結束了,最終還是以談判收場,兩國沒有一城一池的得失,讓張玄生不明白戰爭的意義到底何在。

  那些比他小一輪的年輕人,死前會握著他的手,求他把家書帶回家,或是讓他幫忙傳句話。

  四十五歲的張玄生離開戰場,成了傳信人,他穿行在武國,為曾經死去的戰友一一送信。

  他見過悲傷過度暈厥的老人,見過等待良人歸來的少女淚流滿麵,也見過婦人和半大的孩子相擁泣不成聲。

  戰爭的意義何在呢?或許是他腦袋愚笨,想不通吧。

  既然國家越往上,就是聰明人越多,那高高在上的帝王,一定是最聰明的人,他們進行戰爭的意義,當然不是他這個愚笨之人能想通的。

  四十而不惑,可他卻對這世界深感疑惑。

  …………

  五十歲的張玄生已然兩鬢斑白,他不再行走天下了,找了一處小鎮安頓了下來。

  平日裏給小鎮中的人代筆寫寫信,其他時間在院中雕刻做些玩偶,集市時賣給那些孩子們。

  可孩子們總說他雕刻的技藝太差,小豬刻的像大象,猴子刻的像人,人刻的像猴子,就連刻那最簡單的長蟲都刻的四不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