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流言(上)
作者:狂風徐徐      更新:2021-04-30 07:11      字數:2206
  <b></b>王本固意氣風發的走下官船,浙江總兵官董一奎、浙東參將董一元隨在身後,出城至碼頭相迎的是寧波府同知宋繼祖。

  嗯,已經提前探聽過消息的王本固並無不滿,當年身為浙江巡撫的趙貞吉來鎮海,連個小吏都沒露麵呢。

  而且寧波府官階最高的是唐順之,王本固不指望大名鼎鼎的荊川公來碼頭相迎,同知宋繼祖來相迎已經是高規格了。

  不能怪王本固意氣風發啊,在他看來,原本隻有四五成的勝算能增至六七成了。

  處州府、金華府的盜匪作亂是個幌子,但台州府沿海遭海盜襲擾……真不是王本固做的手腳。

  在王本固看來,上一次的試探,隨園已然有畏縮之態,而在倭患可能再起的情況下,此番奪權的成功率大大提升……戚繼美、侯繼高、張三陸續聽命,隻有楊文一人留在鎮海。

  不過王本固也覺得正常,如果楊文也離開,說不定他還心中狐疑呢。

  上了馬車,將窗簾掀開,王本固用本就帶著偏見的視線打量這座在短短四年內傳遍天下的臨海縣城。

  四年了,如今的鎮海雖然受困於地形,不能如南京那般成為天下有數的雄城,但因瀕臨河海交匯之處,人流量隻怕不弱於南京。

  當年錢淵一次又一次提議將外城的城牆擴建,最終被唐順之、吳百朋、宋繼祖否決,但事實證明了錢淵是對的,如今壓根看不到城牆了,反正在王本固茫然的視線中,滿坑滿穀都是人。

  王本固不是個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哪裏看不出鎮海的繁榮富庶,不禁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這兒稱為聚寶盆都不算過分啊,你隨園將聚寶盆死死護在身後,是怕得罪的人不夠多嗎?

  身為徐階心腹,王本固自然知道,徐階和高拱的聯手,就有東南這塊肥肉的因素,甚至這些年來,隨園勢力漸漸增強,錢淵得兩任帝王寵信,但在朝中政敵比比皆是,也正是因為將東南這塊肥肉一口吞下不讓他人染指這個根本因素。

  一路繞行進了城,馬車在府衙門口停下,王本固並不意外的看到唐順之並沒有出迎。

  這是理所應當的,明朝官員的地位高低很難用品級、權力大小來恒定,唐順之雖然不過是個知府,但卻是世間公認的大儒,王本固還沒有這個資格。

  但緊接著王本固就覺得不對了,唐順之不在府衙,問遍佐官,誰都不知道唐順之去哪兒了。

  氣勢洶洶而來,卻撲了個空?

  王本固覺得自己的拳頭打在了棉花上,掉了個頭去了鎮海縣衙,知縣孫鋌倒是在,身邊還有推官吳成器、洪厚。

  孫鋌也行,這是個主要目標,唐順之算不上隨園中人,但孫鋌是正兒八經的隨園中堅,甚至是隨園在浙江明麵上的第一任。

  但還沒等王本固發難,對麵的孫鋌就已經發難了。

  “領兵數百,持刀拿槍,凶神惡煞,哪來的土匪!”孫鋌不屑指著王本固身後的邊軍,“台州推官吳鼎庵,東南擊倭名將,殺爾等如同殺雞。”

  王本固身後的董一元臉漲得通紅,咬著牙強忍著沒有罵出口,上次能懟海瑞,那是因為海瑞隻不過是個舉人,而麵前這位是兩榜進士出身,官宦世家子弟,父親孫升還是內閣大學士。

  臉漲的通紅一方麵是被氣得,另一方麵也覺得有點丟臉,對麵洪厚身後的幾個錢家護衛,從頭到腳穿戴整齊,幹幹淨淨利利索索,而且服裝統一……而董一元身後那些邊軍,穿的五花八門,對比起來真是土匪進城。

  “本官代天子巡狩浙江,此番巡視寧波鎮海,寧波府尹荊川公何在?”

  “巡視何地?”

  “鎮海。”

  “本官知鎮海事,在縣衙相迎,王禦史若要尋府尹,自然是去府治,來鎮海做甚?”

  王本固被這話噎的胸悶,唐順之這幾年到底有沒有去過寧波府治鄞縣都難說!

  輕輕舒了口氣,王本固決定不和孫鋌一般見識,當年在京中也是個聞名的主兒,隨園鬧六科,就是這貨一拳將胡應嘉的鼻梁打斷,到現在一吹風就鼻涕不止。

  “自嘉靖三十五年錢展才巡按浙江,設市通商,發放通關文書,許船隻出海販貨。”王本固直截了當的說“後龐尚鵬接手依舊,本官前襲兩位前任之責,發放通關文書。”

  孫鋌暗想,對方果然是用這一條來搶班奪權的,龐尚鵬名義上接手但實際並不侵權,隻怕也是因此才被調回京中。

  腹稿早就打好了,孫鋌隨口應付道“發放通關文書,向來是府衙之責,王禦史去尋荊川公便是,尋本官做甚?”

  “隻是通報一聲而已。”王本固丟下句話,平靜的轉身就走。

  孫鋌也不理睬,轉頭說“讓他們折騰去,若是那些軍漢鬧事,別手軟。”

  洪厚應了聲是,而吳成器低聲道“隻怕王子民要鬧出點事來,要不要跟著?”

  “無妨。”孫鋌無所謂的搖搖頭,“咱們一天多少事?哪有那閑工夫陪他們耍?”

  從縣衙又轉去府衙,唐順之還是沒露麵,王本固有點沉不住氣了,咬著牙想了會兒,轉身叮囑董一元,“就從明日開始,未有本官批文,船隻不得出海。”

  董一元大驚失色,“強行截斷甬江,隻怕要犯眾怒……”

  “把消息散出去就是。”王本固低聲道“不信他唐荊川還沉得住氣!”

  董一元終於聽懂了,如今通商事是在唐順之手上,若是甬江被截斷,唐順之是要背責的,而王本固名義上是站得住腳的,並且朝中的高拱、徐階也會支持王本固。

  最關鍵的是,對於唐順之、隨園來說,甬江被截斷導致通商暫時斷絕,這是他們難以承受的。

  王本固並不打算犯眾怒,隻是希望以此逼唐順之露麵而已。

  府衙、縣衙都是對頭,王本固也不去討這個沒趣,就在城中客棧落腳,又囑咐了董一元幾句。

  沒一會兒,董一元手下的軍漢就在城內鬧出了幾樁風波,關於無巡按禦史批文不得出海販貨的流言蜚語在短時間內傳遍鎮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