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徐海在哪兒?
作者:狂風徐徐      更新:2020-09-18 20:16      字數:2822
  哎,錢淵畢竟不是專門研究曆史的,嘉靖三十五年進士中,除了諸大綬、陶大臨等紹興士子以才學揚名,林潤、鄒應龍以彈劾嚴嵩父子留名青史外,孫丕揚是不多的大人物。

  孫丕揚,嘉靖三十五年進士,在嘉靖、隆慶年間名聲不顯,但卻是萬曆中前期的朝中重臣,曆任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明朝後期和清朝流行的“掣簽法”就是他創的,什麽人當什麽官……抽簽說了算!

  不過孫丕揚萬曆初年曾以右僉都禦史巡撫保定,對邊事多有襄助,此人是陝西人氏,對兵事並不陌生。

  這邊鄭若曾寫了調令蓋了章讓信使送去,那邊連續不斷的軍報傳來,倭寇午後猛攻山陰會稽,守將嶽浦河堅守城池,殺傷頗多,但倭寇死戰不退,幾度攻上城頭。

  “不急。”鄭若曾低聲說:“千餘倭寇攻城,嶽浦河麾下士卒千五,這麽快就被攻上城頭,隻怕是刻意為之。”

  錢淵對這些半懂不懂,轉頭看向茅坤,後者點頭道:“總督府遷至東山鎮途中,茅某去了趟山陰,嶽浦河請調了一批鳥銃。”

  接下來隻能等了,沒有消息,什麽都做不了,什麽也不敢做。

  與此同時,山陰城頭,身穿鎖子甲的嶽浦河手摁腰刀,意氣風發,腳下的牆磚上,紫黑色的血正流得到處都是,歪歪斜斜倒下的倭寇屍體正在被鄉勇丟下城頭……當然了,丟下去之前是要梟首的。

  城下的梅守德正在低聲和諸大綬說些什麽,身旁人流穿梭不停,鄉勇們或扛著裝滿饅頭的竹筐送上城頭,或抬著轉載受傷的士卒的門板。

  “大人,城牆無損。”劉捕頭小跑著過來,臉上滿是喜色,“當日錢大人下令越一日,十抽一梟首,真怕城牆不穩!”

  梅守德點點頭,“完工那日,展才讓人試過了。”

  “展才做事向來無遺漏。”諸大綬笑道:“不過這次還好有嶽遊擊……”

  “是啊。”梅守德連連頷首,如果是劉顯,還真不太放心。

  今日下午倭寇猛攻不退,城頭下的梅守德和諸大綬看到倭寇攻上城頭都心如死灰了,沒想到卻是嶽浦河設下的埋伏。

  要知道城頭上下是不太方便的,特別是山陰會稽、餘姚這種東南城池因為久不曆戰事更是如此,左右幾百步才有一個下城頭的台階。

  嶽浦河倒是膽子大,特地放空了一段沒有下去台階的城頭讓倭寇上來,調集鳥銃堵住兩頭,將倭寇殺的幹幹淨淨,就算倭寇不要命往下跳……下麵也都有手持長槍的士卒等待。

  連續兩次後,倭寇終於收兵了,一天下來,倭寇至少丟了三百條人命,而守軍隻損失了幾十個士卒,最關鍵的是,嶽浦河這一戰極大的增強了士卒、鄉勇的信心。

  隨手接了饅頭啃了幾口,嶽浦河大步走下城頭,看到梅守德立即施禮道:“宛溪先生,如若倭寇不增兵,山陰會稽無憂。”

  “那就拜托將軍了。”

  諸大綬提醒道:“嶽遊擊還需提防倭寇夜間偷城,去年慈溪就險些被倭寇偷城。”

  “已安排妥當。”

  當晚,倭寇偷城,但守軍戒備森嚴,倭寇無奈而退。

  第二日,倭寇繼續攻城,但手段不多,畢竟不是正式軍隊,又畏懼嶽浦河昨日設下的埋伏,最終丟下幾十條性命匆匆而退。

  第三日,倭寇卷土重來,但幾乎沒有任何舉措,隻遠遠和城頭守軍對峙。

  “不過是圍城打援而已。”嶽浦河不屑笑道:“三日前總督府就有令來,堅守山陰會稽,無需出城擊賊。”

  梅守德想了想,“蕭山的吳惟錫?”

  嶽浦河猶豫了下才說:“那要看倭寇頭目準備往東還是往西……不過巡撫大人守蕭山,護杭州錢塘,隻怕不會貿然來援。”

  第四日,城頭的嶽浦河驚詫的看著倭寇往西而去,立即派出斥候打探。

  消息很快傳到了東山鎮。

  “還真的去攻上虞縣了?”茅坤搖搖頭,“難道就不怕嶽浦河斷其後路?”

  眾人都有些訝然,同時轉頭看向鄭若曾,一語成箴啊!

  “上虞縣城小,把總魯鵬是嶽浦河從湖廣帶來的,麾下五百守軍,加上鄉勇約莫千人,倭寇有把握攻下?”

  “就算攻下上虞又如何,山陰的嶽浦河,餘姚的劉顯都在其身後,除非散成小股流竄,否則……”

  胡宗憲皺著眉頭盯著地圖,轉頭看向一直在看軍報的錢淵,“展才?”

  錢淵放下軍報,起身踱了幾步,輕聲道:“徐海在哪兒?”

  廳內安靜下來了,的確,關鍵不是倭寇攻哪兒,關鍵是徐海在哪兒?

  錢淵解下腰間苗刀,刀尖點在地圖上的上虞縣,慢慢往北,遲疑的左右移動,顯然也拿不定主意。

  “攻山陰的倭寇隻有千餘,又死傷數百,可有增兵?”

  茅坤低頭看了眼,“沒有。”

  “攻不下山陰會稽,選中上虞……”錢淵喃喃道:“隻怕倭寇要增兵……”

  話音未落,外間就有士卒高聲稟報,上虞把總魯鵬送來軍報。

  沈明臣接過軍報念道:“午後數百倭寇來襲,黃昏時分倭寇增兵千餘,正在打製雲梯……”

  錢淵放下苗刀,接過軍報看了幾眼,又回到案前翻了翻之前送來的軍報,目光遊移不定。

  “展才?”

  “還記得嗎?”錢淵回身緩緩道:“去年數百倭寇襲海鹽,流竄至平湖,盧鏜率軍出擊,而徐海突然在平湖現身……”

  “不錯!”鄭若曾拍案而起,“徐海是盯上了劉顯!”

  眾人一陣騷動,都很快平息下來,茅坤舔了舔嘴唇,“很有可能,倭寇攻山陰會稽,又攻上虞,隻怕是為了誘出劉顯……”

  “偏偏劉參將……”沈明臣話說到一半就住了口,視線落在胡宗憲身上。

  駐守餘姚的劉顯麾下三千多士卒,如果被倭寇誘出援山陰、上虞,被徐海擊潰,隻怕短時間內戚繼光、吳百朋都來不及趕來。

  胡宗憲立即示意王寅寫下軍令,令劉顯不得出城,信使匆匆離去後,他才轉頭問:“展才何以如此確定?”

  “第一,徐海每次入寇都會先擊潰當地官軍主力,才會分兵劫掠。”

  “第二……”錢淵的手摁在案上厚厚的軍報上,“三日前,倭寇從瀝海登陸襲山陰,今日轉而攻上虞,台州、寧波也有小股倭寇來襲……但偏偏,我沒看到一份餘姚附近有倭寇流竄的軍報!”

  “欲蓋彌彰。”鄭若曾捋須笑道:“徐海是怕劉顯不肯出城援山陰、上虞。”

  曾經隨錢淵在嘉興府曆經兩場大戰的何心隱也讚同點頭,“去年阮應薦還提過,倭寇月餘未攻平湖,偏偏……”

  “不動。”鄭若曾看向胡宗憲,“但是否要調集兵力……”

  錢淵手中的苗刀又在餘姚、山陰會稽、上虞三縣之間形成的三角形地帶來回移動,“瀝海所已破,三江所倭寇繞行不攻,臨山衛……那邊可有軍報來報?”

  負責管理軍報的茅坤立即答道:“沒有……不過臨山衛都是衛所兵,倭寇不來攻,隻怕都不敢放出斥候探查。”

  “徐海應該已經來了……”錢淵喃喃道:“否則誘出劉顯,他都來不及……”

  “展才?”

  “王義呢?”錢淵突然手持苗刀大步走出去,拉著護衛隊頭目王義進來。

  “如今倭寇先攻山陰,後攻上虞,徐海主力未現,但應該已經上岸……”錢淵手中的苗刀在那一片三角形地帶畫了個圈,“但如今倭寇截斷鏡湖、梁湖,三縣堅守,即使派出斥候也不過附近數裏……”

  王義聚精會神的盯著地圖,緩緩點頭。

  “老王,你是邊軍夜不收出身,最擅刺探軍情。”錢淵用力拍著王義的肩膀,“這幾年也收了幾個徒弟,帶十人前往……”

  王義拜服在地,拱手道:“必不負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