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 共贏思維
作者:西餘三日      更新:2020-05-13 13:41      字數:2519
  冥思心識轉,扣齒如鼓鳴。

  掩耳輕指點,玉柱擺成圓。

  生津含滿口,咽時化為三。

  暖手摩腰背,觀火溫臍輪。

  兩手輪回轉,托手如頂天。

  俯身拔筋骨,清心除惡念。

  神水百脈走,靈光自顯現。

  [注1]

  張若淩把《鑄靈圖》的心法口訣念了一遍,其他人也跟著看了一眼玉簡中鑄靈圖的開頭部分。

  對於《鑄靈圖》的修煉者來說,這些內容自然已經十分熟悉,甚至他們現在修煉的源境《鑄靈圖》裏,用的也是這一套心法口訣,隻是某些部分的理念有了一些小變化而已。

  但是那些沒有修煉過《鑄靈圖》的人,看著這個倒也不至於完全不知所措,因為這套口訣中有很多明確的動作指導。

  不過修煉功法的具體動作應該是怎樣的,不能完全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想,不然動作做錯了可能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某種損傷。

  比如此刻坐在場中的蘇言,他剛開始修煉《鑄靈圖》的時候就曾因為動作不規範導致頸椎出有些輕微的刺痛,還好有文院老師可以求助,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糾正了自己的不規範動作,終於逐漸入門了。

  等念完了口訣,張若淩繼續說道:“這套功法一共有十二節動作,因此又被稱為《十二鍛鑄靈圖訣》,每一節的動作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修煉時應該做到不重不漏,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修煉效果。

  “當然,有時候也可以單獨修煉某一節的動作,以達到調節部分機體的功效,不過時間充足的話還是建議將整套動作打一遍,這樣調節機體的能力將會更加強大,畢竟身體內的各個器官雖然有獨立的作用,但人體卻是一個整體,各部分之間或多或少都有關聯。

  “下麵,我來教你們怎麽靠自己獨立讀懂這本功法,教你們如何讀出一本功法中的優勢和劣勢,這樣寫書單做推薦時你們才不至於兩眼一蒙圈無從下手。”

  接下來,張若淩通過對照功法原文,開始從各種角度來解析起《鑄靈圖》這本功法。

  全書加上創作背景以及各種修煉指導估計也就五千字,但張若淩卻能滔滔不絕地連續講上兩個小時,這讓蘇言佩服不已。

  ‘不愧是老研究員啊!’

  蘇言內心讚歎,覺得自己學到了不少東西。

  拿出隨身準備著的空白書冊,也就是筆記本,蘇言一邊理解一邊記錄著張若淩講解的重點。

  比如某一節的動作為什麽要這樣設計,這樣設計將會有怎樣的好處以及怎樣的壞處,以前是否有功法研究者用過同樣的設計?

  經過張若淩一通分析,蘇言發現《鑄靈圖》這本功法中的設計,竟然有兩成以上的部分借鑒了別的功法。

  不過隻是兩成而已,無傷大雅。

  隻要這本功法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別說兩成了,就算有九成借鑒也不應該說它的創造者在抄襲。

  畢竟,功法研究事業本就是在不斷的開創與繼承中才逐漸發展壯大,才能讓人族整體變得越來越強大的。

  不過,如果真有九成的借鑒,你在發表功法之前,至少也要知會一聲被借鑒的功法研究者,並且應該將此事公之於眾,讓對方也能和你一同享有功法開創者的榮譽,這是一種尊重!

  在這件事上,尊重別人,同時也是尊重自己。

  因為你這樣做了,別人借鑒了你的功法後也會依樣畫葫蘆,讓你同樣能分享到他們的榮譽。

  蘇言覺得,這種做法有些像前世編程領域的開源,你允許別人借鑒你的代碼,而借鑒你代碼的人也應當允許第三人借鑒他的代碼,而第三人也應當允許第四人借鑒自己的代碼,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套娃循環。

  與敝帚自珍的舊世研究者持有的鬥爭思維相比,這種開放共贏的思維才是更能傳承萬古的功法研究之道。

  因為,這種思維能讓功法研究者這個整體共同進步,而不是互相打壓同行擠壓對方的生存空間,最後大部分人越活越難。

  同樣的,這種開放共贏的思維能讓功法研究者這個群體更好地為整個人族服務,而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揚名獲得利益而奮鬥。

  所以說,無論是《鑄靈圖》還是接下來會講到的其他功法,它們之間難免會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如果真是有心學習,隻需要選擇幾本比較經典的功法進行研究解讀,接下來就能靠自己讀懂各種各樣沒有讀過的功法書籍。

  張若淩說到功法研究中的“共贏之道”時,蘇言不由得想起了前世聽過看過讀過的一些話,讓他對此深有感觸。

  其中對他影響最深的,大概就是網文作家永恒之火了。

  而永恒之火提起這種思維的時候,正是網文環境最為紛亂的一個時期,他的話仿佛為蘇言點亮了一盞明燈。

  擁抱共贏思維,才能看見更加廣闊的天空。

  而同樣的,引讀者所做的事,正是一種共贏,引讀者贏了錢財和名聲,而他們的追讀者也將會因此了解到以前不曾了解的、擁有各種特性的功法類型。

  他們可以選擇更多的輔修功法、攻防戰法以及遁法。

  哪怕他們因為不想廢棄修為重修,已經不想改變自己的主修功法,但他們仍然可以把引讀者的書單當成雜誌看,這樣做未來可以讓他們的孩子擁有更多的選擇,可以讓他們擁有更加開闊的眼界。

  哪怕引讀者中可能出現一些異數,但整個群體對人族的成長絕對是有推進作用的。

  在蘇言看來,提出功法引讀者這個概念的人或組織,一定是一個偉大的人或組織,而將之變成現實的人或組織,同樣也是偉大的。

  ‘擁有偉大夢想的人,才能變成偉大的人。’

  在這節課堂上,蘇言突然對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共鳴。

  又過了一個小時,一節課從八點上到了十一點,百益閣內最大的自鳴鍾響起了代表十一點的鍾聲。

  叮當當滴滴噠噠,滴滴噠。

  叮當當滴滴噠噠,滴滴噠。

  ……

  這聲音一連響了五遍,蘇言雖然不知道銅鍾裏麵是怎麽發出滴滴噠噠的聲音的,但也知道十一點到了。

  做了最後的一點收尾,張若淩對台下的人說道:“今天就到這裏了,我們的課程也不會占用大家太多時間,下午不用再來聽課,明天早上八點課程繼續,希望大家準時到來。”

  一些學員說了句“張師辛苦了”之後陸續離去,而張若淩也點了點頭離開了這裏,他下午還要繼續給其他人搞培訓,現在需要趕緊出去吃飯然後回辦公室休息,所以沒有在這裏多待。

  蘇言此時也起身準備離開,而這時他的身邊卻傳來了一道幽怨的聲音:“小言言,你上課的時候真是認真啊,不過你是不是把我給忘了?”

  ……………………………………

  [注1]這段口訣改編自《道家十二段錦》,後麵的功法可能不會再提到口訣以及太詳細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