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當年火戰(八)
作者:黑幕底十三      更新:2021-01-11 18:29      字數:3183
  第二天的早上,楊闖便去了刑部大牢去提肖令博。

  昨日他剛剛回到家,便派人去打探肖令博的消息。在得知消息的時候,楊闖長歎一聲,果不其然的是在自己進宮的那個時間段,刑部的捕快便帶著拘押令到了肖府,當著肖老太爺的麵將肖令博給押走了。

  當夜,肖家上下十多口子在朝中都有高位的人向聖上求情,甚至連因為年老力衰多年沒有上朝的肖老太爺都是請求麵聖,還有更多的人則是發動自己的人脈,希望可以保肖令博一條命,因為他們從小道消息中得知了肖令博被關押的原因:通敵欺君!

  對此,皇帝陛下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將那一封肖令博寫給龍朗天的信送回了肖家。當夜肖老太爺直接病倒,所有奏折統統退回,肖令博秋後問斬!

  楊闖看著這一切,心中不知是如何滋味。

  皇兄要的便是你們這麽著急,也正是這麽多著急的人才可以給你們一個下馬威。皇兄他要的不僅僅是立住軍威風,更要立住君威!

  南遷之後,京城內外謠言四起,尤其是對於皇室的猜測,說其是“君不君,臣不臣”,內涵有大臣染指朝堂大事,其針對所指便是那幾位商討國家大事的內閣學士,而在四位內閣學士中就有三個是六大氏族的人,其中一位更是肖令博的親叔叔。

  皇帝就是要用這次的事情告知,他依舊是皇上,麵對這種謠言,他不會勃然大怒,他能做的便是立威而已。

  到了刑部大牢,見了刑部尚書,他卻告知肖令博在作業淩晨便連夜被宮中高手帶走,奔向大內天牢。得此消息之後,楊闖心下更是焦急,那大內天牢毗鄰皇城卻並不在皇城,由幾處民間宅子所連,地下以及周遭建築暗中通往皇城,裏麵做的盡是朝中不願多談的肮髒手段。

  肖令博乃是一家書生,文人一個,何能擔得起裏麵的酷刑?

  想著,楊闖是快馬加鞭,連連到了大內,以他王爺的身份申請了一個探監資格,而在楊闖親身抵達那裏之後,大內天牢裏麵的看守官吏並沒有多加推脫,見了楊闖直接放行,半句話都沒有多說。

  見此光景,楊闖心下更是發涼:這般想來,或許是皇帝陛下早就猜到了自己會來見肖令博,早早打好了招呼,要自己與這個多年好友做最後訣別,也是在警戒自己,早些斷了那談降之心。

  進了天牢,隨著獄卒帶領,楊闖很是輕易地便看到了天牢之中的肖令博。

  肖令博的位置很是特殊,那是天牢的最後一間房,說寬不寬,說窄不窄,隻能說麵積剛剛好,足以容得下這麽一個人的吃喝拉撒。肖令博靠著牆坐在地上,身上的白衣已經變得汙漬斑斑,頭上整齊地發髻也亂哄哄地披散下來,看上去格外狼狽,他低著頭,讓人看不見他的眼睛,隻能看到他好似在沉思些什麽,也好似睡著了一般。

  “砰砰砰!”獄卒的官靴踢在鐵製的牢門上:“肖令博,有人探監!”

  說完,這人轉頭看著楊闖,語氣恭敬許多:“王爺您老輕便。”

  “麻煩了。”楊闖也是禮貌性地說了一句,目送這人離開,這才彎下自己的身子看著柵欄裏麵扶著牆壁站起身來,朝著自己走了過來的肖令博。

  讓楊闖沒有想到的是,肖令博開口的第一句話:“若是知道我會這麽早落得此地,昨日就不會與王爺你吃酒了,還是多寫上一些有用之物,留於後人。”

  “額……”聞言,楊闖一陣驚愕。

  他知道肖令博灑脫,但卻沒有想到竟是如此灑脫,已經身陷囹圄卻還有心思調侃打趣自己如今的境遇。

  “肖兄,你可好?”楊闖皺著眉頭問道。

  肖令博點頭:“自然是好,想來王爺昨日卻是見到了聖上吧?”

  “嗯,見到了。”楊闖點了點頭,繼而看著肖令博,以一種很是痛心卻又好似看著傻子一樣的眼神望著他:“你怎的能寫那麽一份奏折呢?你這不是自己往火坑裏跳呢嗎?我本以為你隻與我還有車若海談了這件事,怎的連皇兄那邊……”

  話沒說完,卻被肖令博打斷:“我隻是與你還有老車那邊說過,至於聖上那份奏折,卻是我無意所書,最後在一次醉酒才呈上去的。”說著,肖令博頓了頓,搖了搖頭道:“隻是,我為何在此可不是因為那份奏折,更不是因為我與李唐龍朗天的那封信,具體因為什麽,恐怕王爺你心裏也清楚吧。”

  楊闖:“……”

  楊闖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他原本以為自己有千言萬語想要跟肖令博說,可是如今卻發覺好似除了這最後一麵之外,別無所言。

  自此之後,二人恐是陰陽相隔了。

  看著麵色愧疚地楊闖半晌沒有說話,肖令博倒是點頭微笑,率先開口:“王爺你也不必悲傷了,這一切都隻是曆史的車輪罷了,一點一點都會衝刷過去。或許在史書當中,我肖令博是個禍亂朝綱的奸佞之人,但是我自問心無愧,心中所願隻是天下太平,無論哪個國家,隻是希望百姓安康而已,所以王爺不必為肖某而傷心了。”

  聽著肖令博的話,楊闖問著:“難道,這事情就沒有回轉的餘地了嗎?皇兄所顧忌的是祖宗大業,畢竟火戰幾百年來的江山,不能毀在他的手中啊。還有像肖兄你所說的,天下大同才是正道,隻是不同國家之人如何大同?李唐殺過火戰之人,而火戰何嚐沒有殺過李唐的兵?若是一方談降,甚至大敗,其百姓最後隻得是一個階下囚的身份啊。”

  “不不不。”肖令博緩緩搖頭:“王爺你說的不盡然是對的。”

  “什麽意思?”

  肖令博道:“固然剛剛有些地方是對的,就像是兩個國家本就是世仇,何來和平可言。可是王爺你要注意,火戰與李唐幾百年來毗鄰兩邊,時而戰爭時而和平,其中百姓早已因商業往來而聯合一起,更不必說那群早已不把自己當做世俗之人的靈修了。”

  “縱橫大陸的財神聯盟在東南西北皆有分會,他們就是所謂樞紐啊。以他們為媒介,不少人其實早已不看重這國家之別了,所以你所擔憂地並非是一個大問題,或許剛剛開始的幾年來是有些許問題,但皆不是什麽大問題,至少不會讓人命賤如草芥一樣。”

  肖令博一席話,說的楊闖心下一動,張了張嘴又是踢出了一個問題:“那,肖兄你如何確信,此等和平必然長久?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若是李唐當真會統一火戰天星,可未來呢?若是李唐內部出現問題,再度紛亂又該如何?”

  “敢問王爺,為何那兩處海外之國一直是和平狀態?”肖令博突然轉換話題,倒是聽得楊闖一愣,心下盤算還沒有張口回答,肖令博卻自顧自說道:“那兩處海外之國自千年前便被一國而強有力地所凝成一塊,這千年來一直都沒有再度發生爭亂,即使有什麽問題也是快速解決,這其中是何種道理呢?更不必說大陸北方那草原傷了,即使是幾百年前的元蒙,臨靠北海的他們都可以統一那數十個草原部落,中原為何不可?”

  “所謂國敵世仇,或許會被人記在心中,但總會有人因為小恩小惠而放棄,甚至搖尾乞食,充當走狗,這些人自然會幫助穩固皇朝了。”肖令博笑著:“君可曾見現下何人知曉,那海外之國曾癡心妄想所圖我火戰南部?”

  “但……這是委曲求全啊!火戰的基業……不能……”聽著肖令博的話,楊闖心下微微動搖,忽地想起昨日皇兄之言,登時一驚,再度開口說起反駁的話來,隻是說了半句音調卻愈來愈小,最後自己都聽不見自己的聲音了。

  “嗬嗬。”肖令博輕笑一聲:“這哪裏是委曲求全呢?這隻是一種謀生手段罷了,碧陛下所為的乃是火戰之萬古基業,其以帝王的思考方式,角度眼光,站在陛下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畢竟此乃關乎於整個天下的得失,常人何來此等遠大目光而衡量?”

  “隻可惜,肖某乃一介草民,雖身居高位而不敢忘芸芸眾生。若是強迫在下用一個人間帝王的眼光去思量這件事情,實在是強人所難,肖某隻能看見天下動蕩,百姓無一日好過時日,實在可憐,希望戰爭愈早結束愈好,甚至根本不要開始而已。在如今火戰與李唐如此懸殊的實力差距之下,若是貿然開戰,火戰必然會輸得很慘,戰局走向終將會是螳臂當車,自取滅亡,或許在最後火戰會垂死掙紮一番,但絕對會死在李唐與元蒙的雙重絞殺之下!”

  “王爺,你已知曉在下之計劃,日後如何,還請君獨自斟酌了。”肖令博笑了笑,繼而坐回了自己的牆角,滿臉笑意,雖然身處囹圄,但他臉上沒有一絲絲的畏懼與慌亂,仍是當初那一副意氣風發之模樣,看上去格外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