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都察院(上)
作者:狂風徐徐      更新:2021-02-02 15:12      字數:2423
  <b></b>經此一戰,隨園名氣愈發大了,當然,不都是美名……好吧,至少一半是惡名。

  畢竟隨園六七個人雖然也都受了傷,但對方十多個人有四個被抬去醫館,至於徐璠……據說徐府的家法再次換了,三年前換成藤條,這次換成了荊條。

  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向來文質彬彬的諸大綬,去年隨園鬧六科,他還在丁憂守孝,這次也沒趕上。

  翰林院裏有同僚斥隨園殘暴不仁,諸大綬火力全開,將那廝噴的麵無人色,最後動起手來……從昭獄回來憋了一肚子火的的陶大臨一馬當先,最後雖然鼻青臉腫,但將嘴賤的那貨送去太醫院了。

  嘖嘖,從那之後,但凡隨園中人所在的衙門,再沒人嘴賤了。

  動手?

  隨園奉陪到底!

  有本事你上書彈劾啊!

  傳聞嘉靖帝對此的態度是,“胡鬧”。

  現在朝中對隨園的態度有點古怪,一方麵頗為同情,徐階如此陰私手段,真是不講究啊。

  另一方麵也頗為忌憚,這幫貨跟錢展才學了個全,一言不合就要大打出手,而且和錢淵南下擊倭一樣……戰績輝煌!

  特別是如今錢展才歸京,戰力更強了。

  對此,冼烔,陸一鵬,潘允端等人都挺委屈的,去年鬧六科,那是對方先對冼烔動手的好不好,這次大鬥毆,也是徐璠先動手的好不好!

  錢淵更覺得委屈的,這次真的是意外,要不是徐璠失心瘋踹那一腳,也不會鬧的那麽大……這次真的和我沒關係,為毛要我來背這個黑鍋?

  可惜在外界看來,其一,前一日你錢展才入京,第二日隨園就大打出手,最關鍵的是第三日陶大臨就出了昭獄,雖然你不在場,但說不是你主使的,鬼都不信啊。

  其二,三年前入京,你錢展才隻出過三次手,打了兩個人……徐璠和鄒應龍,這次這兩位是被揍得最慘的,還說不是你的意思?

  清晨時分,錢錚一切準備妥當,陪著妻子,女兒吃完早餐,準備出門去上班……從這個角度來說,嘉靖帝堪稱仁厚君主,大家不用月亮高懸就起床忙著參加早朝。

  明朝的朝會基本上全都是裝模作樣,那麽多官員,大部分連皇帝的臉都看不清楚,品級低的官員壓根沒資格說話。

  什麽禦史跳出來彈劾某位大臣……都是瞎扯淡,絕不可能發生的,彈劾都是有固定流程,奏本需要先交到通政司。

  一個早朝隻允許說三到五件事,而且都是事先商議好的,內閣的閣臣或者六部尚書出列大略說說,皇帝接一句“可”或“照此辦理”之類的……這有什麽意思?

  還是嘉靖帝好啊,躲在西苑裏修道煉丹,大家都能睡個懶覺……雖然也有些老夫子歎息今上不勤勉,但大多數人都心甘情願。

  錢錚在心裏琢磨今天送去通政司的彈劾奏章會不會比昨天更多,最近彈劾隨園中人的奏章比較多……然後他就看見了精神抖擻的徐渭,以及眼角閃爍著淚花的錢淵。

  還沒等錢錚發問,就聽見長長的哈欠聲……

  錢錚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在其位,司其職!”

  “謹遵叔父教誨。”錢淵又是一個哈欠,從袖子裏取出一本奏章,“昨夜侄兒為此通宵不眠……”

  嗯,沒毛病,都察院權利範圍很大,但在京中的禦史隻會幹一件事,噴人,回京後掛在都察院的錢淵對其很適應。

  能不適應嗎?

  誰不知道他錢展才最早成名就是因為那張嘴。

  而且都察院是唯一不需要官員長時間坐衙的機構,畢竟禦史們到了年底也是有考核標準的,所以需要外出尋找素材。

  比如林潤上個月彈劾平江伯世子大街縱馬踩踏平民,如果他一直待在衙門裏,如何能搶在前麵上書彈劾呢?

  一般來說,對同一件事或同一個人,最先遞交的三本彈劾奏章才能納入考核標準。

  錢淵真想一輩子待在都察院了,每天不論時間去點個卯,然後就能自由自在,看誰不順眼還能上書罵人……就算罵錯了也沒關係,反正禦史嘛,風聞奏事!

  要不是昨天錢錚羅裏吧嗦的說了一大通,錢淵是準備中午再起床去點個卯……算了,都起來了,去點個卯再回來接著睡好了……別問,問就是去尋找素材了。

  這段時間算是錢淵入仕以來最為輕鬆的一段時光,畢竟下一步如何走要等李默入京……但所謂的輕鬆隻是錢淵的想象,小七每天白天瞌睡的不行,晚上卻精神抖擻,偏偏晚上的遊戲……錢淵現在不太敢玩。

  正想著呢,那邊的錢錚就說起李默了,“等展才回翰林院就沒這麽輕鬆了,李時言掌翰林院事,其人剛強,考核必嚴。”

  “算算時日,也該入京了。”徐渭含含糊糊的接了一句。

  錢淵都懶得開口,叔父就是不肯死了這條心,李默又不傻,不管為公為私,為人為己,都不太可能接納錢淵重回翰林。

  當然了,錢淵這邊的態度是需要擺出來的,他轉頭看了眼徐渭,後者微微點頭示意。

  三人出了門,錢錚坐轎,徐渭上了馬車,錢淵卻是翻身上馬,帶著四個護衛驅馬去了都察院。

  “哎,展才,今兒這麽早!”

  “展才,中午安排下?”

  “就是,錢家酒樓也太貴了,還真吃不起!”

  錢淵原以為自己掛在都察院,會很受排斥,畢竟去年那撥事,幾十個禦史上書彈劾隨園和錢淵,而徐階的主要勢力就在科道言官這塊兒,甚至風憲之首左都禦史周延是嘉靖二年進士,徐階的同年。

  隨園士子中,陸一鵬,孫丕揚先後入都察院為禦史,平日裏和同僚相處並不算融洽。

  但沒想到的是,回到都察院的錢淵很受歡迎,畢竟大家沒什麽根本性的矛盾,有個平日見不著人影,但見到了就多多少少有些好處,平常大方豪爽的同僚,為毛要排斥?

  這和都察院的特點也有很大關係……什麽特點?

  就算是徐階,也無法徹底掌控都察院,百多個禦史啊,背景複雜無比,別說隔了一層的徐階了,就是左都禦史周延都弄不清楚很多下屬的真正背景。

  而錢淵言辭鋒銳或者說尖酸刻薄的口才,以及一言不合就要懟或者說大打出手的作風,以及平日懶散的習慣,意外的很配都察院。

  就算是不少徐階的門生對錢淵的態度也很不錯,這就值得玩味了,不得不說陶大臨一事給徐階扣了太多分,無形中也給錢淵加了不少分。

  當然了,那場大鬥毆中下場的幾個禦史自然不會來討這個沒趣,比如鄒應龍,看到錢淵就退避三舍……前後算算,已經被錢淵或隨園揍了三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