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無衣
作者:狂風徐徐      更新:2020-09-10 07:09      字數:2587
  紹興府衙大堂。

  今天抱定殉城之心的梅守德疲累不堪,已經被勸到後衙休息,堂前除了沒什麽存在感的山陰知縣外,隻有錢淵、諸大綬、戚繼美、楊文、王義等人,周圍護衛林立,舉著的火把將堂內堂外照的一片光亮。

  錢淵麵前的桌子上擺著從不離身的地圖,手中持筆不停做些記號箭頭,在入城後仔細詢問守城士卒後,錢淵立即發現了問題,攻城的倭寇戰力不凡,絕不是普通的散兵遊勇。

  王義、梁生接戰也證明了這一點,能在改良過的狼牙筅掩護下,還能持刀破陣,這樣的倭寇,隻怕來頭不小。

  “紙扇?”錢淵偏頭看向王義,“倒是聽說過……”

  “年前伯魯先生提到過,真倭中有首領,以紙扇揮舞為信號,紙扇落下,倭寇齊齊揮刀進擊。”戚繼美舔舔嘴唇,“這麽看來,劉參將追擊……”

  諸大綬也麵露憂色,“如若劉參將再敗北,山陰幾乎無兵可守。”

  錢淵哼了聲沒說話,那是他劉顯自找的,不過那隻不過是小事,現在關鍵在於,有真倭攻山陰,徐海是不是已經來了。

  正常情況下,倭寇是不會攻擊如山陰、餘姚這樣有城牆護衛的城池,真倭雖然腦子不好使,但也不至於傻的非要往石頭上撞。

  去年倭寇猛攻山陰、餘姚、慈溪等地,後兩地險些被攻破,但那是徐海刻意為之,吸引官軍注意力,為後麵突襲嘉興府做準備。

  看看時辰已經不早了,錢淵知道再熬也沒什麽意義了,必須等到各地消息匯總而來才能做出判斷……如果各地消息無法匯總,那就說明倭寇真的是大舉入侵。

  “繼美,已經接手城防了?”錢淵直起腰。

  戚繼美有些無奈,“劉參將將還能動彈的都帶走了……”

  言下之意是,不管什麽原因,劉顯急著追擊潰逃的倭寇,將山陰丟給了戚繼美。

  “明日一早,兩哨出城,與巡撫所率軍合擊倭寇、白蓮教徒,打通西興運河。”

  “再遣斥候往東,探查餘姚、慈溪等地。”

  錢淵看了眼王義,“已經三天了,派人去接應。”

  王義躬身應是,立即退出大堂去安排。

  “都歇息吧。”錢淵揮揮手,“賞銀二十日內發放。”

  戚繼美、楊文走後,錢淵才轉向諸大綬,“端甫兄,今晚就煩擾了。”

  “這話說的……”諸大綬笑道:“眾人在隨園肆意,展才來了山陰,卻如此客套。”

  這一晚錢淵就在諸家歇息,不過臨睡前還是堅持下去走了一遍,畢竟軍中半數新兵,第一次上陣。

  “錢家護衛真是名不虛傳。”諸大綬讚不絕口道:“以前隻是聽聞,聞名不如見麵啊,人數相等,又有城牆為依,劉參將都難以抵擋,但兩倍倭寇衝陣,錢家護衛卻能斬首百餘。”

  “不能比的。”錢淵順手拍了拍一個躬身行禮的士卒,隨口問了幾句,才回道:“錢家護衛無論是補給、訓練、裝備軍械都比普通士卒強得多。”

  這一戰梁生說不上冒失,倭寇本就是趁著官軍立足未穩之際突襲,梁生能率護衛隊硬生生扛住還能斬首百餘,可以說此戰首功在梁生。

  但護衛隊能扛住一方麵在於護衛本身的能力、訓練強度,另一方麵也在於裝備,真倭破陣大砍大殺,但實際效果比正常情況要小得多,,這是因為錢淵在括蒼山作坊產出的鐵甲大部分都裝備在護衛隊上。

  護衛隊不過兩百餘人,其中有三分之一身穿鐵甲,真倭的刀再鋒利,鐵甲也是有一定抵抗力的,這也是護衛隊受傷的二十多人都傷勢較輕的原因。

  又去傷兵那邊轉了一圈,錢淵又低聲說:“護衛隊不過兩百人,每年比普通士卒所費銀兩多一倍,朝中本就財用大乏。”

  諸大綬歎了口氣,“去年末展才毅然轉都察院南下巡按浙江,聽聞朝中雖多有讚譽,但實則多不以為然……這次若不是展才急行相援,山陰、會稽必破……”

  “朝中諸公不足為憑。”錢淵在徐渭、陶大臨、諸大綬這些隨園核心人物麵前並不掩飾自己的看法,“如若齊心協力,徐海如何能三度猖獗至此,當年雙江公、半洲公……”

  沉默片刻後,錢淵苦笑道:“這也是我為何支持胡汝貞的原因之一……和光同塵,身上染汙,才能有機會一展抱負,朝中風氣使然。”

  諸大綬也苦笑道:“隻盼日後裕王殿下能澄清宇內……”

  錢淵歎息一聲,如諸大綬、徐渭這樣傑出的人物也難以擺脫這樣的思維模式,將天下太平寄托於明君,不過這也沒辦法,錢淵本身就是借這條路才能讓隨園成為一個正式的政治團體,要不是有裕王這個幌子,徐渭再費盡心機也未必能成。

  正要回去歇息,突然不遠處傳來大聲的哄笑聲,錢淵和諸大綬走去一看。

  空地上篝火邊,七八人正在大聲說笑,梁生親熱的摟著一個年輕人的肩膀,衝著邊上的楊文、張三等人誇口,那個年輕人看起來有些靦腆,甚至臉都紅了。

  “還真以為抽調四十人,就嫩讓護衛隊元氣大傷?”梁生昂著頭大聲道:“長江後浪推前浪,周圍五步之內無隊友,隻有倭寇,還能手持狼牙筅高聲呼應,這等膽氣有幾人能為?”

  “外怯內勇。”楊文點頭讚道:“沒給彭溪鎮丟人。”

  張三也誇了幾句,瞪了眼梁生,“彭峰是王哥練出來的,不過就是臨行前分到你手下,你翹什麽尾巴!”

  梁生一跳三丈高,正要反駁突然看見錢淵來了,“少爺。”

  “少爺。”

  “少爺來了。”

  錢淵揮揮手讓眾人坐下,自己也找了個地方坐下,指著彭峰笑道:“在山上看到那一幕,心裏都涼了,心想錢家護衛這些年所向披靡,卻要在山陰遇挫,沒想到有勇士出列重整旗鼓,明日送信去彭溪鎮。”

  彭峰臉上有興奮之情,但隨即黯然下來,邊上的張三低聲對錢淵解釋,“陣亡十九人,其中彭溪鎮一人,是他堂兄。”

  錢淵沉默片刻,才緩緩道:“嘉靖三十二年,錢某初赴杭州,身邊不過十餘伴當,五人戰死嘉定。

  之後數年在鬆江、崇德、杭州、太平……錢家護衛雖屢屢敗倭,但先後戰死百餘人。

  最早的伴當如今幸存者不過半數,還大半受傷致殘……每一個人我都記得,不管是活著的,還是……”

  隨著錢淵的輕語,周圍都安靜下來,張三、楊文都是最早組建護衛隊的那批人,心裏不免黯然,就連向來跳脫的梁生也忍不住想起去年嘉興府並肩作戰身死的同袍。

  一直沉默的諸大綬側頭細看,在皎潔的月光映射下,錢淵眼角閃爍著晶瑩。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彭峰突然小聲吟誦道:“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錢淵麵容有些扭曲,“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千年前的《秦風·無衣》低低的在東南紹興這座古城內響起。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