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371:沈家危機(2)
作者:百裏酒酒      更新:2020-05-14 17:53      字數:3039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無法搜索到本站,請各位書友牢記本站域名shuhai(書海閣全拚)找到回家的路!

  那一聲尖利的“聖旨到”的聲音震驚了屋內的每一個人。

  沈時卿心中那種不好的預感越發的強烈起來,她很想要弄清楚沈家在她成親之後的這十多天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突然會有聖旨下來?

  可是,娘親和大嫂平日裏卻並不管生意上的事,大嫂在家中養胎,有時候和娘親學習一下管家,娘親即便稍微知道一些,可也隻知道是生意出了問題,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她也並不清楚。

  而清楚整件事情始末的哥哥和爹爹卻並沒有在沈家。

  一時間,沈時卿隻覺得兩眼一抹瞎,因為什麽都不清楚的她,想要救沈家也不知道從何開始。

  孫玉娘和王佳怡聽到外麵“聖旨到”的聲音,連忙迎了出去。

  走到門口的時候,宣旨的太監已經進了沈家。

  而讓孫玉娘她們心驚的是,宣旨的太監身後還跟著一隊手持長戟的侍衛。

  隻是那些侍衛並沒有進到沈家來,而是在沈宅的門口停了下來,分兩列並排。

  他們一個個都身穿鎧甲,手持長戟,麵容表情,看起來很是威嚴。

  孫玉娘嫁到沈家幾十年,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樣的陣勢,頓時臉色都被嚇白了。

  但是,沈萬金和沈時彥沒在家,她就是家裏當家的人,所以再害怕也隻能硬撐著。

  她平複了一下心緒,正想去問問那個傳旨的太監看是怎麽回事。

  但是那傳旨的太監見她迎接出來了,率先發問道:“沈侯爺和沈公子怎麽不前來接旨。”

  沈時卿扶著挺著大肚子的王佳怡,跟在孫玉娘的身後,結果她們剛一出去,就聽到這話。

  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客氣,沈時卿看過去,卻見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太監,不過她並不認識。

  這太監下巴微抬,表情倨傲,一副小人得勢的樣子。

  他看著孫玉娘的表情很是不耐煩,就好像沈萬金和沈時彥沒有出來迎接而導致他丟了個大臉一樣。

  “皇上有旨,去叫沈侯爺和沈公子快出來接旨吧,咱家宮裏還要伺候皇上呢,可沒時間耗在這裏!”

  這話一出,孫玉娘當即變了臉色。

  沈家以前好歹也是接過聖旨的,隻是,以前來傳旨的太監那個不是低眉順眼,一臉恭敬。

  她還從沒碰到過這等倨傲的人,看來,這次,給沈家的這份聖旨是禍非福。

  一想起這些,孫玉娘越發的著急。

  沈時卿上前一步,扶著搖搖欲墜的自家娘家,寬慰道:“娘,不要擔心!好歹還有我在呢。”

  說完,她抬頭冷眼看著那宣旨的太監,道:“原來這位公公居然是禦前的,那可真是失敬了!”

  她說是這麽說,可語氣和表情卻沒有半點失敬的意思,反而微微皺眉,帶著疑惑,又道:“隻是,我每次進宮見到伺候皇上的,都是孫德全孫公公!”

  “你莫不是皇上新提拔起來頂替孫公公的?”

  沈時卿猜測著,這人能出來傳旨,八成是孫公公的徒弟。

  禦前伺候的太監中,孫公公是地位最高的一個,所以肯定有一些其他的太監奉他為師,也是在宮中找個依靠的意思。

  所以她便故意說他是要取代孫公公!

  果然,聽到這話,這宣旨的太監連忙躬身道:“小人雖然在禦前伺候,但可不敢和孫公公相比,王妃是貴人,沒有見過小人也情有可原!”

  這太監慣會欺軟怕硬,今天來傳旨是因為他知道,沈家這次有大麻煩了。

  所以才態度這麽倨傲,換作是以前,他是絕對不敢得罪沈家的。

  隻是他忘了,沈家的閨女前兒不久才嫁給了洛陽王殿下,據說還是太後跟前的紅人,就連皇上寵愛的貴妃娘娘和七公主都因為這位洛陽王妃而遭了太後的訓斥。

  一想起這些,這傳旨的太監就恨不得抽自己兩個大耳刮子,得罪沈家他是不怕,但是洛陽王府和太後他可得罪不起啊。

  看到沈時卿那明顯不高興的臉,這太監眼睛一閉,真的拿起手就抽了自己兩個巴掌,諂媚的笑道:“是小人有眼無珠,沒看到王妃,小人這就給王妃行禮!”

  沈時卿看著他這前倨後恭的小人嘴臉,不由得皺眉,但是這個時候,她懶得和他計較,便抬手道:“行禮就不用了,隻是,你且說說,今天這聖旨是怎麽回事?”

  這太監想了想,倒也沒有瞞著,低聲道:“今兒有人敲了登聞鼓,說是要狀告沈侯爺和沈公子通敵叛國,皇上震怒了,因為特意讓小人宣沈侯爺和沈公子進宮。”

  “至於兩個沈夫人還有其他的下人,則暫時關在沈府,不準出入!”

  這話一出,孫玉娘差點被嚇暈了過去。

  沈時卿連忙扶住她,但是她自己的手也在止不住的顫抖。

  這完全就是一個晴天霹靂!

  沈時卿想過了所有的可能,唯獨沒有想到,居然會有人去敲登聞鼓狀告沈家。

  登聞鼓在太祖建國的時候就設立了,意欲著百姓如果有天大的冤情,則可以敲響登聞鼓。

  皇上隻要聽到登聞鼓響,必須要親自審理此案。

  可以說,這是一個專門為百姓而設立的。

  但是這登聞鼓也不是想敲就敲的,敲了登聞鼓的人必須是真有重大的冤情,如果上殿說不出來,是必須要重打三十大板的。

  三十大板下來不死也能去半條命,這也是為了嚇退那些沒什麽大事而故意找事的人。

  登聞鼓從太祖皇帝設立至今,總共沒有敲響過幾次,但每次都確實是有重大的冤情存在。

  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先帝在位的時候,黃河決堤案導致幾百人上京城敲登聞鼓,當時那件案子牽扯很廣,各路官員甚至連皇子都牽涉其中,是一宗巨大的貪腐案。

  有人把皇上下撥修建堤壩的銀子貪汙掉了,導致春季下大雨的時候,黃河決堤,淹沒了萬畝良田,衝垮了不少的村莊和房屋。

  而最讓人痛恨的是,黃河決堤之後,那些人又貪汙了皇上下撥的賑災銀子,而且還派兵鎮壓難民。

  那些難民不遠千裏進京,敲響登聞鼓,上京伸冤。

  待先帝審理清楚此案之後,一律涉案的官員全部都被下了獄,為首的幾個當街處斬,其餘的都判了流刑。

  所有的賑災銀兩另外發放,進京的災民在宮門口跪地不起,大喊:皇上聖明!皇上萬歲!

  這件事情後來被載入的史冊,成為先帝聖明的佐證。

  由此可見,登聞鼓少有敲響,但是一敲響,必定是有大事發生。

  怪不得皇上會突然下這樣的聖旨,而且還派了侍衛過來。

  看來,這件事情遠比她之前想象的還要嚴重。

  甚至,她都沒有辦法從前世的記憶裏找到半點蛛絲馬跡。

  因為前世,沈家出事的時間並沒有這麽早,那個時候,她已經嫁給顧瑾差不多三年了。

  而且,前世也並沒有發生有人敲登聞鼓的事。

  即便那時候她已經病重,但是如果有人敲響登聞鼓狀告沈家,那她一定會知道的,但是並沒有。

  前世的時候,沈家好像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突然就敗落了下去。

  在這件事情上,這一世已經和前世的軌跡完全不一樣了。

  她也不知道沈家到底發生了什麽?但是,她知道,沈家這次隻怕凶多吉少。

  皇上本就因為她嫁給了顧離棠而忌憚沈家,之前沒有動沈家不過是因為沒有名頭而已。

  如今,有人敲響登聞鼓,狀告沈家通敵賣國,這根本就是不給沈家活路。

  一旦通敵叛國的罪名成立,沈家別說保住皇商之位,隻怕爹娘哥哥他們連性命都保不住。

  畢竟通敵叛國這個罪名太大了,大到沈家根本承受不起。

  沈時卿越是想越是發現她根本無計可施,不,不是無計可施,而是她和洛陽王府都很可能會被牽連進去。

  皇上對洛陽王府的忌憚她再清楚不過,上次太子重傷一案,很明顯她是被陷害的,皇上都一再的懷疑到顧離棠的頭上。

  而這一此,沈家麵對如此的危機,她和顧離棠隻怕更加沒辦法洗清了。

  登聞鼓響,是有人有冤情要訴,皇上必須要親自審理此案。

  可如果皇上在沒審之前心中就已經有了取舍,那被告的人又將如何?

  一時間,沈時卿的心沉入了穀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