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八章 農貸
作者:弈芷      更新:2021-02-24 04:40      字數:2208
  下麵的同誌們你看我我看你,尷尬得不得了,從來都是想著一枚銅錢掰成兩半花,哪有人會想著一下子把錢都給用完的?

  “我們一共是六萬元,繳獲與貴金屬為我們換來五萬元補貼,還有一萬元是給雁北三縣的撥款,各位有什麽好的建議?”

  “你若是這麽說,我倒有一個大花銷。”

  孫慶東難得將身子往後靠,靠在了椅子上。

  “是什麽?”

  “將錢資助給農民,你認為如何?”

  “給百姓?”

  “對,古書中早有論調,藏富於民,富國先富民!不如將錢財轉移至百姓處,再讓各地經濟流通起來,我們從中收取稅收,如此錢不就花出去又能掙回來了麽?”孫慶東不愧是老同誌,總有一些不錯的想法。

  沐陽低頭考慮一陣,覺得有些不妥。

  “想法不錯,但還需要完善。”

  “哪裏?”

  此言一出,屋裏所有人都看向沐陽,平時他們一般都見不到這個兼任縣長,政務都由孫慶東和蕭汐共同處理,很多人都快忘了孫、笑兩人其實隻是縣副。

  因為沐陽在軍事上的天賦眾人有目共睹,能帶著一百多人就能在一片荒涼之地建立一個不弱的抗日根據地,還把控了王莊堡這個交通樞紐,給二分區和一分區留下了一個便捷的交通通道,雁北支隊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至於沐陽其他才能,其他人一般都會選擇性地忽略掉。

  “不如將救濟改為貸款,如何?”

  “貸款?”孫慶東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沐陽這個想法是從哪裏得來的,以前好像也沒有這種做法。

  刺激根據地農業生產迫在眉睫,渾源縣內的穩定吸引了大同周邊數量不小的流民,他們集中起來人口可以達到原本渾源縣一半的人口。

  可問題也是非常突出的,這些百姓都沒有耕牛、農具和良種,更沒有保護自己的手段,全靠八路軍幫扶終究不是辦法,按照紅軍的做法,是將他們安置在後方,並且免費為其發放農具和種子並計提分配耕牛。

  但今時不同往日,八路軍周邊沒有一個是好對付的,國共去年時候還算“友好”,起碼表麵上是友好的,各種資助也是源源不斷地輸送進陝甘寧邊區,全國各派都為國共這兩兄弟罷手言和共同抗日而感到高興。

  在這兩年裏,延安的經濟收入其實大部分都並非來自於土地,而是全國各派人士的慷慨解囊、經濟資助,比例甚至可以達到70%。

  不過38年以後,刮民黨由積極抗日變得消極起來,國共關係也日漸下滑,到了40年時更是變得比以往都要差勁,差點再次爆發內戰。因為這個原因,之後八路軍就再也難以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援助,國共占領區的邊界也被刮民黨軍封鎖起來。

  等到那時候,八路軍的幹部們就會想法設法解決收入驟減的問題,隻不過現在沐陽就打算提前解決這個問題。

  “何謂貸款?如何貸?”孫慶東聽過高利貸,那是害人家破人亡的玩意,輕易是不能隨便弄的。

  “低息借給農民邊幣,由他們自主選購農具、租借耕牛以及購買種子,爭取現在先墾幾畝地種一些綠肥,等來年開春或許就可以種糧食了。”

  “低息?有多低?”

  孫慶東並不放心,趁會沒開完,盡可能問清楚一些。

  “盡可能低,最好就是百分之十左右,具體的,你不如在和同誌們討論一番?”

  “年息?”

  “對。”

  “那麽低?”孫慶東看了眼沐陽,見他臉上並沒有什麽表情,便把心裏的疑惑倒出來:

  “這恐怕不符合常理,5萬元丟進去完全就是打水漂,借給農戶100元,令其購買農具等物,一年之後,今之100元已不如1000元值錢。然而,以我們八路軍信譽做擔保,收回利息時,農民肯定也隻用還110元。”

  沐陽非常意外,沒想到這屋裏頭還有人能意識到通貨膨脹這種概念。

  沒錯,現在晉察冀邊幣由於數量稀少,還算非常值錢,等後麵麵值一百元、五百元直至一千元的都出台之後,晉察冀物價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物價提升不是問題,隻要人民的收入也相繼提高,那就沒有任何問題。

  國統區經濟為什麽會崩潰?不單隻是因為物價飛漲,根本原因還是民眾收入沒提高,工資上漲速度遠遠沒有工資提高得多,民眾當然會越來越貧窮。

  “不然呢?你打算把這五萬元存起來?一年後再投入使用?”

  沐陽一個反問,就讓孫慶東無話可說,可謂是說到了痛點。

  現在五萬元能資助好幾千人安居,以雁北這個地塊而言,幾年這個豐收年政府能得到數萬元財政收入,如果都投入進去,一整年就能讓兩萬百姓定居在這一片土地上。這逃亡來到八路軍根據地的百姓大多還是青壯年,基本都對日本人有不小的敵意,他們參軍的熱情是最高的。

  可惜他們手裏沒有錢,法幣已經貶值、察幣被晉察冀銀行宣布廢除,如果不做點什麽,他們很難在陌生的地方活下去。

  “也是,可能明年,這五萬元連幾百個鐵鋤頭都買不起了。”孫慶東喃喃地說著。

  “就這麽定了,我記得,渾源縣平原地遷來了兩千戶人家,優先為他們提供土地,他們大多帶了耕牛和農具,倒是不需要如何貸款。至於王莊堡附近的百姓……登記了有多少人了?”

  “報告,大概五萬人,分布在繁峙東邊部、靈丘西北部分和渾源縣南邊,大概每個村都容納了上百人。”

  “嗯,是個好的開始,派人下村調查,這次不能搞什麽‘平均主義’,什麽人需要什麽,都給我查得清清楚楚!不能有不需要農貸的人又來借貸,這是絕對禁止的。”

  “另外,趁此機會,給我好好地把百姓的情況調查明白。”

  “從哪方麵入手?”蕭汐站了起來,這方麵正好是她管理的,婦女救國會和人力資源局是這裏麵的主力軍。

  “籍貫、姓名、家庭成員、生產資料情況、生產工具情況,都給我一一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