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醒醒吧!劉自健【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子與頁      更新:2020-05-14 08:50      字數:2283
  “靜筎姑娘,劉某隻是想到一些往事,還望你不要介意。”

  一直暗中觀察靜筎的劉自健看到靜筎撇了撇嘴,立馬解釋道,他可不想讓貴人心中產生芥蒂。

  “劉夫子才學遠超凡人,不知道劉夫子可曾想過入仕?為皇家效命,為百姓謀福?”

  看到劉自健挺在意自己的看法,靜筎心裏一陣竊喜,想到此次前來的目的開口問道。

  來了,來了,終於來了。

  靜筎啊,你何止是來給我送勇氣的,你這是給我送富貴來的呀!哈哈……

  你放心,等哥哥我飛黃騰達,是絕不會忘了你的提攜之恩的。

  聽到靜筎的話,劉自健心中狂喜,此時一道旋律在他心頭飄蕩: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等了好久終於把夢實現!

  哈哈……他們終於問到正題了,我終於……

  不行,我得矜持點,爭取賣個好價錢。

  劉自健朝著靜筎微微一笑,開口道:“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但劉某隻是一鄉野村夫,學識淺薄,實乃難登大雅之堂。況且劉某……”

  劉自健說到這故意賣個關子,他再等梁天主動問自己。

  果不其然,梁天主動開口問道:“哦?怎麽?劉夫子還有其他想法?”

  “梁兄,實不相瞞。劉某此生所求不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說到這,劉自健專門頓了頓,他要給梁天他們一點時間來消化這後世傳承了千年的儒家名言。

  看著梁天和靜筎眼神中流露出思索的神情,劉自健就知道自己這一頓,頓的是恰到好處。

  特別是那“長得好”臉上露出的欽佩之色更是讓自己有種飄飄然的感覺。

  哎,這腦子好就是好啊!這等妙語警句信手拈來。

  怪不得以前那些小說中都寫穿越過來的主人公隻要背幾首唐詩宋詞就會名利雙收,古人誠不欺我。

  緩了緩,劉自健繼續賣弄道:“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劉某如今可謂是身無長物,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不奢求兼濟天下,隻求獨善其身,做好這教書育人,劉某就已知足。”

  還在回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幾句話的梁天看向劉自健的眼神忽然迸射出一股讓人捉摸不透的深意。

  這眼中的深意讓一直保持著笑臉的劉自健有些心驚,這是一種怎樣的眼神?

  哪怕是兩世為人的劉自健也沒有見過這種眼神,充滿了威嚴與冷酷。

  如果說眼神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劉自健此時絕對會相信,梁天此時的眼神絕對可以決定很多人的生死。

  劉自健臉上的笑容在這眼神的注視下慢慢消退。自打穿越而來的那種高人一等的感覺也瞬間土崩瓦解。

  最近這段時間劉自健有些飄了。認為自己是穿越過來,腦中有著比這時代先進幾百上千年的曆史文化經驗。隨便拿出一點曆史的經驗就能讓這個國家民富國強。

  總是將自己擺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或者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曆史的旁觀者。自以為是,認為可以將一切都控製在手掌中。

  哪怕是成日想著遇見貴人找一個大展拳腳的機會也是抱著一種遊戲人間的態度。

  可是,此刻在這個眼神的注視下,劉自健才明白自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強大,那麽高人一等。

  最主要的這個世界上的人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麽弱小、那麽可憐,需要等待著他劉自健去教育,去引導。

  他小瞧了這天下人!

  在這飄雪的寒冷室外,自和梁天見麵起臉上一直掛著雲淡風輕笑容的劉自健忽然感覺到自己的後背已經被流出的冷汗給徹底打濕。

  雙手下壓按在麵前的桌案上,梁天那深邃的目光看著劉自健,慢慢站直身子。

  轉過身,看向了這漫天風雪,終於不再被這眼神注視的劉自健心中忽然長出了一口氣。

  等了半晌,梁天才慢慢地開口問道:“劉夫子,不知道你對文強則亂法怎麽理解?”

  “我去,原來根源在這,早知道我剛才就不說出那些話了。”此時的劉自健心裏暗自後悔。

  原來這梁天是對我剛才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那幾句話產生了某種不滿。

  腦中急轉,劉自健想到:如果麵前這人真的是大梁皇帝,那他對這句話不滿則是情有可原的。

  畢竟在皇帝眼中,自己才是一切的主宰,其他的所有人都應該是為他和他的國家服務的,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利益團體去和他搞爭鬥。

  華夏五千年曆史都證實一件事: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此時的劉自健哪還敢在故弄玄虛,仔細想了想,認真開口道:“百無一用是書生。”

  聽完劉自健沉思半晌說出的話,梁天道:“百無一用是書生?如果真是這樣,那自高宗年間開始一直延續至今的黨爭又該如何解釋?還百無一用,我看是有用,而且是大用,是禍害萬年。”

  “刀傷人還是傷己?要看抓刀柄的手。”劉自健沒有猶豫就說出了這句話。

  對曆史上的文官亂政,劉自健可以說是深惡痛絕,自東漢以來,每一個中年王朝的末期差不多都會有黨爭這一曆史上的典型事件誕生,避無可避。

  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唐朝末年的牛李黨爭,北宋末年的王安石變法,明朝末年的東林黨……

  這些黨爭雖不能說是導致王朝覆滅的根本原因,但或多或少的都影響王朝團結,對加速王朝的衰落和滅亡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宋人議論未定,而金人早已渡河”就是黨爭最壞的一個結果和說明。

  所以劉自健對黨爭之禍可以說是深惡痛絕。為此他還進行過專門研究,發現一個特點:

  就是華夏曆史上唯獨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沒有發生過黨爭,像元朝和清朝。

  究其原因就是八個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那依劉夫子之見該如何?”梁天的眼神再次放在了劉自健臉上,這一次卻沒有了那種深不可測的感覺,反而帶了一種考量之意。

  我去,又玩我!這種事我可不再亂說了,否則還不知道後果是啥呢?萬一真把我剁碎了扔進井裏我哭都沒有地方。

  所以,劉自健臉上又重新掛上真誠的笑容,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