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平之戰
作者:金日昆侖      更新:2021-10-19 18:32      字數:3181
  北平。大明建文元年十一月末。

  這一天,黑雲壓城,北風怒號,正是大雪欲來的前奏。

  有了鄭村壩九座營寨的依托,同時還在北平九門前建立了堡壘和射箭台,李景隆在感到萬無一失的情況下,終於對北平發起了總攻。

  五十萬南軍被分成三班輪番攻擊北平九門,幾十萬人借著雲梯在北平城樓上爬上爬下,遠遠望去如同螞蟻一般,喊殺聲震天動地,甚是嚇人。

  城外的李景隆是首次真正的帶領打仗,他站在遠處帶著眾將領觀戰,見自己的部隊,聲勢浩大,氣勢壓人,也是十分的得意,轉頭對眾將官說道:“人都說,燕王善戰,乃是自老一輩之後的新一代戰神,我偏不信這個邪,有我李景隆在,哪裏輪到他來稱雄爭霸呢?”

  “是啊,”大將陳輝也稱讚道:“最絕的還是咱們這個陣法的設計,在鄭村壩設下九座營寨,同時在北平城外設下九座堡壘,正是暗含九宮連環九九歸一之意呀,有曹國公領導指揮,此戰必勝!”

  偏將尉遲文也湊趣道:“曹國公今年正是鴻運當頭,不但在年初娶了最漂亮的宜倫公主,眼見著又在年末立下這不世之功,這一趟回去還不得加封太子少傅?!”

  “太子少傅?我看封為太子太傅也不為過分!要不是咱們曹國公勇於擔當,負重前行,朝廷那幫裝模做樣的文官們哪有什麽歲月靜好呢?”

  “是啊,朝廷中出了朱棣這樣的亂臣賊子是何其不幸啊,但有曹國公這樣英偉絕倫的人物,帶領咱們討伐逆賊,又是何其的幸運啊!”

  ……一時間阿諛奉承之聲,不絕於耳,李景隆聽了洋洋得意。

  一旁站著的都督瞿能再也看不下去了:“我帶人到前麵去看看去,這裏離戰場這麽遠,根本無法指揮。”說完朝李景隆一施禮,帶著兒子瞿良才往前線去了。

  站在城牆上的朱高熾看著城外如山如海的士兵,如潮水般的湧向城頭,內心產生一種即將被海水淹沒的恐懼,他想大叫著離開城頭,躲進自己的書房,關上房門,塞上耳朵,跟眼前的一切徹底隔離。

  但他知道不能這麽做,北平城現在由他說了算,他是最高指揮。

  朱高熾拖著殘疾的腿站在城頭上,看著他一顛一顛東奔西走的樣子,沒有人覺得好笑,由於他的存在,所有人都有了主心骨,忘記了恐懼,皆拚死作戰。

  這場保衛戰對於北平的燕軍來說極不好打,正常說來首層的可以居高臨下,但對方建立了和自己高低差不多的箭塔,同樣可以平射自己,支持用雲梯登樓作戰的士兵。

  一批又一批的人滾下城樓,城樓上一批又一批的人倒下,雙方的死亡率都極大,就這麽一點一點的熬著,看誰最後熬不下去。

  這時大將譚淵走過來對朱高熾說道:“再這麽打下去可能撐不住了,對方的箭塔太過厲害,咱們死的人數不比對方少多少,這麽耗下去,對方有五十萬人,咱們耗不過他們,得想點辦法,改變現在這個局勢,不能任其發展。”

  “你有什麽好的辦法嗎?”朱高熾問道。

  “剛才咱們已經試過用火箭射對方的箭塔,但是效果不大,對方早有防備,不但配備了強大的弓弩和盾牌,甚至還配備了滅火的東西。但是如果這幾個箭塔不被摧毀,再往下打,後果不堪設想。”

  朱高熾抬眼觀瞧,自己城樓上倒下去的士兵,大多數都是死在由箭塔射來的箭上。

  這麽下去確實不行!可是應該怎麽辦?箭塔在城外,難道還要出去不成?

  朱高熾內心焦慮無比,就在這時腦中突然想起臨走時交代過的話——天時地利,奇正相合。

  “奇正相合?如果一直按照現在的正常打法打下去,就是正,但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必須得奇,用奇招方可致勝。現在的人手越來越少,能不能再這麽打下去了,不如冒險一試……”

  想到這裏朱高熾立即對譚淵下了命令:“立即組織九支千人的敢死隊,攜帶火器火油以及斧頭,準備完畢之後,同時從門殺出,衝對方一個措手不及,與此同時,毀壞對方的箭塔。”

  “這樣做會不會太危險?”

  “這樣做當然會有危險,但不這樣做,挺不到明天早上。”朱高熾毅然決然的說道。

  當燕軍的九隊人馬分別殺出時,所有的南軍都驚呆了,沒有人想到對方再被圍攻到這種情況時,居然還敢從城裏衝出來,一時間沒有防備,紛紛逃竄,這九支隊伍在衝殺南軍之時,用斧頭砍,用火燒,將座箭塔全部銷毀。

  隨著九座箭塔的轟然倒塌,守城燕軍的壓力大大的緩解。

  此時,守在南軍中軍大帳的李景隆看到箭塔的轟然倒塌,大吃一驚,在看到燕軍居然有實力能夠衝殺出來,更是嚇得驚慌失措,立即下令將中軍營寨後撤十裏。

  與此同時,帶領五千本部兵馬上前督戰的瞿能也看到了箭塔的倒塌和燕軍從城內殺出,見南軍開始潰敗,四處逃散,忙策馬橫槍上前製止。

  在瞿能和瞿良才的果斷指揮下,南軍這才站住了站腳重新開始了反攻,沒有造成大的潰敗。

  有了瞿能親自在城下督戰,南軍又恢複了秩序,開始瘋狂的攻城。

  燕軍的九支出城兵馬見已經達到目的,燒毀了對方的箭塔,又見瞿能父子英勇無敵,也不敢戀戰,速速退回了城裏。

  “好大的膽子,就那幾個兵,居然給敢衝出城來。要不是咱們來的及時,肯定會造成一場巨大的潰敗。”瞿良才感到無比的慶幸,來的正是時候。

  “你覺得對方為什麽要冒險一搏衝出城來?”瞿能眉頭一皺問道。

  “應該是怕了咱們的箭塔,可惜咱們事先沒有想到,對方膽子也足夠大,正是出其不意。”

  瞿能搖搖頭:“這隻是表麵現象,骨子裏的原因卻是對方已經守不住了,顧得了這座門,顧不了那個門,當初建九座城門是為了出行方便,現在這座城門便成了他們的累贅了,我斷定其中最少有一兩座城門守衛薄弱,你隨我轉一圈看看,一旦發現薄弱點,咱們也不用別人,就用本部兵馬進行攻擊就行。”

  果然,當瞿能帶著瞿良才繞著城牆走了兩圈後,終於發現了一個防守力量最弱的城門。

  張掖門北平的九個城門之一,這個城的守衛由偏將喬奧負責,哪知道戰鬥開始沒多久,喬便被一隻流矢射中了左眼,受傷極其嚴重,頓時有些指揮不靈。

  九座城門的守衛各負其職,在戰鬥打的最激烈的時候,哪裏有時間替他來分擔,因而張掖門損失嚴重,不但死了很多的燕軍士兵,城門還破損嚴重,要不是攻打此門的南軍士兵害怕衝了進去,中了埋伏,此門早已被攻破了。

  全能憑借多年的作戰經驗,一眼便看出此門乃九座城門中最弱的一門,見此刻,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也不請求援兵,便指揮本部五千兵馬猛攻過去。

  瞿良才手持長槍一馬當先,在指揮本部兵馬使用擂木拚命撞擊城門的同時,不時的用長槍和弓箭從城門的破碎處攻擊敵人。

  在他的攻擊之下,張掖門漸漸有點守不住了。

  眼看著張掖門破門在即,瞿能、瞿良才大喜,對手下本部將士喝道:“川兵必勝!”

  瞿能手下將士皆來自於四川,是瞿能任四川都指揮使時訓練的一支精兵,忠誠無比,且英勇善戰,此時聽到主帥的口號便知道到了關鍵時刻,齊聲喊道:“川兵必勝!川兵必勝……”

  口號響徹雲霄,五千兵馬頓時精神大振,更加奮力的廝殺,眼見著前麵的城門就要被攻破時,身後傳來了中軍大戰明軍收兵的號令……

  瞿人以為自己聽錯了號令,忙回頭觀看,果然,中軍處打出了立即撤兵的旗語,與此同時,除了自己的本部兵馬,周圍其他的南軍都聽隨號令立即撤離戰鬥。

  瞿能本想不顧命令,繼續攻打張掖門,但由於其他方麵攻打城門的南軍都已經撤退,隻剩下自己五千人馬攻打此門,燕軍立即調動一半人馬來增員,張掖門的燕軍一下子由為數不多的幾千人變成了好幾萬。

  瞿良才氣得破口大罵,瞿能見已經錯過最佳戰機,也隻能按照將令撤回本部軍馬。

  就這樣張掖門躲過一劫,北平城躲過一劫。

  原來在後方觀戰的李景隆看到瞿能即將攻破張掖門,心想:“自己現在遠離前線,前線指揮的是瞿能而不是自己,因此一旦攻陷張掖門,肯定就能攻陷北平,那麽攻下北平的功勞就要完全歸功於瞿能……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他能打下張掖門,明天我指揮一樣能夠打下,到時候功勞自然就是我的!”

  想到這裏,李景隆不顧所有人疑惑的目光,堅持下達了立即鳴金收兵的命令。

  “今日一戰,將士們都辛苦了,暫且撤回,休息一夜後,明日我將親自指揮攻城作戰!”李錦隆向眾人解釋了撤兵的原因,同時麵露微笑,因為他已經看到了勝利,那是明天在自己的帶領下,攻占北平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