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報紙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0-03-22 13:21      字數:2163
  作為此身的第一個女兒,朱訓樘顯得異常喜愛,趙姨娘也從芸妃變成了芸貴妃,賞賜了玉如意,玉蝶,諸多金瓜子,表示賞賜。

  金瓜子是皇宮專用物件,民間不得擅自使用。

  純由金子製成。

  不僅如此,還有各種物件,例如金絲香木嵌蟬玉珠,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紅翡翠滴珠耳環,赤金鳳尾瑪瑙流蘇,金羅蹙鸞華服等等。

  而所生的女兒也被封為崇寧公主,封地千裏,在京北的安倫縣。

  可謂是皇恩浩蕩。

  朱訓樘知道人言可畏,恰逢芸妃誕女,大明地震,在古代來說是大凶之兆。

  漢書記載:“日蝕,地震,陽微陰盛也,臣者,君之陰也;子者,父之陰也,妻者,夫之陰也。”

  史記太史公曰:“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之亂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有地震,是陽失其所而填其陰也。”

  古代一有災禍,人們會很自覺地認為是皇帝或者是朝廷,宮中有奸邪小人。

  帝王也很相信這一套說法,漢成帝建始年間,“日有食之,其夜未央殿中地震。”

  日食和地震同時發生,令漢成帝惶恐不已。

  朱訓樘當然知道這是地殼板塊運動,此時大明的位置應該是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有小的地震十分常見,然而,畢竟老百姓不理解這些。

  為此,他派錦衣衛抓捕散步謠言之眾,從嚴處理。

  他也不能把這些事情攔在自己的身上,下個罪己詔,當然是要推了。

  於是吩咐雀衛,錦衣衛聯合行動,一起鼓吹此乃大明域下,有妖邪亂世,貪官汙吏作祟,有的殷人不服王化造成。

  而後,順勢展開了大清掃運動。

  輿論陣地,你不占領,自有其他人占領,所以,朱訓樘萌生了開辦報紙的心思。

  報紙在唐代就有了雛形,唐代大中進士孫樵曾在《經緯集》中著有一篇名為《讀“開元雜報“》的文章,敘述了孫樵曾“於襄、漢間,得數十幅書,係日條事,不立首末“,且內容以記載和報道皇帝和官僚活動、朝廷政事為主。

  孫樵後將這些內容與編年史《開元錄》進行比較,發現“條條可複“,報道內容有根有據,因此他把這些內容稱為“開元雜報“。

  不過傳播對象是官員,而且是以手抄形式流傳而非印刷形式。

  後宋,明則繼續發展。

  法國十八世紀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也曾說過:“報紙的故鄉是中國。”

  所以,朱訓樘派人叫來一個工匠,是專門印刷書籍的師傅。

  朱訓樘簡單說了自己的想法,隨後看向工匠。

  工匠皺著眉頭,恭敬道:“稟告陛下,若是按您所說,恐怕一份報紙從刻製排版需要耗費大約六天時間,送到各地方也要花費不少時間,這費用可就大大提高了。”

  “需要六天時間嗎?”

  朱訓樘沒想到要花費這麽長的時間,他問了問工匠,竟然發現工匠采用的是雕版印刷,朱訓樘也草略懂一些,他反問道:“可以把各個字先刻下來,然後再組裝再一起印刷啊。”

  朱訓樘表達的意思是采用活字印刷術,他好像記得活字印刷很久之前就出來了。

  誰知工匠搖頭道:“稟告陛下,若是按您所說的方法,耗費的時間還要長一些。”

  “這種方法我們曾經采納過,不過有諸多不便。”

  “它的工序繁瑣且極易出錯,總共分為擺書、墊版、校對、印刷、歸類、逐日輪轉等多個步驟,每個活字都是手工雕刻,不僅浪費時間,還容易造成字跡大小不一,筆畫粗細不一,排字行距也十分歪斜的問題,更重要的一點大明字有數萬之多,根本無法刻製完成。”

  “前人發明後,也曾試過,但後來都放棄了。”

  這有些困難了,朱訓樘有些犯難,不過轉眼一想,十日內大概消息不會失去價值,再說,可以印刷一些天文地理,這總不會失效了。

  “能再縮短時間嗎?”

  工匠望著皇帝的眼神,心中一咬牙,說道:“如果再派一些人,小民保證可以縮短兩日,目前許多人不能識文斷字,所以不能及時的雕刻,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阻礙,若多一些人手,連夜趕製,想必可以加快速度。”

  朱訓樘手指輕輕地在桌子上敲打,說道:“這個方麵,朕會想辦法,你先做一份式樣,朕看看再說,還有一件事,一次大概能印多少份?”

  “差不多有600份左右。”

  竟然隻有這麽點?

  朱訓樘算了算,這600份估計都不夠大臣們的使用,不行,報紙事關重要,必須加大投資。

  “一千兩。”

  朱訓樘伸出手指道:“朕給你一千兩白銀,作為你們的資金,朕要看到一些成果,給我加大人手,還有一些基礎,我要你給我達到最少五千份。”

  “若是你做的好,朕還有賞賜,還有,改進印刷技術流程的匠人,朕商他一百兩白銀,外加美女五名,若是做得好,哪怕廢除匠人身份也可以。”

  工匠立馬連忙叩謝,臉頰上掩飾不住的興奮激動之意,大聲高呼:“謝陛下。”

  “草民必竭盡全力,以報陛下皇恩浩蕩。”

  朱訓樘擺擺手,警告道:“不過醜話說在前麵,別藏著噎著手藝,把手藝都教給其他人,朕不會忘了你們的,這樣吧。”

  朱訓樘斟酌了一下,說道:“帶出八個熟手,朕特開此例,允許其後代入學,若是功勞甚大,可以直接入大明皇家學堂。”

  聽到這些,工匠的眼睛泛起淚花,工匠之身,意味著若無其巨大變化,這一生都為工匠,其子孫後代也為工匠,世世代代不能從事其他活動。

  而朱訓樘這話,意味著打開了口子,允許參加科舉,有了其他的出路,可謂是皇恩,工匠再次叩拜跪謝,比剛才還要恭敬十足,心中暖暖的,他下定決心,回去一定要好好幹,不能辜負皇帝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