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楚國的危機(加更)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0-06-15 05:42      字數:2376
  大明朝政在乾興皇帝的辛勤治理下,大明江山蒸蒸日上,勢力越發強盛無比。

  大明南洋艦隊屢次出沒於楚國邊疆海域,有時不可避免的發生極大爭執,甚至發生武力對決。

  乾興一年秋,楚王張捷聯合大明艦隊痛創荷蘭和葡萄牙聯合艦隊,將西方航海勢力徹底驅逐出大楚境外,並且再也不敢前來挑釁尋事。

  乾興二年春節,楚國朝內大議如何與大明朝廷和平共處,期間張捷長子張拓與次子張平發生極大爭執,雙方各有擁護者幫助搖旗呐喊,形成鮮明的兩大派係。

  大王子張拓如同其人姓名一樣,勇於開拓進取,認為大楚王國雖然實力不敵大明朝廷,但在海上作戰亦不遜於大明艦隊。

  自方已經甘居藩王之國,以大明朝廷為宗主國,每年進俸珍奇珠寶,而且又和大明艦隊聯手擊敗敵酋侵犯,理應獲得和平相處同等的待遇。

  二皇子張平一係為和平派係,主張自除王號,將大楚並入大明朝廷體係,這樣能夠讓子民免除戰爭的威脅,取得良好的發展前途。

  並且列舉出此次海戰中,若不是大明艦隊及早出麵猛擊荷蘭軍艦,喊出‘同為大漢子民,有敢入侵者,千裏必殲之’的口號。

  幫助楚國迎戰聯合入侵艦隊,大楚王國早已殘破不堪,千瘡百孔,更別提還能取得此次海上大捷,大家都是漢民出身,回歸大明朝廷理所當然。

  張捷麵對這種局麵十分擔憂,長子張拓的行事法則極和自己的脾氣性情,不願意臣服於人下,且對將來的生活,充滿野心的挑戰欲望,和義父張玄及自己性情相和。

  而擁護張拓的文武大多是年青人,而且是遷居南洋後新生青年漢人和當地青年人居多,他們從小深受大楚開國之君張玄的影響,喜歡開疆拓土,建立自己向往的國度。

  而二兒子張平則熱衷於和平生活,與義父兼舅父張玄口中時常讚歎,且有點惋惜的自己生父解淳性情一樣,不喜爭鬥,喜歡和平相處。

  堅決擁護張平的人,大多是從大明遷移來的賤戶軍民,和原島民中對大明朝廷抱有極大好感的一部分人。

  他們大都年紀稍長些,對大明開國之君朱元璋當初破元之大功,以及大明之前的強盛所傾倒,一心一意以自居大明子民而驕傲。

  這些人掌握朝政錢糧,以民政官員居多,而大皇子張拓派係以軍人居多,形成如今勢力均等的派係。

  張捷見朝中爭議不絕,根本沒有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便揮揮手臂,示意退朝再議,並讓兩個兒子進宮內蹉商詳談。

  張捷見兩個兒子又要展開長篇舌爭,便揮揮手示意他們安靜下來,沉吟一陣後,才說出自己一直保守的秘密。

  “拓兒,平兒,父王今天鄭重告訴你們一件事情,希望你們別向外張揚,這是事關你等祖父及家族的安危。”

  “其實父王是被你等祖父收養的嗣子,當年你們義祖父身有隱疾,不能生養,從大明境內取妹妹之子收為嗣子,也就是父王本人。”

  張捷望著兩個兒子震驚異常的臉色,又加了一個更為震撼的消息:“你們的祖母現在大明境內名叫李諱雪,其實應該叫張諱雪,是父王義父張諱玄的親生妹妹。”

  “而你們的祖父是大明朝廷的太師,光祿大夫,左柱囯,世襲祥瑞候解諱淳,也就是你們口中尊崇萬分的大明祥瑞神仙。”

  ‘撲通’二聲傳來,張拓和張平兄弟倆一屁股坐在地上,神色間遍布喜悅和震驚的模樣,這也太傳奇了,自己竟然成為大明祥瑞神仙的親生孫子。

  張捷伸手抹去眼角的淚水,說出自己早已決定的話語:“你們兄弟二人不要再爭了,父王決定親赴大明國境,去求懇你家祖父決定大楚的命運。”

  他望望張口欲言又閉嘴的兩個兒子,神情激動的說出真心話:“自從我來到人世後,與父母相聚甚短,一直沒有機會見到父母雙親,義父也曾後悔當初的決定,去世前一直念念不忘。”

  “此次大明之行,父王一則要與親生父母重聚,二則代替你家義祖父向父王的親生母親道歉,三則問詢大楚的未來走向。”

  “你等放心,你家祖父不會以大明朝廷為重,出賣大楚王國的利益,當初義父能夠立國稱王,還是父親予以指點才來到此處。”

  乾興二年春,楚王張捷主動提出進入大明京師朝覲乾興皇帝,受到大明朝野的一致歡迎,乾興皇帝按製接受藩王的覲見,並盛情款待張捷一行。

  期間張捷提出要去延安府宜川縣拜見祥瑞神仙解淳,並明言自己是奉楚太祖張玄之命,以晚輩之禮前去拜見。

  並佯說楚太祖張玄曾受過解淳提出的釋奴為民的大恩,後來經商去了南洋,並且由一介商賈做到南洋楚王。

  追根徹底都是解淳賜予的恩澤,臨終時一再叮囑張捷要以晚輩之禮拜見大恩人解淳。

  大明群臣並沒有表示反對意見,雖說解淳名揚天下四海敬服,以大明祥瑞神仙呼之。

  但他隻是大明朝廷的一位侯爵,能受到楚藩王以晚輩之禮拜見,可是給大明朝廷添光增彩,大漲大明的赫赫威名。

  乾興皇帝也很高興,認為張捷在向他示好,對以後收複大楚國有極大的幫助,爽快的答應下來,並令人張榜明示天下。

  還派出得力人手協助大楚禦林軍保護張捷的人身安全,並又給自己的恩人和太傅加封勳職,恩賞許多金銀財物。

  此時解淳的父叔己經離世,解儉停職在京中為父服過熱孝後,被破例宣進內閣為次輔,解恪兄弟二人也被破例滯留在任,獨有解淳留在家中為父親守孝三年。

  此時的解淳已經七十多歲,卻依舊黑發俊逸,看模樣也就是四十多歲的中年書生,蒼桑歲月好象極酷愛他似的,一直遠運躲避著他,年輕近二三十歲。

  等到四下無人之時,張捷便被小雪一把抱住,情不自禁的放聲大哭,這可是自己四十餘年沒曾見過麵的大兒子。

  隻因為自己當初的錯誤選擇,讓自己受夠了日夜思念的煎熬,讓她對故去的親生兄長也有一絲埋怨,並沒有對他的去世太過於傷悲。

  張捷也是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自他出生不久之後,便被舅舅兼義父張玄帶到南洋撫養。

  若不是張玄念在親生妹妹的情份上,自張捷慬事後,向他灌輸張捷是解家之後,親生母親便是張玄的親生妹妹。

  縱然小雪和解淳親自登門相認,張捷也不會認下親生父母,由此可見張玄的心胸寬闊,不虧是一國的開國之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