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2 崇禎年漢奸名單
作者:大瓔珞      更新:2021-08-20 09:05      字數:2065
  1.範文程(1597-1666年)

  範文程自稱是北宋名臣範仲淹之後,因在明朝不受重用,與其兄主動投靠後金,曆仕四朝,官至大學士、議政大臣。範文程被清廷倚為“智囊”,曾參與侵犯侵襲明朝、南征朝鮮、吞並蒙古等大政的決策,開國的規製也大多出自其手。

  為掩蓋滿漢民族矛盾,範文程鼓吹滿清江山“乃得之於闖賊,非取之於明國也”,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作為忠良之後,賣國求榮,極力為異族的殘暴統治塗脂抹粉,實在是無恥之尤!

  2.孔有德(1602?-1652年)

  孔有德本為抗擊後金大將毛文龍的部屬,毛被袁崇煥冤殺後,孔有德投奔登萊巡撫孫元化,後發動吳橋兵變,禍亂登萊1年有餘。叛亂被平定後,孔有德從海上投奔後金,先後受封為都元帥、恭順王,並且作為漢官代表向皇太極勸進稱帝。

  清軍入關後,孔有德甘當南侵的“馬前卒”,鎮壓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手中沾滿同胞的鮮血。1652年,孔有德被南明大將李定國包圍於桂林,城破前自殺。

  3.尚可喜(1604-1676年)

  尚可喜也是毛文龍的部屬,毛被袁崇煥冤殺後,隨孔有德投奔登萊巡撫孫元化,後發動吳橋兵變,禍亂登萊1年有餘。叛亂被平定後,又隨孔有德從海上投奔後金,先後受封為總兵官、智順王。

  尚可喜曾參與南征朝鮮戰役,入關後又南下湖廣、江西、廣東作戰,在攻陷廣州後大肆屠城,死難者達20餘萬。尚可喜因“功”封平南王,鎮守廣東達26年時間,後被長子尚之信奪去權力。1676年,尚可喜獲悉尚之信反叛,憂懼而死。

  4.耿仲明(?-1649年)

  耿仲明亦為毛文龍的部屬,毛被袁崇煥冤殺後,隨孔有德投奔登萊巡撫孫元化,後發動吳橋兵變,禍亂登萊1年有餘。叛亂被平定後,又隨孔有德從海上投奔後金,先後受封為總兵官、懷順王。

  耿仲明曾參與南征朝鮮戰役,入關後又進陝西、下江南、征湘桂,因“功”改封靖南王。1649年,耿仲明與尚可喜進攻廣東期間,發生部下私藏逃人的事件,論罪當誅,耿仲明遂自縊而死。

  5.吳三桂(1612-1678年)

  吳三桂本為明朝的遼東總兵,負責鎮守山海關,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一度想投降,但聽聞愛妾陳圓圓被辱的消息後,轉而投降滿清。1644年,吳三桂與清軍聯合擊敗李自成,“因功”封平西王。

  吳三桂投敵後,率軍鎮壓西北、西南的明軍武裝,並於1661年俘殺南明永曆帝,正式滅亡明朝。從1659-1673年,吳三桂鎮守雲南、貴州,因康熙帝的“削藩”政策反叛。1678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同年病死,隻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

  6.馮銓(1595-1672年)

  馮銓在明熹宗朝諂事魏忠賢,官至大學士,因主編《三朝要典》為士林所不齒。崇禎帝清除閹黨餘孽,馮銓被革職為民。清軍入關後,馮銓俯首乞降,依然被任命為大學士。多爾袞當政期間,馮銓各種阿諛奉承,很為同僚所不齒。

  多爾袞死後,馮銓一度失勢,後因向清廷建議打壓南人漢官,複任大學士。馮銓病死於1673年,諡號文敏,因其有才無德、名聲不佳,政敵多有攻擊者,清廷旋命削去諡號。

  7.孫之獬(1591-1647年)

  孫之獬為明熹宗朝進士,因依附於魏忠賢,官至翰林院檢討。崇禎帝清除閹黨餘孽,孫之獬被革職為民。滿清入關後,孫之獬俯首乞降,向清廷上疏極言漢人剃發留辮的正當性,由此引發大江南北轟轟烈烈的反剃發鬥爭,因此遇難的漢人難以計數。

  1647年孫之獬在老家淄川停留期間,謝遷為首的抗清農民軍攻占淄川,將孫之獬身上遍刺針孔,插上毛發,然後斬首市曹,暴屍通衢。活該!

  8.侯方域(1618-1655年)

  侯方域號稱明末“四公子”之一,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自身則為複社領袖。侯方域每每以正直之士自居,經常攻訐政敵為漢奸。但荒唐的是,明朝覆滅後,侯方域卻入清參加科舉,為時人所譏“兩朝應舉侯公子,忍對桃花說李香。”

  侯方域最大的惡,向當時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張存仁獻計,扒開黃河大堤水淹榆園起義軍。經此一事,殺人以百萬計,三省大片土地淪為無人區,侯方域之罪通於天!

  9.李成棟(?-1649年)

  李成棟本屬李自成的農民軍,後跟隨叛將高傑降明,官至徐州總兵,清軍南下時又率眾投敵。李成棟最大的惡,是對抗清同胞進行大屠殺,“嘉定三屠”便是李成棟的“傑作”,並因“赫赫”功勞被提拔為江南巡撫。

  李成棟鎮壓江南人民的抵抗後,又南下福建、廣東擊滅隆武政權與紹武政權,因不甘屈居兩廣總督佟養甲之下,於1648年“反正”投降南明,被封為惠國公。次年,清軍攻陷李成棟駐守的信豐城,李成棟逃竄,在渡河時墜馬淹死。

  10.孫可望(?-1660年)

  孫可望原為張獻忠的義子及群將之首,在大西政權中擔任平東將軍、監軍,擁有節製文武大權。張獻忠戰死後,孫可望與另一名大將李定國南下攻取雲貴,後改投南明永曆政權,被封為秦王。

  孫可望進封王爵後得隴望蜀,又想篡奪永曆帝的皇位,為此不僅擊殺南明大臣三十餘人,還與李定國兵戎相見。1657年孫可望進攻李定國,部將倒戈投敵,孫可望勢窮降清,並引清軍攻取川貴,因功封義王。3年後孫可望失去利用價值,被清廷毒殺(一說為射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