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靖難之役
作者:金日昆侖      更新:2021-09-10 06:16      字數:3145
  張炳的屍體軟軟的倒在了地上,朱棣將手掌鋼杖往地上重重一戳,大吼一聲:“他娘的,都出來吧,是時候大幹一場了,讓咱們殺將出去!”

  張玉朱能等皆齊聲響應,藍月卻伸手將眾人攔住,回頭對朱棣說道:“這門口一萬守軍咱們不能硬來,一是咱人數上不占優勢,府內總共才八百人,一旦戰事交織在一起,引起九門守軍的注意,那就更麻煩了。我有辦法騙過這些守軍,天黑後再行動,如何?”

  天漸漸的黑了下來,走在門外的軍事並沒有等來他們的統領張炳和謝貴,卻聽到了來自燕王府內的咿咿呀呀的管弦絲竹之聲。

  眾軍士正在納悶,忽然王府的小門打開,燕王府的謀士葉仙走了出來。

  隻見他笑盈盈的走到眾人麵前說道:“張大人和謝大人以及王爺已經談妥了有關事宜,現在正在裏麵接受王爺的宴請,兩位大人正在喝酒呢,囑咐我出來說一聲,各位先回,明日早晨再集合,留下兩位大神的馬批交給我就行,回頭由王府的人送兩位大人回去。”

  說完,藍月掏出了兩位大人隨身攜帶的令牌,給眾軍士觀看。

  這一萬軍馬的領頭將領隻有張炳和謝桂二人,這些士兵完全摸不著頭腦,看著藍月手上的令牌,又聽著從王府內傳來的音樂聲,加上自己的肚子也都餓了起來,便齊聲轉過頭,往軍營走去。

  酉時三刻,辛苦了一天的駐紮北平的軍士正吃著可口晚餐,朱棣下達了攻擊北平九門的命令,大將張玉帶領九員偏將,同時對北平的九門發動襲擊。

  由於事先早已經做過精密的策劃和訓練,再加上城內官軍正在吃飯,總指揮張炳和謝貴又不在現場,張玉的人馬輕鬆的攻下了北平九門。

  大量的軍馬逃往城外,被堵在城內的朝廷官軍選擇了投降。

  逃往城外的將士和宋忠會合,暫時退到懷來,以圖再戰。

  這一天是大明朝建文元年,七月初四。

  這一晚,朱棣全身披掛,坐鎮王府的議事大廳,一個門又一個門被攻陷的消息陸續傳來,直到九門完全被拿下,朱棣才長長的鬆了一口氣,北平這個曾經作為元朝大都的偉大城市,終於控製在自己的手中。

  所有的將領都激動不已,唯有藍月和道衍神情冷靜。

  朱棣走到藍月的身邊,拍著他肩膀說道:“張玉奪取九門,當立首功,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是你用三言兩語說走圍困王府的軍馬,很有可能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所以我的心裏很清楚,這個手工應該歸功於你。”

  藍月搖搖頭:“有一點我和道衍大師是一樣的,就是我們二人都沒有將世俗間的功名利祿放在眼裏,立不立功對我來說無足輕重,更何況,奪取北平隻是整件事情的一個**,我們要做的事很多,要打的仗更多。”

  “逸仙,你是久經沙場的人,又通曉謀略,你看下一步我們該怎麽打?”

  “奪取北平隻是一個**,要想立足,必須拿下周邊的城鎮,通州、薊州、遵化、密雲、居庸關、永平府都是必爭之地,早早拿下這些地方,我們才可以喘一口氣。否則光憑北平一座孤城,難以持久,更別提爭奪皇位之事。”

  “還有宋忠的隊伍,隻是暫時退去,那是因為他摸不清楚情況,等他一旦摸清了咱們的虛實,定會反撲過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宋忠反應過來之前,拿下周邊城池。”

  “時間上是不是太緊了些?咱們手裏的人手不夠同時攻打這些城池啊?”朱棣眉頭一皺說道,好像一個做生意的老板,麵對一大批要進的貨,摸摸兜裏,卻沒有足夠的銀兩似的。

  藍月仿佛看透了朱棣的心思笑道:“咱們無需挨個打下這些城池,隻要挑選一個最硬最難打的目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功下,立下赫赫之威後,便可以派人說服其他城鎮投降,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附近的幾座城池之中,通州離我最近,其次便是薊州,按理說最先應該拿下的便是通州,但是……”朱棣嘿嘿一笑繼續說道:“通州守將高端是我多年的老部下,之前我已經和他通過氣,隻要我一旦起事,他必來投我。”

  藍月心中一震,心想這個朱棣確實是老謀深算,通州守將高端的事情他和誰都沒有說起過。

  “所以……”

  “所以最先應該攻破的便是薊州!拿下薊州便是立威,其他城池便可不戰而降。”

  七月初五,燕王朱棣分散在城外的五萬兵馬前來會合。

  朱棣安排張玉帶領一萬兵馬守城,親自帶領四萬大軍,直撲薊州。

  七月初六,通州守將高端帶領本部兩萬軍馬來投朱棣,兩軍合計六萬,共同攻打薊州。

  大軍來到薊州城下,朱棣親自來到城下喊話,但守將劉海拒不投降,並居高臨下朝朱棣射箭。

  朱棣大怒,吩咐六萬軍馬圍城,卻被藍月製止:“現在冀州境內有兩萬軍馬,糧草充足,兵法雲,十則圍之,以我們區區的六萬軍馬,無法圍困一個擁有兩萬軍隊的城池,即使攻克下來,最快也要十多天的時間,到那時駐守大寧的十萬大軍極有可能從東北方向殺來,加上西邊懷來的三萬宋忠的軍馬,前後夾擊,那時候咱們就危險了。”

  “那麽依你之見呢?”朱棣平息了怒火,朝藍月問道。

  “很簡單,三麵圍城,留下活路,給對方以逃跑的希望。任由對方往北而去投奔大寧的劉真。”

  朱棣隨即下令,朱能率一萬五千軍馬攻擊西門。高端率領一萬五千軍馬攻擊東門,朱棣自己輕率三萬軍馬攻擊南門,留下北門,讓對方軍民逃生。

  戰鬥在七月初六的晚間打響,朱棣在南門安置了十台投石機,把一個個火彈投入薊州城內。

  夜空中,一道道火焰劃破長空,落進薊州城牆和城內,薊州頓時大亂。

  是同時,朱能和高端率領人馬從兩側用雲梯攻城。

  戰鬥一直打到七月初七的晚間,雙方都損耗了大批人馬,薊州城內的某些守軍內心開始動搖,有人偷偷打開北門,逃出城去。

  如同一個大壩打開了一個小小的缺口,但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多的軍民開始逃向北門。

  如此一來軍心渙散,七月初八淩晨,朱能第一個爬上了冀州的西城牆。

  守將劉海見大勢已去,長歎一聲,帶領手下親隨從北門逃出,直奔鬆亭關方向而去,準備和大寧的守軍劉真會合,劉真、劉海本是叔伯兄弟。

  七月初八,燕王朱棣帶領大軍進入薊州城。

  正如藍月事先預料的那樣,兩天拿下薊州城這一壯舉帶來了連鎖反應,七月九日,遵化、密雲的守將帶領兵馬前來歸附,燕軍兵馬一下子增加到十萬人。

  七月十一,朱棣如法炮製,帶領十萬大軍攻破居庸關,戰後迅速帶領大軍返回北平,準備應付來自西麵懷來的宋忠人馬。

  從七月初四,朱棣在北平起事,到七月十一,短短的七八天時間裏,朱棣連續占領北平、通州、薊州、遵化、密雲、居庸關,手中兵馬也由原來的五萬增加到十萬,踏踏實實的站穩了腳跟,這一切都和藍月的出謀劃策密不可分,朱棣也心知肚明。

  北平,燕王府,議事大廳。

  燕王及手下大將皆集中在議事大廳,商量下一步的戰略計劃。

  各位將領紛紛獻計獻策,但總結到最後,眼前的計劃還是出不了兩條,一是往西攻打宋忠,再就是往東北方向攻打大寧,一旦大寧的十萬大軍從後麵殺來,可不是鬧著玩的。

  燕王見中將,熱情高漲,議論紛紛,隻有藍月沉默不語,便問道:“逸仙有什麽高見盡管說出來。”

  藍月起身言道:“以咱們目前的實力,如果隻是割地稱王,應該沒有問題。但燕王殿下如果想要登上皇帝寶座,除了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了,還缺一樣東西。”

  “噢,缺什麽東西?”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咱們隻想在東北一地稱王稱霸,以燕王殿下的卓越軍事才能,手下將士的忠心耿耿,輕而易舉就可以稱霸東北,如果想南下京師,咱們缺少一個名號,沒有這個名號,這會招來所有人的攻擊。”

  這時久不言語的道衍大師站了起來:“小侯爺果然目光如炬,看到了這場戰爭的關鍵所在。早在這之前,我翻遍了大明律,以及太祖皇帝留下的詔書,終於找到了一樣適合咱們出兵的理由。”

  “噢!如此,請大師快快說來!”朱棣心中大喜,道衍大師精通儒釋道,同時還能將大名律倒背如流,他想出來的理由肯定不能差。

  “當年太祖皇帝曾經下過一道詔書: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咱們不但應該上書朝廷,同時可以傳檄天下,告訴所有人,當今朝廷內有奸臣,我們出兵的目的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為了清君側,是是為了國家而靖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