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神棍的意思
作者:商專老七.QD      更新:2020-03-04 08:16      字數:2178
  深秋了,主力軍當然還是要狩獵和簍魚、撿果子為主,上百口子人呢,不多儲存一些食物,餓死咋辦?

  好在,部落裏不缺鹽,盡可能的醃製魚和肉,快壞了的時候,煮了吃這部分,醃製下一批魚肉就是了,這樣的循環下去,盡可能保證醃製的魚肉的保鮮度。

  當然,過冬的柴火也要盡量的多儲存一些,木屋裏要是沒柴火,就扯淡了。

  天氣越來越冷了,熊部落那邊駐紮的二十來個人最後一次歸來,就不用再回去了,窩冬嗎,大家在一起才更有安全感。

  大雪來了,冬天真的降臨了。木屋裏的篝火不斷,馬躍親身感受了幾次,終於放心了,還算是比較暖和的,對於皮糙肉厚的原始人來說,這條件就超級好了。

  對海部落的原始人來說,足夠幸福,無論老幼,多少都有一塊獸皮裹身,再加上爐火,這個冬天不算冷了。

  這就是一個部落富足的好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鹽的特殊存在,否則,你哪裏能換到這麽多的珍貴獸皮?

  不管是樹材圍牆的防禦平台上,還是睡覺木屋裏,馬躍的吩咐,都需要人手值夜,安全第一。禦平台上的人防止有人偷襲部落;木屋裏值夜的人,添柴火維持爐火,也防止木屋裏的爐火引起火災。

  啥都要以防萬一不是?部落裏的兩位祭祀和三個首領也輪流在大排樹材木屋裏值班。

  安排好了一切,馬躍才放心。

  即使冬天,適當的,圍獵隊也需要出擊的,還有搜集柴火、破冰捕魚,諸多的事兒,有兩位祭祀和三位首領,不用馬躍操心。

  兩隻小鬣狗逐漸長大了,開始吃肉了。肉,對原始部落來說,可是最金貴的食物,好在,暫時鬣狗崽子吃的也不多,再加上馬躍這神棍的特殊地位,沒人說啥。

  再長大點就好了,兩隻鬣狗總比人警覺不是?總會有用的嗎。半大的小狗仔還很粘人,不過,馬躍還需要修煉,一定的時間裏,兩隻半大的小狗仔,還需要二祭祀照看一番。

  二祭祀很喜歡飼養兔子,小狗仔也不例外。海部落的富足和快樂氣氛,讓二祭祀很快的融入到這新的部落裏。當然,最重要的是,有馬躍這大神棍在,二祭祀是深信不疑的。

  海部落裏,學習豐富語言這一項裏,原來的大祭司做的是最好的。既然都窩冬了,馬躍決定,進一步豐富海部落的語言內容。原來熊部落融合進來的人口也要盡快的加強語言交流能力。

  不管原來熊部落的人說的是啥‘方言’,都融合進一個部落了,語言的統一是必須的,這是馬躍神棍的強製性指令,誰敢不從?

  好在,就近的諸多部落,語言雖說有差異,大致的單詞的意思都差不多,融合起來,難度不大。難度嗎,大致相當於北京人學習說東北話一樣。海部落的語言經過馬躍上一個冬天的培訓,多了不少的動詞和助詞,減少了很多肢體語言。

  這就很好了,進一步的再進行一些語言豐富詞匯就是了,馬躍已經算是循序漸進了嗎。

  至於文字,實在是強求不來的。原始人有文字嗎?看大祭司寫‘魚’字,就跟畫了一隻簡易小魚一般,這或許就是最原始的象形文字吧。

  這樣的表述文字太模糊和簡陋了。

  不管咋說,文字,沒準將來還能用上的,願意學習文字的,馬躍修煉的空餘時間左右也沒啥事,教導一下就是了。

  大祭司和二祭祀是最積極和虔誠的,馬躍說了,這是海神教授的文字,多神聖啊。

  學習文字是很難的,何況是馬躍教授的漢字。就看你想不想努力學了。

  兩位祭祀加上二首領水蟲、三首領吳起,盲目的敬畏馬躍的海神文字,五大三粗的,居然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文字的大軍中來。大首領海,學了幾天,實在是沒耐心了。學習比打獵還難啊。

  種植小主管菜和鳥,圍獵隊裏的山藥、鐵蛋、簸箕、菊、荷、蘭、桌子、椅子,這都是第一批坐在馬躍麵前學文字的人。能學好多少文字,馬躍沒啥強求的。

  一旦學會了,這些大小頭目的,還要回去教導其他部落成員願意學習文字的人。

  紙和筆是沒有的,燒黑的木棍在石壁上寫就是了,至於其他想學的人,不管你是在土地上比劃,還是在雪地上描寫,總之,能寫就好。

  馬躍每天教導的最多五個字,或許,過幾天,還是教導這五個字,貪多嚼不爛的。

  馬躍給幾個人想出個辦法,比如,山藥、鐵蛋、簸箕、菊、荷、蘭這幾個人,一時間學不好五個字咋辦?每個人集中學好記住一個字,回頭再互相交流就好了嗎。

  豐富語言和學習文字,多少也豐富一下業餘生活,否則,每天幹活之後,還幹啥?總不能湊在一起,光知道造孩子不是?

  也隻有寒冬的時候,部落裏的人活計比較少,這段時間是豐富語言和學習文字的最好時期。未來,一個部落是不是有向心力,語言和文字才是最好的標誌和基礎。

  不用太多的詞匯,日常的語言交流就不錯了嗎。

  大祭司和二祭祀的語言能力是最豐富的的,得益於馬躍的耐心教導。

  “神棍!這個神字,我知道,海神就是神靈的一種,‘棍’是啥意思?你為啥叫‘神棍’?”大祭司好奇的問道。

  “棍,就是……”馬躍拿起一根細樹幹,又指了指飛槍的木杆,又指了指大祭司的那根祭祀用的骨杆。

  “明白了,就是神的棍子的意思,海神的意思,讓你作為海神的武器,來這征服和橫掃時間一切邪惡。”二祭祀果然想象力豐富。

  大祭司對二祭祀的理解深以為然。

  好吧,你們這麽理解,也無妨。其實,馬躍稱呼自己神棍,基本上就是一種惡趣味。

  漢語的語言太豐富了,一根棍子,可以稱呼‘棍’、‘棒’、‘杆’……馬躍不想弄的這麽複雜,畢竟,原始人的學習能力是有限的。

  可是,在大祭司和二祭祀的號召下,魚叉、槍杆、鍬把之類的某細長部分,都被稱為‘棍’,以示神聖。

  海神文字的出現,再次給馬躍增添了一層神秘的光輝,信仰之力的能量也都稍微增加了一絲。這就很好嗎,馬躍很喜歡信仰之力,作為神棍的馬躍也時常的去樹材大木屋和‘群眾’交流一翻,增加親和度,是很有必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