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驚天大案(三)下【為‘朕躬欽處軍國事’打賞加一更】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0-03-26 11:34      字數:2314
  孫應好像極為不滿,隻是悶頭低應一聲,快步來到酒樓外,一聲不語的跨蹬上馬,一溜煙似的向城外飛奔,孫韜低聲怒罵幾句,讓兩個年輕些的家丁追趕過去,自己也要跨蹬上馬而去。

  劉忠卻乘機緊走幾步,一把挽住孫韜的馬韁繩,有些生氣的責怪道:’‘仲略,你何故如此匆匆而別?你又責怪子期幹什麽?看你和子期雖是至親叔侄,但你二人的年歲相差不大,仲略何苦像叱嗬頑童一樣責罵子期?他也是極有自尊之人,如何會不惱怒萬分?’‘

  孫韜微微一愣怔,思忖許久後,才長長歎息一聲:’‘唉,平時我也不曾留意過此事,看來是傷了子期的自尊。我們二人雖然份屬叔侄,我卻他大不了多少歲,倒不該如此對待他。多謝劉兄的提醒,韜感激不盡,我等在平安鄉租賃了一個大院,做些販賣馬匹的生意。若劉兄有閑暇之時,可前來與韜等一聚。不過最好不要超過月底,數日後我等就要返回家鄉,投奔到薑指揮使帳下為幕僚。從此以後你我地處天涯海角,此生恐難再得一聚,劉兄多多保重,韜告辭了。’‘

  孫韜鄭重向劉忠行了一禮,從他的手中牽過馬匹的韁繩,踹蹬上馬絕塵而去,兩個年老的家丁,低聲怒罵孫應幾句,也相繼上馬一溜煙的追趕而去。

  酒樓掌櫃等劉忠回到雅間後,才過來與其相見,恭敬地行過一禮後,低聲稟報:’‘千戶大人,屬下已經查清楚他們的底細,他們隻有十六個人,卻有幾十匹駿馬,而且全是能上戰場的戰馬。據聽他們暗中嘀咕,是在邊關交換過來的,不知道怎麽來到饒州出售?要不咱們按照老規矩,來個神不知鬼不覺,黑吃黑做掉他們?’‘

  劉忠考慮許久之後,才緩緩傳下命令:’‘你讓人準備厚禮,明天我要親自帶人,前去拜見孫氏叔侄,就帶府中的二十位親衛好手隨行。這孫氏叔侄不但文采飛揚,而且精擅軍事謀略,排兵布陣軍中謀劃,也極為精通,又有販賣戰馬的門路,可謂是極其難得的謀士和極佳幫手。’‘

  劉忠又咬咬牙下達絕殺令:’‘我此去若順利完成招攬任務,會向你們四位發來安全訊號。若是我此行沒有成功,你等四人立刻召集水匪水寇,給我半路上收拾掉他們。不要顧忌我的生死存亡,為了寧王的大業皇圖,我劉忠的個人生死算個逑。’‘

  孫韜六人回到平安鄉住處後,第二天就看到劉忠率二十名下人,帶著貴重禮物前來拜訪,孫韜為此激動萬分,一個勁的向劉忠表示感激之情,並且以認識一位寧王府內的高官為榮,讓孫府家丁們準備酒席,盛情款待劉忠一行。

  劉忠借著與二人談話之際,又是點火煽風,引起二人對大明朝廷的不滿,後來才向孫氏叔侄流露出招攬之意:’‘我主寧王殿下賢良納士,自承繼寧王之位後,渴盼良才賢士前來投效,對軍師謀士更是如饑似渴。二位既不得朝廷重用,何不入寧王府內做個屬官?有朝一日必能暢顯二位的軍事才能,也不枉苦讀史書戰策那麽多年?’‘

  孫應對劉忠的建議頗有些心動,孫韜卻始終不為所動,最後竟搖頭予以拒絕:’‘多謝劉兄的深情厚意,韜誌在展示胸中所學的兵書戰策,對做不做官員,倒沒有那麽大的興趣。至於投效寧王府做個屬官,韜更是沒有任何興致,多謝劉兄的厚愛。我還是投奔薑指揮使帳下做個幕僚,日後還有上陣與蒙古韃子,一決高下的可能。輔佐薑指揮使與異族決戰,方能一展我心中所學,這才是韜的畢生心願。’‘

  孫應見叔父堅決拒絕,也是思慮許久後,才忍痛拒絕了劉忠的招攬,並再次向劉忠表示感激之情,和自己迫不得已的婉拒愧疚之意,看見孫氏叔侄前後都予以拒絕,劉忠倒沒有發火或者惱怒成羞,而是繼續與二人談笑風生,好像根本就不在意似的。

  三人又閑談一陣後,劉忠突然向孫韜發問:’‘仲略,你可願意做道衡和尚嗎?若是有興趣,忠可做那舉薦之人。就是不知道孫兄的誌向,是不是膽大包天,願意做那靖難功臣否?’‘

  道衡和尚是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重要功臣,身為出家之人卻不懷有慈悲之心,悍然唆使朱棣發動戰爭,而且還出人意料的成就大業,百餘年間是所有野心家推崇的偶像。

  孫韜驚愕的抬頭凝望著劉忠,好像聽到了極震驚荒藐的事情,然後思忖許久後,才緩緩問道:‘‘劉兄是說寧王有靖難之心,當今天子可不是當初的允炆帝,一向勤政愛民,可是極得天下士民之心啊,寧王有必得的把握嗎?’’

  劉忠見孫氏叔侄二人並未與自己當場反目,而是心有疑慮和一絲猶豫,便放下自己警惕的心思,低聲回應孫韜的問話:寧王已經準備多年,如今已經兵精糧足,光鄱陽湖附近,就藏有萬餘兵馬。如今淮王和益王都已經答應一起起事,兩位大才可願輔佐寧王殿下,共襄盛舉否?’‘

  劉忠的話音剛落,孫韜已經迫不及待地貼近劉忠的耳邊,驚訝的詢問道:‘‘難道寧王殿下還能看得上我等這樣的人才?劉兄不是哄騙我叔侄吧,不會是與我等說笑吧?’’

  劉忠見孫韜如此識趣知曉分寸,頓時長鬆一口氣,向後麵揮揮手臂,發出他們特有的暗號,示意他已經和孫氏叔侄商談妥當,不必再與孫氏族人對峙戒備,畢竟都是以後的同僚,大家夥理應同心協力共襄盛舉。

  劉忠帶來的二十名侍衛,一個個放下緊繃的戒備之色,由一名侍衛騎馬飛馳而去,他是向酒樓掌櫃等人傳訊,劉忠已經招攬成功,現在大家夥正在商談靖難盛事,給他們先送去一枚寬心丸。

  劉忠三人在屋子裏談笑風生,共同商談以後的靖難大計,孫韜和孫應為了取得劉忠的器重,又爭先恐後敬獻出幾條計謀,個個都是富國強民的治政策略,劉忠跟隨著劉養正多年,眼光自然極為不凡,心中大為認可二人的建議,禁不住大聲讚賞不止。

  劉忠大喜之餘,對孫氏叔侄更為看重,又向孫韜詢問販賣戰馬的訣竅,孫氏叔侄開始還有些猶豫,後來二人互視一眼,由孫韜上前進言:‘‘劉將軍,不瞞您說,我等家族在塞外有專門渠道販運駿馬,為了表示孫氏家族對寧王殿下的忠心耿耿,自願以後所有駿馬都交與寧王,為靖難之舉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