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治理得不錯!
作者:弈芷      更新:2021-02-24 04:39      字數:2271
  今天萬更,沒想到吧???

  ————————

  落葉鎮某處,穿著一套換洗的女學生裝,蕭汐亦步亦趨跟著蕭父在街上走著,時不時打量著街道上的人群。

  而蕭父則是穿著一身普通的學者長袍,戴著他的圓框眼睛。

  如果身後不是跟著兩個八路軍戰士,任誰都會覺得這隻是一對比較稀奇的有文化的父女。

  “治理得還不錯!”蕭父點了點頭,以他這個鑽研過政治、農村經濟的教授來看,落葉鎮雖然隻是個小鎮子,人口不過一萬。

  但好歹也是華夏人的鎮子,日本人被趕跑了,他自然也會關注一下本地的經濟發展。

  沐陽在占領落葉鎮之後,第一時間就把當地所有的商人、地主以及偽軍地方官員給控製了起來,除了一些鐵杆漢奸被沐陽“秘密處理”掉了,其他的人沐陽倒是沒有太過為難他們。

  沐陽是工科生,所以他並不研究政治和經濟。沐陽對於抗戰時期的經濟戰他隻在網絡文章上麵看過,雖然知道八路軍和日軍、**的經濟戰很苦,甚至經曆了絕望的1941-1942年艱難抗日時期,但卻不知道該怎麽改善它。

  但是沐陽還是知道一些東西的:發展本地農業、獎勵私人企業、鼓勵外來投資、發展集體經濟……

  這些後世很正常的經濟理念,在抗戰時期卻是非常有效,現在八路軍已經開始了統籌收支的經濟措施,沐陽自然也不可能有本位主義,也開始發展自家根據地的同時還會與外界溝通。

  紅軍三大紀律六項注意。

  第一項紀律,軍事行動要聽指揮!

  第二項紀律,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

  第三項紀律,打土豪要歸公!

  這些本地的商人、地主在一幹老紅軍眼裏一直都是比較重要的“角色”,雖然他們老紅軍打土豪分田地這些事情做得非常熟練,但是在晉察冀、在晉西北、在陝甘寧可就不能這樣了。

  至於六項紀律,分別是“上門板”、“捆鋪草”(借宿百姓家,必須把別人的門板放回去,把草床鋪整理好。)、“言語和氣”、“買賣公平”、“有借必還”、“損壞必賠”。

  所以沐陽對當地的地主采取了當年減租減息,甚至是免租處理,不過下一個季度就會恢複,並且實施“累加法”,也就是說,地裏的產出越多稅率就越少,產出少反而會因為高額的稅率而破產。

  破產之後當然財產就充公咯,若是這個地主連地都管不好、連老百姓都不種地了,那八路軍隻好“幫助”他管理他的地皮了。

  如果這位地主在沒有損壞土地的情況下還能做到高產出,那八路軍也不介意讓這位地主“活久一點”。

  這就是沐陽對待這些地主、商人的態度。

  我懶得管你,你行你上!

  不行換我來。

  反正我來做的時候,肯定比你牛逼。

  這是沐陽想到的最好的一種方法了,他並不認為像古時候簡簡單單地定下一個什麽“十五稅一”“三十稅一”“十稅一”就行了,對待這些農、商、工都要區別對待。

  該鼓勵的鼓勵。

  該罰的罰,而且是重罰,還是幾乎不給機會的那種。戰時犯罪哪有太平盛世那樣能夠輕易寬恕人的。

  在後世偷盜判不了多久,搶劫才是十年起步、最高死刑。

  而在這個時代若是捉到偷盜的,賊人還是先祈禱自己的小命能不能撐到八路軍來救他們的時候吧。

  若是賊人有火槍,則是輪到老百姓祈禱自己能不能撐到八路軍戰士趕過來的時候了。

  此時的私刑非常泛濫,經常有人憑借手中的槍支到處犯罪,刮民黨根本管不了這方麵的事情,隻有八路軍能抓。而且經常會與軍紀扯上關係。

  經過一番打聽,蕭父大概知道了獨立營在渾源縣的政策。

  “這個獨立營有點意思,閨女,你說那小子沒讀過中學,聽說就讀過一年私塾,以前我們紅軍都在倡導打土豪分田地,現在肯定不合適,但是他卻能想出這些管控經濟的法子……雖然手段有些稚嫩,但……也算不錯了。”

  蕭父暗暗點頭,似乎又意識到什麽,蕭父有回頭看了她一眼。

  “小兄弟啊……”蕭父對後麵兩個八路軍戰士招了招手。

  “老先生。”兩名麵色稚嫩但卻初顯堅毅的戰士走過來禮貌地說道。

  營長是囑咐過的,他想去哪就看這位老先生心情,不必限製他的走動。

  反正都是自己人,蕭父的資格比楊師長、鄧政委都老,十幾年年風風雨雨都這麽過來了,根本不用擔心他對黨的忠誠性。

  現在根據地哪裏都缺人才,特別是高素質人才,像是蕭父這種等級的,雖然沒有土地革命時期那個德國顧問李德那麽牛逼,但是到了邊區也一定能見到首長們。

  再不濟也能到邊區、軍區當經濟顧問,享受團長級、旅長級別的待遇。

  知識就是至高無上的力量,沒有人能拒絕高智商人才的幫助,除非那是內奸。

  “我們什麽時候去延安啊?路線可打通咯?我在這一塊調查完了,該去下一站了。”

  “額,這個要問營長或者指導員了,營長之前帶著其他同誌們出去跟小鬼子開戰去了,一個月可能回不來。老先生,要不我去問問教導員?”

  “嗬嗬……教導員是叫王剛嗎?我也見過,也是個不錯的苗子。行吧,你去幫我引見引見?”

  蕭父緩緩說道。

  …

  “他又出征了啊……”蕭汐又想到沐陽。

  “閨女?”

  “啊?”

  “去到延安之後,我會跟老朋友打招呼,你先進那邊的陝北公學,在那裏先跟著教員學習,我隨後也會到那邊。”

  “哦。”

  “嗬嗬,還念著八路軍呢?估計那幾個小子都不記得你了吧?女孩子家家的打什麽仗呢?你連槍都不會拿。”

  “我不知道。”

  “傻丫頭,有緣自會相見,你爹我是老革命,到了延安也是要聽從組織的安排的,你以後也算是小革命了。嗬,好好讀書,以後也好為國家效力。”

  “好……”

  蕭父看她的樣子搖了搖頭,女兒出世的時候他20歲,那年是1919年,在這種浪潮之下誕生的子女,思想已經完全沒有舊時代的桎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