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煙草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0-03-22 13:21      字數:2172
  《本草匯言》中計述:“煙草,通利九竅之藥也,能禦霜露風雨之寒,辟山蠱鬼邪之氣。小兒食此能殺瘧疾,婦人食此能消症痞,如氣滯,食滯,痰滯,飲滯,一切寒凝不通之病,吸此即通。”

  清代中醫沈李龍也在《食物本草會纂》中說,煙能“治風寒濕痹,滯氣停疾,利頭目,去百病。解山嵐瘴氣,塞外邊瘴之地,食此最宜。”

  可見,明清兩朝中醫都視煙草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煙草起源有兩種學說,一是美洲,二是華夏。

  在墨西哥的神殿中,裏麵有一塊浮雕,展現了人類最早使用煙草的情景。

  此時的朱訓樘就低頭搓著手中的煙草,旁邊的又長有寬的桌子上,鋪著一層黃布,上麵放著一個煙鬥似的的物件,是一個長管工具,一端燃燒一種不知道的葉子,另一端可以從嘴裏吸。

  根據匯報,這是徹查全國人口時,有一位官員從一個偏僻部落搜查出的東西,那些人說,這是“聖藥”,包治百病,有三種方式。

  咀嚼,嗅,和吸。

  部落的人認為燃燒葉子是產生的濃煙能溝通神明,產生一種飄飄然的感覺。

  當地的官員大喜,嚐試了一番,發現並不能溝通神明,但會讓人精神大振,紓解疲勞,所以連忙進獻了過來。

  對這些,朱訓樘當然嗤之以鼻。

  這明明就是後世的煙草罷了,至於麻醉的感覺,分明是煙草裏的尼古丁起了作用。

  他低頭,輕輕嗅了一下,一股酸辣的味道直衝鼻間。

  朱訓樘用手扇了扇,而後站直,兩手輕輕劃拉幾下,煙草掉到黃布上。

  “這種葉子在定西省是否常見?”

  朱訓樘動了心思,雖然自己不喜愛煙草,但如果自己不推廣,早晚有一天西方殖民者也會推廣,還不如自己先下手為強。

  哪怕吸煙有害健康,也擋住人們對他的喜愛。

  崇禎年間,煙草與米,麵,油,鹽,醬,醋,茶並列。

  不過後來,明朝開始了全麵禁煙政策,原因十分奇葩,有大臣上奏:“百姓到處吃煙,煙與“燕”想通,吃“燕”北京豈非造反?”

  崇禎皇帝聽後,確實不妥,然後全國禁煙,這也導致另一個替代品的出現-鴉片。

  秦良垣道:“當地的官員說,定西省的南邊有一部分都是這種煙草,十分普遍。”

  朱訓樘的眼睛閃爍,這種爛大街的東西,可以說沒有成本,最多花點加工費和運輸費,反而回報很多。

  萬一再加點噱頭,沒準真能吵到天價。

  尤其是古巴的雪茄,號稱是在美麗的處女大腿上包起來的,更加提高了價格。

  拿定了主意,朱訓樘再次斟酌了一下,說道:“派人去定西省好好查探一下,看看這種葉子生存的環境和範圍,然後把那片地方從定西省劃出來,歸內庫所管,至於那些當地的土著,納入錦衣衛的管轄範圍,派他們好好製作這種煙草。”

  封建加殖民,就是這點好,一句話決定了那些土著殷人的命運,成為奴仆,專門加工煙草,而且所有的土地都是他的,尤其是經曆幾次事件後,管控能力強,專製集權。

  原本沒有內庫和國庫之分,現在隨著大明經濟的繁榮,政體,製度的完善,朱訓樘開始建立了內庫,這是私家的寶庫,而國庫嘛則是管大明的錢糧。

  秦良桓記下,然後繼續道:“陛下,這可能會引起當地官員的不滿,那可是一片很大的地方,劃給內庫後,那官員的管轄的地方可就小了很多。”

  “不才剛剛調整完嘛,告訴定西省的官員,再繼續調整一下,至於當地的官員嘛,想必也沒有多少人。”朱訓樘說道:“他們上獻有功,主事人升官一級,佃戶三百,至於當地其他官員,獎賞佃戶一百,白銀百兩,讓他們多配合一下。”

  “是。”

  秦良桓又開始說道:“陛下,定西省還有一件事。”

  朱訓樘伸伸懶腰,說:“又和定西省有關?”

  秦良桓點頭道:“定西省請求設立一個港口。”

  朱訓樘一頓,重複了一遍:“港口?”

  “不錯,定西省海林適合出海,定西省的官員想要加大出海捕魚,全力打造海林。”

  “定西省哪裏來的船隻?”朱訓樘有些好奇。

  自從三十年來此,大明的船隻計劃就擱淺了,不再建造船隻,反而專門把心思放在陸地上。

  他登基後是重啟了建船計劃,這件事他早就忘了。

  在他的理解中,建船是一個技術活啊。

  秦良垣解釋完,朱訓樘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鼓勵船隻的建造,朝廷又增加補貼後,激起了沿海人們的熱情,大大小小的簡易木船快速被建造傳來,大部分都是木頭捆綁在一起就可以出海。

  海林,地勢比較平坦,適合出海,重新規劃省份後,麵對當下情況。

  大明宣布各省市加大建設,三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人口,農業,商業,所以,定西省就想到了漁業,來促進定西省的發展。

  促進船隻行業的發展,朱訓樘喜見其成,不僅不會阻擋,反而要大開便利之門。

  “這件事,朕允了,讓定西省的官員記住一點,這件事要是做好了,朕不吝升官加爵,不僅要捕魚,也要給朕多造船,造大船,造船這件事可以向兵部,器物局尋求幫助。”

  “還有,三年之內海林的稅收,免了。”

  朱訓樘大聲道。

  這可是意外之喜,朱訓樘十分高興,他很清楚,大明的未來,不在路上,而是在海洋上,要想使大明傲立全球,阻擋西方殖民者,唯有靠強大的海軍。

  陸地上,朱訓樘認為並不比西班牙差,更別說,西班牙才能來多少人,大不了比消耗。

  可是,這海軍頗有令人擔憂。

  畢竟,隻有一些簡單的船隻圖紙,不過也多虧了這個時代。

  此時的西班牙和歐洲列強還未發家,也隻是破爛的船隻,這就差不多了。

  朱訓樘十分高興,感覺渾身充滿了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