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亦公亦私
作者:狂風徐徐      更新:2020-12-02 15:12      字數:2635
  這一出戲,男一號是嘉靖帝,男二號是錢錚,男三號是徐渭,這三個人發揮的隻能說普普通通,男一號甚至還口誤險些鬧出笑話,隻不過他太大牌,其他人隻能當做沒聽見。

  倒是沒看過劇本的配角如嚴嵩、方鈍發揮的不錯,特別是嚴嵩,其數十年練就的表演功力顯露無疑,堪稱老戲骨。

  而徐階……純粹路人甲,至於趙文華、呂本,那叫背景牆。

  一場戲唱下來,幾乎是共贏的局麵,嚴嵩不用再擔心胡宗憲了,方鈍不用再擔心寧波通商被彈劾了,嘉靖帝滿足於內庫外庫都有銀子,而且重修三大殿能動工了。

  唯一的輸家是徐階……別說嚴嵩了,就是呂本、方鈍甚至嘉靖帝都知道,徐階將趙文華塞到浙江去,那就是去找胡宗憲麻煩的。

  當消息傳出西苑後,滿京城一時失聲,隨後,有的人義憤填膺,有的人破口大罵,有的人斥奸臣狡詐,但更多的人在心裏歎道,鎮海那位可真夠賊的!

  三大殿是什麽分量?

  那是朝廷的臉麵,或者更直接一點,那是嘉靖帝的臉麵。

  滿朝皆知,當今這位皇帝是最好臉麵的。

  當年百官哭門,一頓廷杖打折了多少官員的脊梁骨,但科道言官從來不缺乏勇氣。

  但即使不缺乏勇氣,也需要謹慎的選擇目標。

  這些年來,嘉靖帝先後寵信多少重臣,從桂萼、方獻夫、張璁,再到夏言、嚴嵩,這些人大都獨掌朝政,但科道言官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他們的攻擊。

  嚴嵩權傾朝野,這十餘年來幾乎每年都遭到科道言官的彈劾,勇烈如楊椒山,無畏如沈青霞,這兩人也隻不過是那些科道言官的代表而已。

  但這些年來,科道言官很少直接懟上嘉靖帝,這位仁兄是不講理的,若為公事?老生常談如勿要奢靡、勵精圖治?嘉靖帝也不放在心上,但如若為私事?這位從來不手軟。

  而重修三大殿?既為公,亦為私。

  嘉靖三十年?嘉靖帝於太倉庫片紙取銀八萬兩采買玉器,都察院數名禦史上書相抗?結果賞每人廷杖二十?罷官歸鄉。

  嘉靖三十二年,六科給事中張思靜等人上疏賀萬壽,因賀表中失抬“萬壽”二字……絕對是故意的,嘉靖帝大怒下旨各廷杖四十?盡皆貶謫出京。

  所以如今的科道言官敢彈劾嚴嵩、徐階這等閣老?敢彈劾胡宗憲、楊順這等封疆大吏,也敢彈劾錢淵、徐渭這等近臣,但絕不敢因為這等事去觸怒嘉靖帝。

  如果是罷官歸鄉還好,貶謫出京才是最慘的……被發配到雲貴去,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於是?那些禦史給事中都閉了嘴,這種事誰都不敢去觸這個黴頭。

  難道彈劾汪直獻上巨木包藏禍心?那要不要上書勸陛下不修三大殿?

  再說了,不修那是因為巨木實在太費銀子了?現在有現成的,以前不勸現在要勸?信不信嘉靖帝……騙廷杖都沒戲?小心把你打發到雲貴去!

  陛下都下旨褒獎汪直了?難道再彈劾錢淵勾結倭寇,違背祖製開海禁通商?

  錢淵突如其來的天外飛仙讓朝中一片寂靜,其實說到底,錢淵這一招沒什麽新奇的,關鍵在於,明朝從開國至今,從未有過官方海貿,朝臣們難以想象海貿能帶來什麽?

  而這次,錢淵告訴他們,舉國近一年半都沒能聚集的巨木,海外可隨意搜尋,而且還都是楠木。

  等紅薯推廣鋪開後,再頑固的官員也沒臉說海貿有害無利了。

  “難怪讓你鼓噪科道言官上書彈劾,還是彈劾其開海禁通商……”老邁的嚴嵩斜斜依在床榻上,“真是了不得,挖了個大坑……”

  “是啊,一把坑了多少人。”嚴世蕃笑道:“環環相扣,奇思妙想……不過也是好事,元質也不用再擔心了。”

  一旁的趙文華恭敬道:“華亭使大洲入浙,又搜捕汪直,無非想以此攻績溪,展才此舉……大洲再無可能掀起風浪了。”

  嚴世蕃恨道:”華亭誠然小人,欲亂浙江一省!”

  身為浙江寧波慈溪人的趙文華連連點頭,“當日若不是展才,胡汝貞還真難辦了!”

  想起年初那事,嚴嵩也忍不住一陣牙疼,想想那局麵,如若不是錢淵兵圍巡撫衙門,兩浙必然倭患大起,到那時候,胡宗憲八成得被陛下問責,自己也得灰頭土臉。

  “三百根巨木,還加上那麽多奇珍異寶。”嚴世蕃瞥了眼趙文華,“海貿利潤如此豐厚?”

  趙文華很懂事的說:“趙家八艘海船,今年已是第二次出海了,東樓公放心……”

  “咳咳。”嚴嵩不悅的瞪了嚴世蕃一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嚴世蕃幹笑兩聲,“元質好些日子沒拜會母親了,孩兒帶著去後院一趟。”

  趙文華努力控製發顫的雙手,實話實說,歐陽氏對自己這個幹兒子還真不錯。

  此時此刻,獨處書房的張居正露出一絲久違的笑容,對他來說,徐階的慘敗未必是什麽壞事。

  從小裏說,徐階在放棄以汪直為突破口拿下胡宗憲的計劃後,會將主要精力放在京中,張居正這位徐階麾下的大將將會有更多的露臉機會,分量也會更重。

  從大裏說,和原時空的那位張太嶽不同,如今的張居正經曆了寧波一行,親眼目睹海貿給東南帶來的種種變化。

  當年,在寧波府,張居正看到千帆競流,看到如山海市,看到不僅僅是東南豪商、世家大族,亦有無數百姓因海貿而得益。

  張居正和錢淵有過數度長談,海貿到底對朝廷有沒有益處,海貿能不能改變這個國家……

  之後一年多的通信,張居正漸漸認知到海貿能帶來的好處,而錢淵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觀點的正確性。

  遼東饑荒,薊門、大同錢糧供應,如若無寧波相輸,張居正知道會發生什麽……類似的場景,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撤軍後,他已經看夠了。

  隻因要倒嚴,隻因要倒胡,以截斷海貿,亂浙江一省,倭患再起為代價……張居正雖事事順從徐階,但心裏大不以為然。

  張居正有著清晰的認知,想日後有所作為,海貿必然是一大臂助。

  但張居正絕不會如徐渭、孫鑨、吳兌一般,甘居於錢淵之下。

  提筆將事件的脈絡從頭到尾寫下,張居正細細揣摩,錢淵的謀劃應該早在嘉靖三十五年就定下了,如果考慮到趙貞吉提及的錢淵與汪直等海商之間的熟絡關係,這個時間點可能還要往前推。

  擊殺徐海,招撫汪直,錢淵應該就是那時候向汪直提出采買三百根巨木的條件,汪直有足夠的能力采買巨木,也有足夠的能力將這件事隱下,直到朝中科道言官群起攻之,再拋出這重若千鈞的三百根巨木。

  張居正沒有猜錯,嘉靖三十六年六月,錢淵、胡汝貞親登瀝港,招撫汪直。

  錢淵在和汪直的密談中,提出了這個條件,之後年許,汪直陸續在南洋采買巨木,徐碧溪將其隱於舟山島上。

  在暗中和嚴世蕃勾連,讓科道言官彈劾的這把火在自己屁股下點繞後,錢淵才施施然拋出巨木,徹底將這團火撲滅。

  雖然是順帶的,但汪直得嘉靖帝褒獎,招撫汪直的胡宗憲將再無後顧之憂……至於嚴嵩倒台之後,那錢淵就管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