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假冒使臣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1-01-28 10:49      字數:2299
  你一言我一語,他們用著淺薄的大明語言,圍簇在一起辨認。

  時不時發出驚呼。

  “他們比哥倫布早三十年到達了這裏。”

  一位留學生忍不住驚歎。

  唔,他們拿的是新大明最基礎的教材。

  上麵大概記述了一些事情,講述大明建國初的曆史,刺激而又爽。

  萊波先生換掉一身衣服,起身,看了一眼討論的眾人,向外麵走去。

  他也要探探究竟。

  ——————

  留學生的問題,對於大明來說算不上什麽大事情。

  另一件事情都比留學生更引起朱訓樘注意,那就是墮戶的問題。

  下麵遞交上來的奏折中,提到了墮戶的事情,朱訓樘也是第一次了解到還有這樣的一個群體。

  他們被整個社會所忽視,這不禁讓朱訓樘想起前世的事情。

  每個村子中,都有喪事,而喪事一直被人們所避諱。

  連帶著和有關的工作也是讓人討厭。

  他老家的村子中,有類似的人,一旦死了人,就得有人在前麵扔白色紙錢,而對於這樣的工作,一直有專門的人負責。

  那個男子瘦高瘦高的,小時候家窮,隻好學了這個,結果一生並未娶妻......

  因為無人嫁給他,哪怕是殘疾婦女一聽他的工作也會立馬躲閃。

  而墮戶和這樣的人恐怕性質差不多了,恐怕還要更厲害。

  所以說,這些人的激情很高。

  唔,這對於新大明來說倒是一件好事情。

  朱訓樘翻閱了幾下,墮戶中有一些可以大用的人才,竟然還有好幾個識字的,家學淵源。

  “能否再加快速度,多派一些船隻。”朱訓樘皺著眉頭,按照現在的速度,需要漫長的時間,他雖然有耐心,但是還是希望快一點。

  陸守義彎著腰,恭恭敬敬得。

  “出海的船隻需要選用上好的龍骨,還需要各種材料,而更為缺少的,還是遠行的水手和士兵。”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暫時抽調不出更多的船隻了。”

  陸守義來京敘職了,正好談論一些移民的事情。

  朱訓樘想了想,新大明的力量是有些分散了。

  四處開花!

  但是,移民的問題是事關未來新大明的發展,所以,也需要重視起來。

  印加的問題,也是大問題,不能讓西班牙征服印加,所以也要分出大部分精力。

  有些不好辦啊!

  朱訓樘站起身來,轉身問道:“現在羅浮怎麽樣?”

  侍立在一旁的秦良桓一愣,陛下突然點到了他的名,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他大腦卡殼了一下,然後立馬記起了羅浮,也就是新大明在南邊的港口。

  “目前還在籌備中,還沒有什麽新的消息。”

  “都這麽長時間了,怎麽還沒建好?”朱訓樘冷聲道。

  “派人告訴羅成,加快點速度,一旦羅浮建好,那支援南明島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必須加快船隻建設,一定要給朕提高移民數量,爭取明年翻番。”

  朱訓樘直接製定了高標準。

  陸守義臉色難看,都要哭了......

  翻番,太難了,人間不值得。

  早知道就不來了。

  “愛卿在海林任勞任怨,使得民間欣欣向榮,頗讓朕欣慰,是朝廷之福啊!”

  “你看看這封消息。”

  一位宮女遞給陸守義一封奏折,陸守義有些納悶,不知道是什麽。

  翻開來一看。

  “這是南洋傳來的消息,陸敬仁在南洋幹的超出了朝廷的意外,而且已經繼承了順塔國國王一職。”

  朱訓樘話還沒完。

  隻看到陸守義撲通跪下:“陛下,臣有罪,竟然教出這樣的兒子.....”

  朱訓樘擺擺手:“起來吧,你不僅沒有錯,反而教出一位好兒子。”

  “短短時間內,我大明能夠在南洋不僅打開了局勢,反而進展很快,離不開他的幫忙,至於他繼承順塔國職務,朕和朝廷不會責怪的。”

  陸守義心裏才鬆了口氣,要知道,陸敬仁的做法已經犯了大罪,本來就遠離大明本土,再加上肆意繼承王位,自立為王,簡直是罪無可赦。

  若碰上小心眼的家夥,那小命不保啊,多虧陛下開恩~

  而朱訓樘則是帶有一些後世思想,對陸敬仁的做法反而大力支持,因為繼承順塔國後,立馬實力擴充了幾倍。

  不僅有可靠的地盤,還有人脈關係等等之類的,借順塔國名義,可以發展新大明力量。

  “朕一向有功必賞。”朱訓樘說道:“隻有你陸氏忠心愛國,朕可以保證,以後,順塔國的王都是由你陸氏子弟來當,與國同棲。”

  “這.....這可萬萬不得。”陸守義惶恐道:“請陛下收回成命,臣可擔待不起啊。”

  他的聲音帶有一絲哭意......

  “朕金口玉言,沒有收回的道理。”

  朱訓樘也很樂意來一場君臣同心的戲碼。

  兩人都很知趣的做著。

  陸守義走出宮殿,神情立馬恢複常態,不,還是有幾分笑意。

  “果然賭對了。”

  他走路都輕鬆起來,當時,讓自己兒子前往南洋,一年多沒有消息,本以為可能......但是,一步一步走到了現在。

  陸家因為南洋而發達了起來。

  於此同時,在南洋。

  被談論的陸敬仁則在暗中籌劃更多的事情。

  “這會不會有些不靠譜?已經很久沒有上貢了。”陸敬仁皺著眉頭,一時之間沒有下定主意。

  因為這個事情如果出差錯,那可就熱惹禍上身,連累新大明在南洋的整個布局。

  一旁的儒士扇著扇子,神情輕鬆道:“這個需要大王你自己做決定。”

  這位儒士是大明萬千學子中的一位,不過考了多年也就中了個舉人,窮困潦倒,隻能給別人做個幕僚,寫寫信為生。

  也不知道他從哪裏得到的消息,投奔而來。

  並出了一個主意,讓陸敬仁有些左右為難。

  以順塔國的名義,親自前往大明。

  去大明有什麽益處?

  儒士隻說了一句話:“難道哄騙大明朝臣,還不是理由嗎,想想那些一向自詡為聰明的大臣,還不是被咱們戲耍了?”

  講這些話的時候,儒士滿臉瘋狂的意味。

  陸敬仁:“.......”

  不過,他轉念一想,似乎還有其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