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水車
作者:古神一號      更新:2020-05-29 16:13      字數:2156
  第二天中午時分,大樹一臉狼狽地跑了回來。

  臉上還帶著驚恐的神色,想必被昨天晚上的火山爆發嚇得夠嗆。

  支支吾吾地說了半天方海才明白,一場巨大的災難讓所有部落都回去了,交易並沒有達成。

  隻是和渡渡鳥部落的首領春商量好了,過一段時間來華夏部落交易,他們需要多換一些鹽和陶器。

  方海吩咐大樹他們去休息,一路奔跑回來的全身泥濘不堪,好多人都被嚇得臉色蒼白。

  今天的太陽很大,已是夏季,氣溫很高,昨晚上下的大雨,早就不見了蹤影,隻落下滿地的樹泥濘的田地證明它們來過。

  火辣的太陽掛在天空中,已經半個多月了,方海之前為了預防洪災,做了許多準備。

  修建了高高的堤壩,防止城池中洪澇的下水道和城外農田中的溝渠四通八達,就是預防農田被淹沒。

  現在卻是太陽越來越大,大河裏麵的水位逐漸下降,不少地位高的地方都開始缺水幹裂,太陽如同一個蒸籠。

  洪水並沒有來,幹旱卻提前到了,大出方海的預料之外,這一點讓他始料未及。

  夏季剛剛過半,雨還是一點要下的景象都沒有,地麵中幹裂的地方越來越多,農田中種植的農作物也一片幹焉。

  方海領著一群人來到大河旁邊,周圍的鱷魚早已逃跑了,經過大半年的捕殺,所有的鱷魚都知道這裏是危險地帶,全部逃到別的地方生活了。

  看著大河的水位至少比之前下降了六七米,比農田的位置都要低兩三米了,水已經放不到農田裏麵去了,挖掘的溝與失去了作用。

  “看來水車必須製造出來了!”河岸邊上不少原始人正在挑水,澆灌幹枯的農作物,方海看了一眼這種灌溉方式效率太低。

  回到部落,方海拿起一疊紙開始畫起水車的圖紙。

  水車在我國古代1000多年前就有使用,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是圓式水流帶動超大型的那種水車,不需要人力或其他牲畜做工,利用水流的流動性,推動葉片旋轉,把水從低處提到高處的一種水車。

  另一種就是長條式的水車,全部由木頭做成。

  此水車不是那種固定在岸邊,利用水流帶動的輪式竹筒水車,而是長條形的。

  方海現在畫的圖紙就是這種,部落眼前的河流流速太過於緩慢,利用圓式水車根本不太適用,而且建造起來太過麻煩。

  長條水車就不太一樣,非常的輕便一個男人就扛得起,哪裏需要就扛到哪裏,容易安放,靈活方便。

  方海設計的這種水車長約4米,車體就是一個長方體的水槽,用木板分成上下兩層。

  車葉在水槽中繞兩頭的轉輪作循環運動,車葉由許多正方形木板組成,每塊木板中間鑿一個方孔,用十厘米長的結實木條穿過,並用竹銷將它們固定在一起,就成了一節車葉。

  將車葉一節節連起來,能拐彎又能作直線運動,繞過兩頭的轉輪,放在水車的車槽內,與摩托車的鏈條牙盤非常相似。

  小時候方海家中都經常使用這種水車,就連一個大一點的小孩都能拉動,十分的方便。

  一節節的車葉相當於鏈條,轉輪相當於牙盤。

  轉輪上裝上幾塊木板,用於卡住車葉的木板,帶動車葉。

  一端的轉輪兩邊對稱地裝上把手,方便人們雙手轉動。

  車葉木板放在車槽內,與車槽的間隔約0.5米,當然間隙過小,則轉動時阻力太大。

  間隙過大時,車水的時候,水會從縫隙中流走,效率不高。

  很快地畫好圖紙,方海又畫了好多份,每一份的圖紙都標好了,尺寸,讓人一眼都能看懂。

  來到專門鋸木頭的木房,這裏被改造成木工廠,專門生產部落中需要的木質材料,原始森林的木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經過一段時間的瘋狂使用。

  部落中出現了原始的木桌,木床,所有能用木質製成的東西方海都畫下了圖紙。

  對於方海拿出新圖紙,所有人都十分有興趣地圍了過來,看著長條裝的水車,所有人都不認識。

  管理木工房的是原先飛鳥部落的巫,全身頭發花白的他雙眼卻很精神,方海問過才知道,他的他的名字叫咕,是一種鳥的叫聲,年齡還不到40歲,遠古時期的生存環境太過艱苦了些。

  方海看著這名字叫起來不太順口,給他改名成古巫,也不管他同不同意了。

  古巫看著圖紙,眉頭皺在一起,十分理解不了圖紙上畫的有什麽作用。

  方海吩咐他們開始製作,畢竟農田中的農作物可不等人,天空中的太陽又這麽熱,所有人滿頭大汗的拿起工具開始幹。

  連忙的回到房間中,方海拿起一杯水灌了一口,河岸到農田的落差大概有三四米,這麽計算下來,一部水車的揚程可能不夠。

  這種長條式的水車一般適合揚程在一米五以內使用,距離太遠單個人根本拉不動,水從縫隙中流出的也太多,效率十分不高。

  但是也並不是沒有辦法,若是距離太遠或提水高度太大,還可以用兩、三部水車接力車水。

  多用幾部水車接力,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反正部落其他的不多,人力暫時還是充足的。

  時間匆匆,木工廠的人連中午飯都沒吃,忙活了一天,就在太陽快下山的一刹那,終於做好了兩架水車。

  由於一架水車河裏的水運不到水田,所以並沒有什麽作用。

  方海吩咐了不少人把水車抬到河邊,半中途已經挖好了一個池子做中轉站,從河中的水抽到這裏麵,再用另一架水車直接抽到田中,澆灌幹枯的莊稼。

  叫了兩個人開始拉動把手,隨著水車的轉動,河水被卷入內倉,慢慢的被提了上來。

  河水湧進了四通八達的溝渠,順著彎彎曲曲的溝渠流向農田,滋潤著幹旱的田地。

  呼!呼!所有人看到這一幕歡呼起來!

  就連方海也大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