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龍泉寺(一)
作者:superpanda      更新:2020-05-15 09:17      字數:3057
  第70章 龍泉寺(一)

  於是, 嘉懿醫藥公司開始了藥品的召回。

  這是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召回。嘉懿醫藥公司此前比較幸運, 藥品上市之後從沒發現隱患, 不過進行過必要的模擬召回, 每年一次。

  公司完善了調查評估報告,建立了由CEO指揮的召回小組, 製定了三級召回方案, 並且向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了報告、方案,在市藥監局詳細地備了案。

  在提交報告、方案時, 藥監局的人驚訝道:“說明書寫得很清楚, 不是一定要召回的。”聽見省FDA都這麽講, 嘉懿的人無奈地道:“沈總擔心發生嚴重事件, 致死或者致殘……”藥監局的人想想說:“也對,我們總局剛進行了一次調查,北京、上海居民吃藥之前會看說明書的才50%,哦,還有其他報告的結論是80%, 更不要說其他地區的居民了……”嘉懿的人也點點頭:“是啊,現在隻是輕微痙攣, 影響還不是特別大, 萬一致死就麻煩了, 藥也會變得很難賣……”

  而後, 公司銷售部、物控部、質量部、生產部、行政部、市場部、財務部等多個部門參與到了此次召回行動當中。銷售部則負責聯係客戶、具體實施;物控部對召回藥品進行存放、管理;質量部對召回藥品進行調查分析;生產部則負責解決問題、再次生產;行政部需協調事務、與相關政府打交道;市場部要聯係媒體、正麵宣傳嘉懿公司……

  正式啟動四小時內,銷售部便將銷售記錄等信息準備好了,準備了“藥品召回通知單” , 一天之內便通知了有關醫院、藥店、批量銷量對象以及可能與藥品有關的單位或個人,要求對方報告在庫數據,並且進一步向下家召回藥品。從市場召回的藥進庫後,直接被送到退貨區,專人逐件貼上標記,單獨隔離存放,庫裏原先有的藥被封存。質量部對召回藥品進行全檢,填寫“質量事故處理記錄” ……

  同時,市場部和行政部請媒體“幫忙召回”。

  沈懿行和主管市場的副總全都感覺到,那天,藥監局的人無意中講的“我們總局剛進行了一次調查,北京、上海居民吃藥之前會看說明書的才50%,更不要說其他地區的居民了”是個很好的切入點。主管市場的副總也是沈懿行本科學姐,本科學的製藥,工作了七年後在美國讀了MBA,畢業後在美國公司工作三年,當上高級經理後回了國。

  於是,所有“召回”的文章都長篇大論地書寫了不看說明書的潛在危害。表麵上是在“憂國憂民”地科普,實際上卻是無時無刻不暗示,嘉懿醫藥公司責任心重,承擔了不必承擔的東西,替部分患者背了鍋。那些文章最後才說,已經購買了該藥的患者,沒有必要中止治療,隻要遵守說明就好,但是也可以選擇將藥品退回,停藥不會造成危害,而一旦嘉懿醫療公司解決了藥品凝塊問題,便會立即恢複供應,請患者們耐心等待。

  沈懿行沒想到的是,對於召回決定,醫生和患者們的評價竟然很正麵。

  類似事件,曾經在國外發生過,比如,輝瑞製藥曾經在加拿大召回124批次嬰童布洛芬產品,原因是若未按說明震蕩均勻,可能導致藥量不足,從而影響藥效,不過,這在國內還是首次。一般,若不是發生了嚴重事件,國內藥企不會選擇主動召回。美加召回多,中國召回少,其實並不表明中國藥質量好,反而說明監管其實並不嚴格,藥企沒養成慎之又慎的習慣,是否願意自查,全靠所謂“擔當”。嘉懿這次召回,至少可以表明,它與大多藥企不同,對待患者十分小心。

  大部分的醫患,都很同情嘉懿,尤其在嘉懿公布了“第一位老人以為自己搖晃過,後來才記起來確實沒看說明”的痙攣反應細節後,不少人開玩笑,說“嘉懿嚇壞了”、“被迫召回藥品”、“怕以後被賴上”……畢竟,一般人都討厭“明明是自己的錯誤,卻將損失轉嫁他人”的自私又自利的人。

  ……

  “沈總……”幾天之後,藥品召回完畢,物控部門經理詢問沈懿行道,“物控部門決定,將藥全部銷毀……”

  “先別。”沈懿行放下筆,“放著。”

  “……嗯?”

  “在找到解決方法前,先別忙著將藥銷毀。”

  “可是……”物控部門經理十分疑惑地問,“這些藥物留著難道不是浪費空間?”

  “……”

  “粉末可能凝塊,確定不要了呀……”

  沈懿行歎了一口氣:“沒有必要那麽武斷。”

  “……?”

  “我舉一個例子,目前藥的使用劑量是一次吃一粒,那麽,如果把每粒膠囊的含量減為三分之一,一次三粒,粉末依然會凝塊嗎?還是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外嗎?確定了這些事,再銷毀也不遲。”

  “呃……”物控部門經理微微長大了嘴。

  “我隻是隨便提一句而已,具體如何改進,要聽研發、質量部門建議。”

  “好……好的。”

  “去吧。”

  說完,沈懿行又叫行政部門將召回效果和處理決定寫成報告提交給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也不知道是為什麽,將藥品“全部”召回後,沈懿行輕鬆了很多,心尖不再沉甸甸了。

  不管怎麽說吧,覺能睡踏實了。

  沈懿行稍微想了想,又給符曉打了電話。

  “懿行?”符曉說,“我在上班呢。”

  沈懿行說:“嗯,我晚上接你去吃點好的吧。”

  “哎?”符曉問,“召回結束了嗎?”

  沈懿行說:“差不多了,還有後續。”

  “好的……!”

  “那我晚上六點接你?”

  “晚一點,七點吧。”

  “又加班麽?”

  “不算。”符曉回答沈懿行說,“是我自己想調一款香水。”

  沈懿行問:“自己?”

  “嗯嗯。”符曉回答,“我以前調製的所有香水,都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從來沒有試過自己調製,然後再‘推銷’給時尚品牌。”章唯一曾經說,現在的化妝品公司,都會搞些“小組座談”,采訪目標顧客群體,得出市場調研數據,然後,根據信息選擇想推出的香水,進行公開招標,條條框框很多。然而,調香師們也可以‘教育’消費者——自己調配一些香水,向各大公司介紹,那些往往才是經典,因為它們由心而發。

  在聽到了那番話後,符曉便一直想掙脫“條條框框”,基於她內心翻湧的靈感,為她自己調製一款香水。

  隻是,幾年過去,始終沒有靈感——更加確切地說,沒有她覺得可以令化妝品公司眼前一亮的靈感,隻有可有可無的掉在香水堆裏都找不著的創意。

  不過,最近幾天,符曉有了念頭。

  在龍泉寺中避雨的經曆,反反複複縈繞在她腦海。

  寺廟外古柏的微微苦澀,寺廟內杜鵑的淡淡香甜,香爐幽幽的香火味,蒲團獨特的藺草味,殿外院落雨水混合著泥土的清新,殿內佛像金屬混合著油漆的悠遠……還有……僧人遞給他們的那兩杯熱茶。

  雨聲、鍾聲、喃喃的念經聲。

  城市中的一切喧囂、浮華似乎都遠去了。

  那些煩惱仿佛變得十分渺小。

  在這方天地中,充盈著寫別的。

  她還有沈懿行,十指相扣,靜靜嗅著、聽著。

  入寺之前大雨滂沱,離寺之後晴空如洗。

  山頂隻有他們二人,一道彩虹橫亙天際。

  上山之前,他們兩個人都有些焦躁,下山之後,他們兩個人卻平靜許多。

  那是種十分奇妙的感覺。

  她很想將她當時在寺廟中躲雨的心情傳遞出去。

  基調是木質香,她已經想好了。

  不過,具體的創意,她還在思考。

  那邊,沈懿行問符曉:“是什麽香?”

  符曉問:“名字嗎?”

  沈懿行回答說:“對。”

  符曉笑了,道:“龍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