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祭祀
作者:古神一號      更新:2020-05-14 18:41      字數:2285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好吧!方海也忘了。

  自從解鎖了獨輪車,部落裏就出現了他的身影,獨輪車俗稱“雞公車”。

  車輪為木製,有大有小,將車盤分成左右兩邊,可載物,也可坐人,但兩邊須保持平衡。

  在兩車把之間,掛“車絆”,駕車時搭在肩上,兩手持把,以助其力。

  獨輪車一般為一人往前推,但也有大型的獨輪車用以載物,前後各有雙把,前拉後推。

  稱作“二把手”。由於車子隻是憑一隻單輪著地,不需要選擇路麵的寬度,所以窄路、巷道、田埂、木橋都能通過。

  時間過得很快,半個月過去了。

  部落的城牆,方海又加高了兩米,鱷魚的捕捉也在進行中,部落的食物危機暫時性的解決了。

  這天,方海帶著一群原始人來到城門前。

  看著一群原始人費力地將一塊沉重的木板拉上城牆。

  等到木板在城牆上固定,上麵寫著兩個蒼勁的大字。

  華夏!

  終於自己所在的部落也有了名字。

  方海也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華夏文明傳承下去。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

  無論在上古時代,還是在愚民的封建時期,哪怕是建國後的信息社會,祭祀祖先都是傳統。

  祭祀更反映華夏先民對天地萬物、先輩和神明的敬畏和尊敬。

  來到了城池中央,一座高達三米的高台上,放著不少牲畜和一些瓜果。

  站到高台上,方海望著下方密密麻麻的腦袋,拿著木錘敲了敲旁邊的銅鑼。

  “盼!”一聲脆響,下方嘰嘰喳喳的聲音停了下來。

  萬籟寂靜,隻有微風吹過。

  “感謝神明創造世間,感謝先輩傳承文明,感謝大自然給我們帶來食物,……”。

  方海的聲音傳出好遠,似真似幻,驚起了一群飛鳥,把文明傳向遠方。

  立正!稍息!。

  整齊的步伐,震動著大地。

  這些召喚的士兵穿著竹甲,帶著銅盔,身穿著麻色的衣服,有的背著大刀,長芧,也有的背著盾牌,弓箭,踩在地上整齊的步伐,如同天神下凡般的英姿。

  祭祀活動持續了一上午就結束了,大家吃吃喝喝吃飽了,方海還給大家放了一天假。

  對於這天,方海取名為勞動節,把閱兵、祭祀都放到了這一天。

  讓人們明白不勞動就沒有食物,大自然是公平的,有付出才有收獲。

  這天很快的過去了,但對於這些原始人的刺激卻是很大的,以前他們不明白為什麽而活,活在這個世上是為了幹什麽,現在每個人都在思考,而當一個人有了思想才有未來。

  夜晚的天色很好,天空中星光璀璨,一顆巨大的月亮掛在天上,聽大樹說,過幾天又到了趕墟的日子。

  方海坐在院子裏,拿著一疊樹皮正在計算,經過了數天的實地觀察。

  部落到河邊的距離足有好幾裏路,如果把堤壩向前推進兩裏地,至少可多開墾出近萬畝良田。

  但如果要建造這麽長的堤壩,工程量又顯得太過巨大。

  可如果不建造既堤壩的話,前不久的那場洪水,方海還是記憶猶新。

  河岸邊的鱷魚也需要清理,這幾天鱷魚増多,方海分配了八支隊伍捕獵鱷魚,一天捕捉的鱷魚多達三四十隻,這都沒感覺到岸邊的鱷魚減少。

  不過沙灘上的鱷魚蛋實在是不少,分了不少農民專門去挖,每天都抬回了幾筐。

  分別分配了不少給那些原始人嚐嚐。

  方海也決定嚐嚐鮮,來到一旁的廚房,把銅鍋洗刷幹淨。

  先把鱷魚蛋在碗邊上先碰一下。聽“哢嚓”一聲響,鱷魚蛋就被敲出了一道裂紋。

  然後把鱷魚蛋掰開,就看見蛋黃和蛋清掉進了碗裏,這種鱷魚蛋個頭還不小,和小時候養的雞蛋差不多。

  方海拿出筷子,把雞蛋攪拌均勻,然後放一點鹽就行了。

  點燃了火,把油放進了鍋裏,這油還是那條鱷魚巨獸肚子上的脂肪熬製成的。

  方海笑了笑!有種豆在釜中泣的感覺。

  等油燒熱後把雞蛋放進銅鍋裏,就聽“嗞啦”一聲雞蛋在鍋裏開了花,等一會把已經成形的雞蛋用鍋鏟翻過來。

  不一會兒就香飄四溢了。

  吃飽後,在這個原始社會也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燒製的燈具暫時還沒有燈芯,不知道能不能找得到燈芯草,這個還是明天再說吧。

  再圓的月亮也慢慢的下山了,太陽也該出來工作了。

  這晚,羅海睡得不怎麽好,天氣越來越熱,房間裏的蚊子也多了起來,整夜讓人睡不著。

  全身還咬了幾個包,忘了燒幾把艾草熏一下,方海想到。

  吃過早餐後,來到窯爐這邊。

  前幾天燒製的燈具已經好了。

  各式各樣的一共上百件,整齊的堆放在一邊。

  方海叫了幾個原始人過來幫忙,呆毛也慌忙地跑了過來。

  “把這些都立起來,開口朝上,在裏麵倒上油脂。”在桐樹上取下的油料,也有好幾大桶,呈現淡黃色,有一些微刺鼻的氣味。

  再找來了上百種的幹草,方海打算每種草都試一下,看一下有沒有燈芯草,或許其他的草也合適呢。

  燈芯草在古代直至民國初期,民間多用其白色髓心作為油燈的點火繩。

  用時浸入油中,一頭稍出外,用以點火,另一頭在油中,這樣點火照明,可維持好長時間。

  當時人們用此方法點火,用以晚上照明之用。俗稱燈芯。

  那時的油燈一燈如豆,卻解決民間(窮苦人們)照明之用。

  因此,燈芯草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過現在方海也不認識燈芯草,也不知道這個原始時代有沒有這種草,隻能用笨辦法,一樣一樣來試吧。

  這種草不能燃燒過快,還需要汲取底部的油脂,燃燒的時候還不能冒煙,不然房間裏煙霧繚繞的也不能住人。

  吩咐呆毛繼續嚐試,方海來到一邊的茅房,打算上個廁所。

  不過原始社會沒有紙,以前他們都是用石塊,樹木,草葉隨便地解決。

  現在用的是一種竹片,用完後還要拿去清洗然後接著用。

  方海想了想,紙還需要盡快的製造出來,用來拯救自己的菊花。

  各種滋味,無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