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西湖論道
作者:老納來寫書      更新:2020-05-15 11:55      字數:2135
  “陳老板,是這樣的。”

  馬運很快冷靜下來,說道:“我們歡迎陳老板投資,隻是我們也有自己的條件和底線,首先,控股權必須掌握在我們手裏。”

  “沒問題。”

  陳立恒當即說道。

  至於控股權,他從來沒有考慮過,一不現實,二他深知,如果自己拿到控股權,必然會嚴重打擊到馬運創始團隊的積極性,別說阿裏能否重現後世的輝煌,能否生存下去都是兩說。

  “還有一點,公司的經營管理決策,完全由我們創始團隊負責,您身為投資者,不得參與和幹涉。”

  馬運接著說道。

  這兩點,是他的底線。

  其實,他見了數十家投資商,絕大多數都是對這兩點有分歧,所以沒有談攏。

  “沒問題。”

  陳立恒再次幹脆地表示沒有異義。

  這麽輕鬆就答應了?

  馬運頗有些意外,口才超絕的他,居然一時卡了殼。

  先喝口茶水壓壓驚,馬運端起茶杯,裝作凝神思考的樣子,片刻之後,他重新恢複平靜:“陳老板,冒昧的問一句,你打算投資多少,並占有多少股份?”

  “馬老板需要多少投資,我就投資多少,至於占多少股份,當然是先聽聽馬老板你的意思。”

  陳立恒平靜道。

  臥靠,口氣太大了吧!

  馬運剛剛平靜的心,再次被陳立恒的話給激起波瀾,通過觀察,眼前這個投資者雖然年輕的不象話,卻說話有度舉止沉穩,給人的直覺是可以信任。

  “陳老板,實不相瞞,我們最近正和一家國際金融集團談判融資問題……”

  馬運並沒有回答陳立恒的問題。

  因為他覺察到,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處於談判的下風,這樣的局麵不是自己想要的。

  陳立恒當即打斷馬運的話,直接說道:“馬老板陪我泛舟西湖品茶賞景,想必不是完全因為好客的原因,那就說明一點,你們和那家國際金融集團的談判還沒有敲定。對於投資貴公司,我已表示出足夠的誠意,馬老板何不也來個開誠公布?”

  馬運略有些不好意思,從公文包中抽出一疊資料,誠懇道:“陳老板灑脫直爽,馬某倒顯得小氣了,這是我們的條件,請陳老板過目。”

  陳立恒接過資料,大概翻了翻,主要看到其中一條:投資者最多擁有不超過阿裏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馬老板,百分之四十的股份,需要投資多少?”

  陳立恒問道。

  “五百萬美金。”

  馬運報出和高盛談判的數額,又擔心怕叫價太高,補充道:“我和陳老板一見如故,如果你對其他條件沒有意見,出資額可以再談的。”

  陳立恒搖了搖頭道:“不,我決定投資一千萬美金,而且一股不多,還占百分之四十。”

  臥槽,一千萬美金!

  劃船的師少峰,給震得手一鬆,船篙差點掉進水裏。

  馬運也給驚得有些失態。

  一千萬美金占百分之四十的股份,意味著自己這個“小作坊”式的公司,轉眼之間估值高達兩個億RMB。

  自己雖然對電子商務的前景十分看好,並有信心做大做強,但是,公司目前隻有十八杆槍,連辦公室都沒有,實在是弱小的可憐。

  馬運定定的看著陳立恒,似乎是想看看對方是不是認真的。

  “我隻有一個條件。”

  陳立恒喝了杯茶水,迎著馬運的目光,平靜而又堅定道。

  “陳老板請講,控股權我們絕對不會出讓,還有經營管理控製權。”

  馬運又特別強調一遍自己的底線。

  “我的條件是,貴公司在以後的所有融資,我都有優先排他權。”

  陳立恒提出這一點,等於是牢牢把控住百分之四十的股權,同時排除了被其他投資者稀釋股權的可能性。

  如此,自己不但成功截胡高盛,同時也將日國人孫正義及其他可能的投資者擋在阿裏大門之外。

  至於阿裏將來發展壯大所需的外力,他自信同樣可以提供。

  “好!”

  馬運沒有怎麽猶豫就答應下來。

  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融到資金,何況對方的條件對公司也沒有什麽損失。

  不過,他還是覺得陳立恒投資一千萬美金太多,推心置腹道:“陳老板,我們的公司規模還很小,您不必出資一千萬美金的。”

  陳立恒搖了搖頭道:“互聯網是一個很燒錢的行業,一千萬美金並不算多。我相信,在馬老板的英明領導下,阿裏一定會暴發出驚人的潛力,在華夏互聯網行業占有一席之地,我也會從中獲得豐厚回報。”

  “謝謝陳老板的信任!”

  馬運有一種心逢知已之感,感動不已道。

  “合作雙贏。”

  陳立恒道。

  “合作雙贏!”

  馬運起身,激動的伸出了手。

  接下來,雙方順利簽訂合作協議。

  為防夜長夢多,陳立恒當即打電話給胡逸飛,讓他平倉一千萬美金的日元,先轉移到他新開的離岸公司的賬戶上,然後再轉移到阿裏的賬戶。

  “最遲明天這個時候,一千萬美金就將打到貴公司賬戶上。”

  陳立恒打過電話,對馬雲說道。

  “陳老板真是英雄少年,我輩楷模。”

  馬運激動的有點語無倫次。

  國內的融資環境還不完善,特別是對於他這個初創的小公司而言,想要融到資實在是太難了。

  他先後接觸洽談了幾十家,全以失敗告終,不是對方的條件太過苛刻,就是對方無法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訴求。

  總的來說,是投資者和創業者雙方彼此不信任,都怕被對方給坑了。

  本來,他對陳立恒並沒有抱什麽希望。

  結果,柳暗花明,出奇的順利。

  從上船,到簽約,總共不過十分鍾時間。

  對他而言,陳立恒就是及時雨,說是恩人也不為過,因為公司賬戶上的錢已經支撐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