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科舉錄取規則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1-01-28 10:49      字數:2270
  “陛下,狗不理包子來了。”

  周婉兒端著一小盤剛出籠的包子走了過來。

  朱訓樘也沒有想到,周狗蛋兒竟然能把狗不理包子做如此之大,竟然都開到了玉京。

  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周婉兒嘴角含笑,托著下巴看著。

  她心裏也萬分高興,自己的弟弟終於有了出息。

  朱訓樘吃了一口,嗯~

  味道不錯,尤其是裏麵似乎加了一種其他材料,和自己想的不一樣,沒有油膩,反而帶有一股濃香。

  看來周狗蛋又創新了。

  “現在他們搬來了嗎?”

  周婉兒點點頭:“今年剛到,全家都搬過來了。”

  “新京沒落了。”

  朱訓樘唏噓不已,不過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哪怕給了新京一個副都的稱號,但大量的人都遷往了關內,現在能保持一定的繁榮已經很不錯了。

  尤其是從關外抽調了大量的明人。

  長夜漫漫,伴隨著煙花綻放,又是一夜好風景。

  第二日,朱訓樘早早的來到了南書房。

  今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朱歸德很快就來了。

  前線的羅成傳來了消息,通往瑪雅到路即將打通,所以朱歸德要動身了。

  “朕已經通知了靖安侯,調遣三百衛隊護送你前往,這次你最主要的任務是讓瑪雅的人們知道大明的存在,大明境內也有信奉羽蛇神。”

  “第二件事情,就是帶回聖女。”

  朱歸德認真道:“臣弟遵陛下旨意,一定帶回聖女,傳播我大明的光澤。”

  朱訓樘:“......”

  不愧是了解朱訓樘得,主次任務立馬換了。

  “來人,去把朕的東西拿來。”

  朱歸德也露出了好奇,不知道是什麽東西。

  “這是朕讓人特意縫製的長袍,希望它一路保佑你平安。”

  這是一件紅色的長袍,背後縫著日月,幸虧這是新大明,否則就會被人說逾越了規矩。

  這是朱訓樘仿照唐太宗賜唐僧的故事而來的,不過不同的是,朱歸德是去傳道。

  “這是朕使用了十五年的佩劍,也一同交給你,替朕把他交給王平。”

  朱訓樘從一旁取下來佩劍,劍柄長時間使用,已經有些灰暗。

  “告訴王平,他沒有辜負朕的期望,古有蘇武,今有王平,他是我大明的英雄。”

  朱訓樘沉聲道。

  朱歸德借過劍,更加感覺這次出行責任重大,這可是聖物啊。

  然後朱訓樘賜宴。

  朱歸德的心暖暖得,吃了一頓早餐,要上路了......

  三百位精銳士兵,朱歸德帶著五位德高望重的祭司,坐著牛車緩緩出了玉京,開啟了奔赴瑪雅的路程。

  “陛下,這是臣總結好的洗禮師規則。”

  朱訓樘接過楊予安的奏折。

  “禮部下設傳道司,設主事一人,全國依照人口分布,設若幹分司,所有的洗禮師都屬於傳道司掌管,官職正八品至正六品.....”

  “......由禮部製定每年的考核標準,洗禮師每三年要重新接受一次審查,依次下去為五年,十年,終身.....”

  楊予安闡述著自己的初步計劃。

  朱訓樘:“這裏還需要加上一條,各地的洗禮師隻負責傳道事宜,不得以任何理由介入官府行事,若有必要時,也需要配合官府進行傳道。”

  楊予安琢磨片刻,陛下這是怕朝廷多出了一個遊離部門,不受管控,他點頭道:“是,陛下。”

  “洗禮師的身份背景呢?”

  楊予安毫不猶豫道:“明人,必須保證是明人,隻有一些特殊的夏人也有資格,若是一些偏遠地區,條件可適當放寬一些。”

  總之來說,不是任何人想當洗禮師就可以當洗禮師的,哪怕他是一個明人,必須經過大明考核。

  朱訓樘沉吟片刻:“可不可以專門建造一所傳道學校,專門培養洗禮師,畢竟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情需要專人來幹。”

  楊予安眼前一亮,對呀,自己怎麽又想到這一點,如果有專門的學校,那審核方式也就方便了很多。

  上了這個學校的人,規模化的培養出來之後,基本都是合格的洗禮師了。

  楊予安拱起手來:“陛下聖明,一番話讓臣振聾發饋,此等方法也隻有陛下才能想出。”

  朱訓樘是想到了西方的神學院,專門培養牧師,它曾經遍布歐洲大地,後來,傳教士們各處休建學校,教授基督教知識,效果極佳。

  大明也可以用它來傳道。

  朱訓樘擺擺手道:“可以在大明皇家學院先設立一個院嚐試一下,成功了再推廣也不遲。”

  “聽說你也派人去關外尋了一些幼童?”

  楊予安道:“是,陛下,關外之地畢竟是咱們大明龍興之地,還有許多忠明之人,關內基礎薄弱一些,臣發現,關外的入學率有些下降,所以想盡可能的為關外百姓做一些事情。”

  前文已經說過,關外不可避免地衰落了,當然這是相對來說的。

  一些大明有識之士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這幾年來,有些名人也有意識的朝關外投資,以減緩“祖地”衰弱。

  楊予安就是想趁這個機會,做一些事情。

  招募洗禮師僅針對於關外子弟。

  畢竟怎麽來說,對關外人的感情深厚。

  朱訓樘也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可是這是曆史大勢,無法靠人力扭轉,關外可能以後也就新京和海林強大,洗納所有的資源。

  這和後世北方缺少實力強的城市一樣。

  對於楊予安的做法,朱訓樘也比較支持,畢竟那是自己的老底子。

  朱訓樘話鋒一轉:“馬上就要科舉了,你的責任可不小。”

  楊予安遲疑片刻道:“這是大明入關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範圍內的科舉考試,臣有句話不知可說不可說。”

  “那就不用說了。”

  楊予安愕然。

  朱訓樘繞過案子,坐下。

  “什麽事情?說吧。”

  楊予安緩緩道:“臣以為,以前的標準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情況了,而應該根據地域和身份來錄取。”

  以前在大明關外的錄取標準完全是按照身份,現在楊予安卻又提出了地域加身份的標準。

  朱訓樘對這一套十分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