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七章 戰術迂回
作者:弈芷      更新:2021-02-24 04:40      字數:2313
  “洪明,你覺得我們需要上級增援兵力嗎?”

  出於黨性,沐陽對“戰時向上級要兵要錢要糧”這種行為有著本能的厭惡。在部隊呆了那麽久,他早已將根據地當成了自己的家,早已將晉察冀當作自己的父母。

  有多少子女在外打工時,還會天天朝家裏要錢?

  “這……若是從實際角度出發,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

  沐陽聞言,心裏有些失望,看來洪明還需要再練練。

  “不過……”

  “嗯?”沐陽轉過頭來看著他,想看看他有什麽妙招。

  “我覺得可以向上級借,而不是索取,您看如何?”

  “借?怎麽個借法?”

  “就借武器,武裝我們的同誌,這樣不就有足夠的兵力嗎?”

  “借物資?”

  “對!”洪明說完,有些忐忑地看著沐陽,不知道他會有什麽樣的反應。就算沐陽拒絕他,他也是習以為常的。畢竟他以前見過的那些當官的,大多都會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表麵拒絕下屬的提案,背後卻自己製定一模一樣的計劃。

  不過來到八路軍中,他倒是對這支軍隊有所改觀,也不知道這團長會是怎樣的人呢?

  大多數人看著慈祥和藹,沐陽也不例外,但裏子好不好就難說了。

  “你這‘借’字用的……有些不好啊。”

  沐陽搖了搖頭,洪明還以為自己的方案被拒絕了。

  “八路軍中哪有買賣和租借一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都是兄弟部隊,沒有這種說法,你這話要是說給楊司令員聽,他非得不拿鞭子抽你!”

  沐陽想起一年前繳獲了日軍物資,自作主張給軍分區送去後又向楊師長要一些老幹部組建部隊,當時楊師長和鄧政委可是狠狠地把他批了一頓,認為他沐陽這是在用繳獲來“置換”老兵,這就變成一樁買賣了。

  “這……”洪明搞不懂沐陽的態度,但那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卻讓他深受觸動。

  “算了,就讓司令員給我們支援一些武器就好,可我們無兵可用,動員的新兵大多都補充到三大主力營了,哪有兵員可用?”

  “團長,您忘了戰俘營了嗎?”

  “戰俘?不行!戰俘怎麽能上去打仗?你就不怕他們臨陣倒戈?這才教育了一兩個月,一些新進去的甚至才不到一周,你指望這種兵參加戰鬥?”

  這……

  洪明沒有還口,眼下的情形來看,人數達到1000多人的戰俘營無疑是最佳的兵源。

  “報告!”

  這時門外急忙衝進來一名通訊員,麵色焦急。

  “敵人發起了進攻,根據前線匯報,他們從北邊的荒山繞了過來,對我們左翼發起了攻擊。”

  “嗯?”

  沐陽有些意外,一群由日軍士兵和土匪軍組成的聯軍,那麽快就恢複了組織度?

  來到巨大的沙盤麵前,參謀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推算日軍所在的位置,並且在沙盤上幫沐陽標注出來。

  “日本人什麽時候也跟我八路軍玩迂回戰術了?”

  沐陽一看,這不就是迂回麽?

  撤退時所能用的戰術有很多種,主體的就是反衝鋒、撤退、迂回三種,三種手段各有千秋。正常撤退的話,那就是撤退。沒有別的花樣,隻要別把撤退搞成潰退即可。

  不過反衝鋒和迂回就不同,是兩種不同的極端,而敵人卻在同一天同時實施兩種戰術,這肯定是需要指揮官具有一定的權威才能實施。

  否則若是搞軍事民主,一天足夠討論?

  敵人在根據地腹地作戰時,為什麽不靈活使用戰術呢?

  沐陽腦海裏靈光一閃。

  “對了,進攻根據地的是兩個中隊,帶隊的是誰?”

  “不知道,我們沒有這方麵的情報。”通訊兵們搖著頭,他們一點消息都沒有。

  “那我猜測,敵人應該是兩個中隊長帶隊,沒有佐官,不然先前進攻時不會如此遲鈍,並且他們的防區內還出現了防禦的空隙,這肯定是指揮的問題!”

  “那為什麽現在就如此果斷了呢?”洪明問道。

  “向英在小麥峪打了敵人一個狗啃泥,粗略估計殲敵六十人……這幾乎是敵人半個中隊的兵力,或許其中就有敵人的中隊長也說不定。”

  同誌們對視一眼,宛如撥雲開霧。

  “那就說得通了。”

  “嗯!”

  沐陽欣喜過後又愁了起來,若真是如此,敵人一開始因為權力鬥爭而輸了一籌,那麽現在可就不會再次展露缺點了。

  或許日軍為了整合此地兵力,會派出一個佐官過來領導。

  “不管了,敵變我變,任他風吹雨打、雷鳴電閃,我們隻管見招拆招就是!”

  沐陽神色一定,決定先接下日軍這一波進攻。

  …

  在恒山西段靠近渾源城的地方,一共有三條河流,它們都是渾河的支流。

  渾河是渾源縣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數千米高的五嶽恒山上,此時恒山高處已經飄雪,河流水流驟減,但這並不影響渾河的流動。

  渾河自東向西流入鎮梁子湖,並在鎮梁子鄉改道向北,匯入桑幹河。

  這三條河流第一條名叫頭道川、中部那一條叫做二道川,最南邊那條叫做三道川,起名字非常隨意,也體現了渾源人非常樸素的思維。

  日軍派出一個中隊並帶著一個營的匪軍從西邊迂回過來,本該是悄悄地迂回到八路軍側翼,但卻在迂回的途中正麵碰上了同樣在執行迂回任務的三營二連。

  兩軍打了個遭遇戰,仇人見麵分外眼紅,雙方都恨不得把對麵碎屍萬段。

  若非兩軍對上,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會使用迂回戰術。

  日軍是在撤退時迂回,而八路軍則是在進攻時迂回,兩者性質卻又不同。最終日軍方麵因為忌憚八路軍的真實實力不敢冒進,而三營二連的連長擔心部隊會全軍覆沒,便將部隊分散開來準備打遊擊戰。

  日軍方麵負責帶隊的是那個中隊長死在小麥峪,全中隊兵力減半的那個中隊的中隊副。

  “真是倒黴,怎麽會在這裏遇見八路軍的主力?”

  日軍中隊副進退維穀,進又不是,退又不是,他正好處在二道川和三道川中間,想要完整地執行迂回任務,必須三條“川”都給他過了,麵前的敵人不會坐視他們渡河。

  想要撤退,又必須退回到頭道川後麵,而這期間還是會被敵人進攻。

  倒黴!

  實在是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