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黃帝陵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0-03-30 16:49      字數:2246
  漢朝立廟唐擴建,到了宋朝把廟遷;

  不論誰來做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祖先崇拜深深刻在諸夏人們的血脈中,曆經千年,永不褪色。

  新安以東五百裏,有座石廟,曾經是遠近聞名的土著拜祭的神廟,山體渾厚,氣勢雄偉,此命名為始祖山,東邊,西邊各有河流淌,綠樹蔥綠,是風水寶地也。

  於泰上任後,便拆修石廟,動用大批人力,曆時一年之久,終於修建了軒轅黃帝陵,坐向不同於帝王的正北朝南或正西正東,而是依照地理環境,背向西北,麵朝東南,與遙遠的神州陵廟相似--“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

  陵廟封土高3.5米,周長48米,環塚砌以青磚花牆,陵廟前有朱訓樘親自下令,碑刻“黃帝陵,人文初祖。”又仿照神州陵廟,設祈仙台,掛甲柏等。

  登陵道,共九十五級石階,寓意為黃帝九五之尊。

  天命四年,四月十五日,這一個日子,三十年多年前,明成祖等人登岸的時候,新安始祖山,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登陵道兩旁,掛滿了赤紅色的旗幟,日月永在,昭昭天命!

  人們穿著明服,肅穆地緩緩登上台階,向著陵廟前的廣場進發。

  廣場四周,一排排精悍的士兵,呈正方形圍住,山上山下,均有重兵把守,以防止有人作亂,當然,相信不會有什麽不開眼的做這樣的事情。

  巳時,大典於黃帝陵廟祭祀廣場進行,峨冠博帶,禮榮肅穆。

  炎黃赤子,衣冠楚楚。

  王淵的心怦怦亂跳,腿肚子虛弱無力,不斷打顫,手心和背後沁出一層冷汗,他屏氣斂息,大氣不敢出一聲,整個人感覺像飄在天空中。

  關內第一次,基本關內所有的明人全都趕了過來,奧,也不對,應該是被拉過來充人數。

  朱訓樘賜封的十九大姓氏,全都派了當家人過來,也帶著他們族裏的一些晚輩參加洗禮。

  王閣老,於泰等官員,還有羅誠一係武將也來參加此事。

  所有參祭人員著統一禮服玄端列隊出發,儀仗開路護行,執幢者執一對黃色幢先行,後隨六名執幡者,全是關外來的讀書人,來自大明皇家學堂。

  幡上書:“祖述軒轅,憲章文武;敬天法祖,慎終追遠;統緒不絕,源遠流長。”

  再後,則為八麵“漢”字旗幟,獵獵飛揚!

  伴隨著宏偉壯麗的雅樂,衝天禮炮砰的炸響,共三十六響聲,象征著新大明建國三十六周年。

  關內人何曾見過這樣的場麵,許多人都瞠目結舌,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

  羅誠也是頗有震撼,這種場麵大氣恢宏,氣氛莊嚴,令人心中油發敬仰!

  整個祭禮遵循周禮複原,采用士大夫三鼎二簋的禮儀規格。

  儀程分為安神,奠幣,三獻禮,燔燎,飲福受胙,退班等環節。

  “維天命四年,歲次癸酉,皇帝謹遣軍機大臣王童陽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繼為君,代天理物,撫有黔黎,彝倫攸敘,井井繩繩,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報......

  殷商後裔,順應天命,重歸諸夏......特遺使齎捧香幣,祇命有司,詣陵致祭,惟帝英靈,來歆來格!尚享!”

  左父也列在其中,小心翼翼地打量,黃帝像比大明皇家學堂的還要奢華,高大威猛,花費大量的黃金打造,栩栩如生,其他關內的貴族叩拜上香後,感覺身體重新洗了一遍,望著黃帝像,血脈中覺得有了一絲聯係。

  而像王淵,王文越等人,更加有了深刻印象。

  本次祭奠大典,以明服,以明禮,以明心,以軒轅黃帝齊聚關內高層人士,凝聚炎黃之苗裔,令殷人複興衣冠,複興禮樂,煌煌天漢,魂歸來兮......

  參會儀式後,眾人如釋重負,王淵摸了一下後背,全濕透了,疲倦的意識湧來,不過他的神情雀躍,為自己能夠參加這次儀式而驕傲自豪。

  而一些關內人比王淵的體會還要強烈,這件事情,就意味著大明新附之地,關內上下,不管是被逼或無奈,都承認了一個事實,他們為諸夏後裔,十九家,外加其他關內人士,共三千六百名被賜予夏人身份,得到了大明朝廷的認可,這些人喜出望外,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

  成為夏人後,有一個很大的好處,他們不用太過於提心吊膽,擔驚害怕,因為軍隊不能無故屠戮和殺害,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他們十分清楚大明的等級觀念了,給了他們夏人身份,說明大明暫時保護了他們的利益,把他們和關內其他人分開。

  大家的歸屬感迅速增強,等下午的時候,蒙堂開學,大家明顯高興很多,第一日就人山人海,貴族們爭先奪後地把孩子送進來學堂。

  至於那些投誠晚的,還對大明抱有敵視心理的人,雖然以前是貴族,現在卻立馬被這群關內人排斥,抵觸,很自然而然把他們歸到了不是一類人。

  翌日,掀起了議論高潮和舉報風氣。

  新夏人拚命地宣傳,大家都是諸夏後裔,至於疫情,是祖先,天神動怒,責怪眾人,隻要跟著大明走,才有出路,才能活下去。

  效果十分棒!

  至於舉薦效果,更超出眾人的意料,將近有一千一百二十二人被舉報,滅門一百零三家,新夏人出力甚多,反抗大明的勢力受到巨大打擊。

  左父暗地裏偷著尋於泰,跪下求情,稟告左佑思一時糊塗,被人蠱惑,做了錯事,特請原諒。

  看在其身份上,左佑思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判處勞役十年。

  也多虧左父反應迅速,次日,操農就率人上門問罪。

  差一點......

  事後,關內風氣為之一正,誰要是說自己不是殷人,那就是巨大的政治錯誤,輕則抄家貶為奴仆,重則死罪這是針對控製的地盤,還有許多部落散落在雨林中,需要各殖民點加油了

  朱訓樘聽後,大悅,並高呼:“真是昭昭天命也。”

  ps:下麵是一個新情節,需要好好構思,還有許多書友說看著模糊,不知道地圖,今晚我大概弄弄地圖。

  最後有一事相求,大家多投投推薦票,寫寫書評,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