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氣度
作者:狂風徐徐      更新:2021-04-15 07:14      字數:2585
  北風呼嘯而過,吹的窗欞撞在窗框上聲聲作響,錢淵就站在窗邊,也不扶住忽開忽閉的窗戶,麵無表情的看著外麵在寒風中搖擺的蕭瑟竹林。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雖然故人心變,雖然錢淵憤怒,但卻並沒有生出報複的念頭。

  身後的林烴勸道:“畢竟身為人子,也無可厚非。”

  陸一鵬不忿道:“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圍嘉定縣,盧斌夜間出擊,倭寇不亂,眼見敗北,展才強令開城門,率護衛、鄉勇親身出陣,方成就他盧斌將門虎子之名。”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圍崇德,若無展才,他盧斌早就一命歸西!”曾經參加崇德大捷的陸樹德拍桌大罵:“真乃中山狼!”

  這個時代,中山狼已經成為忘恩負義的代名詞了。

  東南諸將中,除卻楊文、張三,論和錢淵私人關係最深的隻有盧斌和戚繼美,後者幾乎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前者立下幾次大功均是錢淵主持。

  嘉靖三十二年初出茅廬,到嘉靖三十三年名聲大噪,嘉靖三十五年盧鏜敗筆,卻能力挽狂瀾,再到嘉靖三十六年升任寧紹台參將……不可否認盧斌的能力,但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成就是依附在錢淵的身上的。

  錢淵曾經猜測戚繼美會受戚繼光的影響有所抉擇,但沒想到棄之而去的卻是盧斌。

  徐階給出了盧斌無法拒絕的誘惑,因嘉興兵敗而一直關在昭獄中的其父盧鏜。

  向來溫和的諸大綬也拉著臉道:“若無展才,何來他盧斌今日!”

  徐渭不陰不陽的說:“待得新帝登基,使盧子鳴脫罪歸鄉,何需華亭,展才足以為之。”

  說到這,徐渭噗嗤一笑,“展才,世人皆知你錢龍泉睚眥必報,不料盧家子卻如此信得過你!”

  周圍眾人麵麵相覷都沒聽懂,錢淵回身苦笑道:“難不成以其父逼其子……這等事,華亭做得出來,錢某做不出來!”

  倒是在徐階手裏吃過大苦頭的陶大臨靈光一閃,喝道:“是華亭以其父逼其子!”

  看徐渭、錢淵都默然無語,陶大臨歎了口氣低聲向眾人解釋了幾句。

  錢淵當年向盧斌許下諾言,照顧昭獄中的盧鏜,並在裕王登基後想辦法讓盧鏜活著回鄉。

  而徐階向盧斌許下同樣的諾言,但諾言也要看怎麽說……能讓你老子活著回鄉,也能讓你老子死在獄中!

  就算裕王登基,錦衣衛指揮使陸炳交權,內閣首輔徐階指使人在獄中弄死個把人,真的不是什麽難事。

  這是徐階不要臉的地方……真真是不要臉啊!

  盧斌不得不主動上書,最終被調駐蘇鬆,算是隱隱投入徐階門下。

  這是個不好的信號,錢淵向來以各種手段遙製東南諸軍,如今卻出了個盧斌。

  盧斌在調駐之前曾經讓人送了信來隨園,隻敘述當年舊情,除外無一語相告。

  其實盧斌也知道,徐階能弄死父親盧鏜,在京中也頗有手段的錢淵未必不能。

  但他不敢和徐階賭,卻敢和錢淵賭。

  他敢賭一把,相交多年的錢淵不會做那等事,不會像徐階一樣無恥。

  這也是剛才徐渭噗嗤笑出聲的原因,盧斌倒是看得準,錢淵的確不會那麽做。

  眾人歎息,諸大綬輕聲道:“當年震川公讚展才文武雙全,兼有氣節,如今看來,更兼氣度寬宏。”

  好幾人都啞然失笑,睚眥必報的錢淵被讚氣度寬宏……要不是開口的諸大綬,還以為這是說反話罵人呢!

  陶大臨低聲道:“展才,朝中諸公決不許東南沿海始終在隨園手中……不論華亭,李時言、高新鄭?”

  “均有安排。”吏部考功司郎中楊銓插嘴道:“嘉靖三十五年進士……咱們同年孟洙如今任南京戶部員外郎,擬調任慈溪知縣,順天府丞馬穎穀擬調紹興知府,此二人均是高家同鄉姻親。”

  陳有年補充道:“李時言門生劉旭嘉靖三十二年進士,上個月調任台州府推官。”

  徐渭和錢淵對視了一眼,還有浙江巡按禦史龐尚鵬,不過這是張居正的人。

  “不論其他,東南必有名將重兵把守。”徐渭緩緩道:“通商一事,首要倭患不複,一旦缺兵少將,倭患再起,一切均為泡影。”

  眾人紛紛點頭,這是隨園早就定下的原則,如果將盧斌、侯繼高、戚繼美一幹人連兵帶將全都調走……鬼知道東南會不會出事。

  要知道汪直來降之後的一年多來,戚繼光、戚繼美、盧斌、侯繼高、楊文都陸續或在陸或出海剿殺倭寇,立下頗多戰功。

  設市通商不是簡簡單單開個口子,招撫汪直就行了的,沒有武力威懾,什麽都是空的。

  說的更直接點,汪直選擇來降的原因有很多,但上虞大捷中三刻鍾擊潰徐海主力的戚家軍一定是個關鍵原因。

  如果那些久曆戰陣的軍隊全都被調走,汪直隻怕也按不住手下蠢蠢欲動的心思……當年侯濤山一戰,金雞山腳的汪直麾下就有趁火打劫的心思。

  浙江沿海地區的兵力調配在譚綸在任時候已經完成,張元勳駐守溫州,嶽浦河駐守紹興,盧斌駐守台州,侯繼高調駐定海,楊文、張三在鎮海附近。

  如今嶽浦河已經調去嘉興,戚繼美回浙接手紹興,而台州如今卻缺兵少將……台州指揮使葛浩率水師南下,先在福建沿海,如今在廣東沿海,還不知道什麽時候回來呢。

  錢淵有點惋惜,如果當年讓楊文南下入閩,按戰功也能升任參將了……不過參將一級,又是錢家護衛出身,未必能回浙江。

  但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台州,而在於浙江總兵董邦政。

  當年俞大猷、戚繼光陸續南下,錢淵就為浙江總兵這個位置很費腦筋,畢竟是名義上總管浙江兵馬,還好是故交吳淞總兵董邦政接任。

  但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這些年一直拚殺在第一線的董邦政因舊傷纏綿病榻,而且每日愈下,辭呈奏折前日已然入京。

  “盧斌之事,就此作罷。”錢淵轉頭看向孫鑨,“明日讓人送些衣物入昭獄。”

  孫鑨輕輕點頭,他弟弟孫鑛計劃明年取陸炳三女過門。

  這時候,外間響起急促的腳步聲,眾人轉頭看去,兵部郎中吳兌大步流星而來。

  徐渭最先發問:“何人調任浙江總兵?”

  “宣大將門,前大同參將董暘之子,如今宣大副總兵董一奎,其弟薊門遊擊董一元亦調任浙江參將。”吳兌接過茶盞喝了口,接著道:“董一奎其人極為貪財,好狠鬥勇,又外厲內怯,據說曾有殺良冒功之舉。”

  “何人舉薦?”

  “大司馬舉薦,內閣票擬兩人,一為董一奎,一為俞誌輔。”吳兌搖頭道:“司禮監批紅董一奎。”

  “一定是陛下的意思。”

  “但俞誌輔和展才是故交,當年崇德大捷……”

  “說不定內閣做了手腳……”

  董一奎、董一元,這兩個名字錢淵都很陌生,完全沒聽過……原時空中,前者在寧夏之役時任寧夏總兵,後者在第二次抗倭援朝中代李如梅擔任禦倭總兵官。

  一句話,都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