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黨爭
作者:狂風徐徐      更新:2021-05-15 07:13      字數:2283
  <b></b>看著諸大綬、陶大臨、吳兌、楊銓、陳有年這些朝中公認的君子那熱情洋溢的笑容,錢淵忍不住在心裏嘀咕……難怪小七開玩笑說自己下海是去橫店廝混的。

  沒辦法,說得好聽點,對每一類人必須帶上特定的臉譜,說的難聽點,那就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對於君子,那就得說咱們不搞黨爭那一套!

  但事實上,隨園幹的就是黨爭這事!

  而且錢淵暗自推算時間線,距離曆史上明朝最激烈的黨爭也差不了多少年了。

  黨爭這一套自古有之,而明朝的黨爭大多是隨著鄉黨、姻親、同年這些關係,但這種關係不一定穩固。

  比如嚴嵩執政十餘年,吳山、吳桂芳、譚綸、張鏊這些江西籍貫的名臣都不是嚴嵩的黨羽,反而是出身浙江的趙文華、吳鵬來投。

  再比如同為嘉靖二年進士,前任左都禦史周延和徐階的關係隻能說得過去,卻算不上同黨。

  終明一朝,正式以黨派的身份,要從王學遍傳天下開始,徐階就是最主要的推動者,從聶豹到歐陽德、程文德,徐階憑借王學聚攏了相當多的勢力。

  但王學的學派太多,太散,甚至還會內鬥不休。

  徐階是心學在朝中名義上的領袖,門下多有心學各派傳人,但和徐階是死對頭的隨園中,徐渭、諸大綬都是浙中學派二代傳人,陸一鵬、楊銓的父兄當年和錢錚是同學,都曾入聶豹門下。

  所以,心學雖然勢大,傳播廣泛,但在朝中是不成勢力的。

  所以,終明一朝,正式以黨派的身份在朝堂上進行黨爭……曆史上要等到萬曆年間顧憲成搗鼓出《東林會約》組建東林黨。

  而這一世,隨園橫空出世。

  雖然諸大綬、陶大臨等人都認為黨爭於國無益,但事實上,黨爭永遠不會消失,而且他們幾乎每個人都從隨園得到了讓外人羨慕嫉妒的好處。

  如果沒有隨園,諸大綬就不會這麽早為日講官,曆史上他直到嘉靖四十二年才任經筵講官,到隆慶初年升為侍講學士掌院事,四年後調任禮部左侍郎,而這一世,諸大綬為隆慶帝潛邸舊臣,仕途可見一帆風順。

  當年裕王府的舊臣中,胡正蒙無進取之心,高拱已然入閣,剩下的諸人,殷士儋為太常寺卿兼管國子監事,張居正、林燫為國子監司業,這三人加上丁憂的陳以勤會是第一批調入六部,而且可能會迅速入閣的人選。

  而第二批就是如今已經入詹事府的張四維和諸大綬。

  如果沒有隨園,陶大臨未必能那麽快從昭獄中脫身而去還能校錄《永樂大典》,這一兩年完工後,很可能就會升任侍讀學士再入詹事府,他也能勉強趕上第二批的尾巴。

  曆史上的諸大綬、陶大臨都沒有入閣。

  還有楊銓、陳有年、吳兌,雖然他們都是公認的俊傑,但如果沒有隨園,絕無可能入仕短短四年間就從主事、知縣直升六部郎中。

  陸光祖是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名望頗高,但直到七年後的嘉靖三十三年才出任禮部郎中,還有譚綸,嘉靖二十三年進士,直到八年後調任兵部郎中,隨後才外放台州知府。

  所以,錢淵這番話說的慷慨激昂,但基本都是在扯淡……隻不過聽不懂的是聽不懂,聽得懂的也沒人開口反駁,畢竟大家夥兒都靠著隨園撈了大筆大筆的好處。

  沒有隨園,一直在外地任知縣的周詩不知道熬到什麽時候才能回京,沒有隨園,冼烔能在科道言官中打出如今的名聲?

  更別說,如果沒有隨園,潘晟、高儀、黃懋官這些資曆深的老翰林或六部侍郎級別的高官何必貼上來呢?

  一般來了隨園,都是用了晚飯才回家,眾人就在大廳裏聚眾飲酒,聊起東南諸事,說起好運氣的張孟男,歎息唐荊川的逝世……而錢淵一邊談笑風生,一邊在心裏琢磨。

  隨園黨?

  東林黨在後世的名聲可不好聽,很多鍵盤黨都信誓旦旦,明實亡於東林。

  這一世,不會換算成,明實亡於隨園吧?

  將酒足飯飽的眾人送走,又將林烴打發去後院拜會嶽母,小妹嫁入林家也有兩個年頭了,譚氏老惦記著女兒還沒身孕,錢淵這才和孫鑨、徐渭坐下來,那邊得了消息的錢錚也踱步過來。

  雖然諸大綬被公認是隨園最有可能入閣的人選,陳有年、楊銓、吳兌被譽為有實幹之才,但在座的這四個人才是隨園的中堅。

  呃,可能其中有個是充數的……要不是怕侄兒鬧出什麽大事,錢錚都想致仕了,每次密談,自己或多或少總有些話聽不懂。

  “這一步有點險。”孫鑨搖頭道“如若王子民執意前行,東南隻怕要亂。”

  “展才早就看準了的。”徐渭懶洋洋的說“王子民此人色厲膽薄,好謀無斷……”

  “絕非如此。”錢淵嗤笑道“王子民不肯前行,那是他看得懂……”

  “什麽?”錢錚不解問“若王子民執意掌通商事,就算稅銀銳減……畢竟朝中華亭猶在。”

  嗯,錢錚又聽不懂了。

  徐渭咳嗽兩聲和孫鑨對視一眼,都沒吭聲,如果王本固不肯退步,那就要賭一賭……賭錢淵會不會在東南掀起一場亂事。

  王本固這時候退卻還好說,如果不肯退,如果東南紛亂,鬧出亂子……王本固搞得不好都得埋骨浙東。

  說起來錢淵的名聲實在不太好聽……睚眥必報啊,王本固真的不敢賭,這種事……正人君子是幹不出來的,但王本固眼睛又不瞎,會覺得錢淵是正人君子?

  錢淵打了個哈哈,笑著將話題扯開……開玩笑,王本固要是個色厲膽薄的貨色,曆史上就不會冒著那麽大的風險執意砍了汪直。

  “文和來信,王子民知曉利害關係,不會貿然行事,不如留下他?”孫鑨低聲道“昨日,都察院禦史魏時亮大發厥詞,斥責高新鄭攬權。”

  斥責高拱攬權,自然指的是高拱內侄張孟男轉刑部郎中即將外放寧波知府,但這個魏時亮……錢淵轉頭看了眼叔父。

  錢錚向來博聞廣記,對朝中官員、人脈知之甚詳,立即說“魏時亮,嘉靖三十八年進士,入行人司,去年末轉入都察院。”

  “華亭的人?”

  徐渭冷笑道“必定是華亭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