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科爾創《新約》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1-01-28 10:49      字數:2239
  “當然,你們也可以不認自己的身份。”科爾說的話,真是有些毒舌了。

  萊波先生卻對科爾說的話抱有興趣,唔,像一些文藝複習中的大家學者,他們對一切的中國文化都感興趣,中國的東西都受到追捧。

  可能,這就是第一批公知吧。

  他們為中國披上美好的麵紗,對自己不滿的事情,都用一種側麵的方式來表達。

  中國咋樣咋樣,而歐洲咋樣咋樣,反之,結論都是中國好,歐洲不行。

  這樣的結論也具有很大的市場。

  所以當麵對科爾的話語,萊波先生心有些波瀾,但沒有像卡利普森那樣的狂躁。

  科爾露出了淺淺的笑容,溫和道:“信與不信,憑自己感覺,接下來,先安置你們吧。”

  這個話題就過去了。

  不過深深地埋在了留學生的心中。

  幾位留學生到來,新大明隻是以平淡的姿態麵對,也沒有搞什麽虛頭巴腦的東西,讓這些人感受到來自新大明的溫暖。

  普普通通!

  路上有不少的學子,兩兩成對,行走在校園中,充滿了歡樂,並沒有壓抑的感覺。

  他們詫異地望著來客,表現得體,遠遠看了一眼,就過去了。

  卡利普森的目光突然落在了一位少女身上,遠處,一位穿著白色裙衫,腰間圍繞著彩色絲帶,略施粉黛,肌膚白如雪,雙眸深處有著碧色,一頭金色的頭發輸成了馬尾辮的樣子。

  其他留學生也注意到了這一幕。

  紛紛側目而望,露出驚歎和疑惑。

  驚歎此女之美,疑惑女子為何是白人。

  女子正迎麵走來,笑顏如花,簡直就如畫中走來的精靈一般。

  走進前來,依稀能看到少女麵龐上的絨毛,年齡應該不大,散發著青澀的氣息。

  科爾咳嗽一聲,驚醒了眾人。

  在女子經過的時候,微微彎下腰略有些恭敬。

  等女子走後,這群留學生才依依不舍的收回了目光。

  萊波先生也有些動容,沉寂的心也跳動了幾下。

  “剛才那位是?”

  科爾:“那位是婭貝林夫人的侄女,而婭貝林夫人則是我大明陛下的美人。”

  婭貝林既然已投誠,而且這輩子打算跟著朱訓樘了,自然想要固寵,所以不辭辛苦地把自己的侄女也弄到了大明。

  歐洲女性顯得成熟,世界上,她的侄女才剛剛十三歲,卻出落有致,而且還有一點,一般年幼的漂亮歐洲女性,就真如漫畫中的那樣,柔輕軟。

  “什麽,莫非是那位子爵夫人?”

  一人驚呼。

  “你認識嗎?”一位留學生問道。

  “當然認識,婭貝林當年可是我們那裏出了名的美女,後來嫁給了一位子爵大人,後來就不知情了。”

  科爾接過話茬:“不錯,應該就是你說的那位,婭貝林夫人曾經來到大明,一見麵就被我大明陛下所吸引,甘願成為宮中美人,長侍陛下左右。”

  “那美人職務高嗎?”

  “普普通通,也就比普通宮女高一等,要知道,想要成為陛下的女人可不容易,能成為美人,已經是陛下格外開恩。”

  直觀的震撼,更讓人受到衝擊。

  接下來,他們來到了居住的地方。

  說實話,大明皇家學院的宿舍應該屬於充滿了現代氣息,畢竟朱訓樘也參與了不少。

  與後世的雙人間布局差不多了。

  所以,他們就又感受到了大明的強大。

  ——————

  大明皇家學院辦公室。

  “嗯,感覺如何?”

  傅恒坐在辦公桌前,手裏翻閱著材料,上麵基本記載了十個留學生和萊波來到大明以後的所有表現。

  記錄的清清楚楚。

  科爾則做在他的對麵,剛剛闡述完自己引領他們的事情。

  “那位萊波先生對大明抱有好感,但是有幾位學生有一些敵意,不過也剛剛接觸,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傅恒抿了一口龍舌蘭,咂咂嘴:“我剛才已經聽說你向留學生介紹的話了。”

  科爾猶豫道:“我好像說多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傅恒溫和笑道:“不過,你這套理論倒給我一些啟迪,說的話還很有道理。”

  科爾鬆了一口氣,從懷裏掏出一本書,恭敬道:“院長,這是我自己編寫的一本書,想要請你看看,指導一番。”

  傅恒有些驚訝,接過書來。

  “這是我編寫的。”科爾靦腆笑了笑:“我有些不自量力,想追溯一些各地人起源。”

  傅恒來了興趣,閱讀起來。

  剛開始還有些漫不經心,以為隻是瞎寫,但是越看越神情嚴肅,最後拿起了一旁放大鏡,認真看起來。

  科爾就一直坐在這裏等待。

  大約兩刻鍾後,傅恒才放下放大鏡,抬起頭來,神情肅穆,雙眸散發著精光:“這是你寫的?”

  科爾點點頭,試探道:“您感覺如何?”

  傅恒長長出了一口氣:“寫的非常好,讀後茅塞頓開,令人眼前一亮,是我這一月來讀過最好的一本書籍。”

  科爾嘴角上揚,也露出笑容。

  終於沒有浪費這麽長時間。

  這本書裏,科爾以黃帝開始,大致按照曆史線路,粗略的曆史考察,認為黃帝乃是萬民始祖,畫出了幾條人口移動圖。

  基本和今日談話的思想一模一樣。

  而且證據也比較充分。

  當然,書中有許多意淫的地方,錯誤的地方也有不少。

  就和劍橋中國史一樣,主編自己意淫中國的情況,寫的是驢唇不對馬嘴。

  但掌握了話語權,優先推出,也就受到了世界歡迎。

  科爾的書中,再次形成了一套大的框架,把歐洲人也納入了中華範圍,認為歐洲之地,乃是流亡之地。

  具有典型的原罪論。

  認為歐洲人曾在四千年前犯過大罪,被黃帝趕到了歐洲。

  隻有歐洲人贖罪,才能重回諸夏子孫大懷抱中。

  以後世的眼光來看,這就是一本徹徹底底的地攤文學。

  書中,認為諸夏子孫中,漢族人完美繼承了祖上血脈和文化,其他族或者人都受到了世界汙染,或者犯罪而導致汙染了自己。

  裏麵夾雜了一些歐洲的宗教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