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中國吹暴論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1-01-28 10:50      字數:2425
  “什麽意思?”

  眾人有些不解,問道。

  什麽叫是或也不是。

  弗蘭克沒有說話,一個人開始說起話來了。

  “這件事情我有些了解。”

  眾人循聲望去,原來是伯來拉。

  出生在葡萄牙的貝拉省,他家是卡斯特羅的大領主,大家族出身,不過這次混入了西班牙的隊伍中。

  伯來拉一直表現平靜,而且是葡萄牙貴族出身,自從上船後,一直沒有怎麽表現過。

  誰也沒有想到他會突然開口說話。

  伯來拉淡淡道:“世界上有兩個大明,咱們去的應該是新大明。”

  “兩個大明,怎麽可能?”

  弗蘭克瞧了一眼伯來拉,點了點頭,開口說話道:“他說的沒錯,所以才會說是或者不是,據我知道的消息,咱們要去的大明和另一個大明都是中國,屬於同樣的人,擁有共同的文化......”

  弗蘭克闡述了一遍。

  眾人才恍然大悟。

  “一個中國就這麽可怕,那若是兩個中國?”一人驚歎,臉頰上充滿了驚訝和淡淡的恐懼。

  弗蘭克輕笑道:“放心,不用擔心,中國有位名人叫孔子,提倡“仁”。”

  “仁”字,弗蘭克用的是漢語。

  不過發音有些蹩腳。

  又用自己的語言說了一遍:“他們的善良,倡導和平,不會輕易主動侵略他人,安東尼說,中國是他見過最文明的國度。”

  看來他們的政策是成功的。

  成功把第一批留學生忽悠了。

  唔,應該是教化成功了。

  我大明本來就是熱愛和平的國家,輕易不會動用武力,我們都是專業的,講究武德,但若有人不講武德,那就沒有辦法了。

  隻能被迫反擊,讓他們耗子為汁。

  鴉片戰爭過後,中國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

  但現在,位置顛倒了。

  應該是歐洲睜開眼睛看世界。

  中葡最主要的早期接觸,是1521年的屯門海戰和1522年的茜草灣海戰。

  當然這是中明的事情。

  兩場海戰,我大萌都贏了,屯門打完之後葡萄牙嚇壞了:我國贏得並不輕鬆,所以打完之後對這夥洋鬼子高度緊張(這也是次年茜草灣打起來的重要原因);而葡萄牙人之前沒被幹翻過,逃回馬六甲之後趕緊向國內求援,怕咱大萌追殺過去把他們在馬六甲的據點端了……

  而另一邊,新大明在東洲大陸把西班牙也幹翻了。

  圍剿科爾特斯,全滅來犯之地,又征古巴,逐步蠶食,通過一步步,又把整個加勒比海擁有,吞下海地。

  南洋“大秦”驅逐葡萄牙,收複馬六甲。

  可以說,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都有些悲慘,沒占到一丁點的便宜,反而被幹了。

  所以明吹中吹市場有了不小變化,尤其是商品覆蓋歐洲市場之後,達到了頂峰。

  其實,我們有時候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

  自由民主的思想源頭在哪裏?

  為什麽歐洲思想貧乏了千年,卻突然爆發,他的基礎在哪裏?

  而更讓人懷疑的是,這些思想有一種莫名的熟悉,許多都能從中國思想中

  找到源頭。

  當然,這是一個合理的推測。

  畢竟,中華思想傳入到歐洲的時間和歐洲思想爆發的時間有著重合。

  不管如何,自馬可波羅過後,歐洲再次掀起了“漢學”潮。

  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出現一位人物——門多薩。

  “16世紀末,西班牙人門多薩寫的《中華大帝國史》一書,是西方第一本全麵介紹中國曆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經濟概況的著作,在歐洲引起轟動。”

  ——文jiabao總理同西班牙文化界人士、青年學生座談時的談話(2009年1月31日)

  門多薩是個西班牙的中國吹,但他壓根沒到過中國。

  當年他跑到西屬美洲殖民地,會見了幾位去過中國的同胞,就把這本吹中國的“大帝國史”寫出來了。

  這本書暴論無數,比如黃帝發明了火炮,送子觀音就是聖母瑪利亞,君主世係從黃帝至今延續了243代等等……

  但問題是,門多薩和那些底層的商人冒險家不一樣,他是能和國王、教宗過上話的,於是《中華大帝國》就成了當年了解中國的官方指定讀物,被譯成了N多文字,在歐洲基督教世界廣泛傳播……

  然而現在嘛,在這條曆史線上,可能會有人搶了他的位置。

  現在在歐洲,這股風開始越吹越烈。

  一些貴族喜歡高檔的絲綢。

  上麵的圖案越來越偏中式,描繪著龍鳳,甚至在繪畫上也開始受到了中國影響。

  現在中國對歐洲的影響,可能比後世還要強烈很多。

  “中國更美麗,更令人神往。印度大部分地區沒有城市,而在中國人那裏則到處是城牆圍繞的城市。”

  “中國人比印度人更為健康。在中國疾病較少,中國人看上去較為健壯,很少看到一個盲人或者獨目失明的人,也很少看到一個殘廢人,而在印度,這一類的人則是屢見不鮮的。”

  “在印度,很多地區是荒無人煙的,而在中國,所有土地均被耕種,全國人口密集。”

  “中國人比印度人好看得多,在衣著和所使用的牲畜方麵更像阿拉伯人。中國人的禮服很像阿拉伯人衣著。他們穿長袍,係腰帶,而印度人不分男女,一律披兩塊布當衣服,另戴金手鐲和首飾做裝飾。”

  《蘇萊曼東行紀》也傳入歐城,弗蘭克也看過這部書籍,上麵記載的是中國晚唐時期,是一位阿拉伯人寫得。

  尤其是然後開始發現印度,對印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神秘的麵紗被揭開了。

  這一比較就能發現巨大差別。

  印度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

  他們有殖民印度的心思,並且已經取得了一小部分成功。

  但侵略中國的心思,早已經被打怕了。

  眾人七嘴八舌,開始幻想在大明的生活。

  弗蘭克笑道:“應該不會讓我們失望,安東尼說,大明的美食特別好,超出西班牙百倍。”

  “真的假的,他們的麵包好吃嗎?”

  弗蘭克:“......”

  歐州傳統意義上主食也就是黑麵包,口感非常差,可以說是難以下咽。

  豬肉在歐洲也是主要肉食,而內髒和下水依舊是餐桌上的食物。比較接近的有黑布丁和蘇格蘭蛋(蘇格蘭蛋用過下水肉末)

  蘇格蘭人會食用羊肚,填充羊內髒和燕麥,甚至剩飯剩菜··········最後拿鹽保存。

  所以說後世歐城人變得矯情。

  竟然以不吃內髒為由,自詡高貴人等.....簡直是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