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移民之辯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1-01-28 10:48      字數:2229
  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若說大明第二個五年計劃,最大的新聞就當屬於王允仁提出的重返中原計劃。

  昔日倉皇而逃,如今大明蒸蒸日上,雖說與中明相比,肯定大有所不如,但如今新大明自身實力也不算太弱,所以,他提出派遣船隻遠航,尋找“家”的方向。

  這個倡議一出,立馬得到了眾人的支持。

  哪怕明麵上漢殷之間已經有了平等的趨勢,而且啟用了許多殷人當官。

  但不客氣的說,這些人占據基本都是底層小官,人數並不多,大明人牢牢控製了大明的方方麵麵。

  占據高位的大明人多為第二代移民,仍對父輩口中所說的大明充滿了向往,並且認為本來自己應該擁有一個更好的位置,掌管更多的地方。

  而不是落荒而逃,在這愚昧的地方重建大明。

  不管是文官武官,還是各大派係,在這個問題都有共同的想法,那就是重新開辟航道,探尋回中明的道路。

  這個意圖不關乎貿易,不關係黃金,用高大上的詞就是“夢想”。

  所以,當這個計劃成為了強烈的政治需求,你可以想象有多麽大的威力。

  從各個官員臉色紅潤,情緒激昂就可以看出。

  大殿中,正在激烈討論航信的可能性。

  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當內部擁有相同的想法是,爆發的威力是無法讓人無法想象的。

  打開這個思路後,沒有任何一人敢提削減軍隊開支,尤其是海軍和港口的投資,甚至有官員提出,為了開辟到達中明的航線,他個人願意無償提供五百兩白銀。

  然後畫風就變了。

  “臣願意拿出所有的家當,投資海軍建設。”

  當一位老臣顫顫抖抖地走出來,說話都不利索了。

  “老臣也願意。”

  有一位老臣站了出來。

  隨後,又有幾位老臣站了出來。

  這些老臣都是僅存的第一批移民,曆經三朝,平日裏不發言,就是重做吉祥物的人物,已是閑職,往往被忽略的存在。

  沒想到今日卻站了出來。

  若說誰對“戰略轉移”這件事情耿耿於懷,可能這些人感受最深了。

  “臣也願意。”

  嘩啦,一大片,大明群臣紛紛跪下。

  好好的二五計劃,就成了現在的情景。

  朱訓樘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心情複雜多樣,深邃的眼眸仿佛穿越了空間,看到了另一片大地上的情景。

  這是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代表著整體大明人的心願。

  當然,這裏麵還是時間尚短,等過幾代,那時候的大明人是何樣的表現,肯定有所不同。

  朱訓樘沉聲道:“列祖列宗之誌,朕斷然不敢忘,眾愛卿都同意此事,朕豈會拒絕,朕登基以來,夙興夜寐,時念故鄉,哪怕路途多麽遙遠,開辟航線的道路有多麽的困難,朕有生之年,也要重新開辟航線,找到前往中華源地的路線。”

  “眾愛卿皆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頂梁支柱,至於捐獻一事,可不再提,這些錢財我大明還是能拿得出。”

  ......

  由於這件事情,大朝會多開了幾日。

  南書房。

  “既然是愛卿你提出來的,那你給朕想想辦法。”

  朱訓樘把足球踢給了王允仁。

  “國庫接下來幾年裏,能拿出多少銀兩來支持西行?”

  秦良桓立馬道:“稟告陛下,戶部那邊說,如果整體形勢好的話,能有三萬兩白銀富裕,若是不好,可能還會有些虧損。”

  第一個五年計劃,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階級差距更大了。

  而且以前是大明人和殷人之間的差距,但是短短時間內,大明人之間也拉開了不小的差距。

  所以,在製定二五計劃時,朱訓樘采取一些措施,盡量提高普通殷人的待遇。

  而從哪方麵表現呢。

  那肯定是基礎設施了,這是實打實的表現。

  一五計劃時,已經修建了大量的道路,但相比新大明龐大的人口來說,還是不夠。

  城池修建的也不多,尤其是南邊,還有玉京,東海岸中間的大部分區域,城池數量極少,許多人還是傳統的部落形式。

  發展中的問題隻有在發展中解決。

  財政困難,不能單靠節流來實現。

  一個好的方法就是加大基礎投資,提高經濟,充分挖掘隱藏市場,把普通殷人從普通部落,或者雨林拉到人類世界,提高他們的消費,從而促進大明經濟正常運轉。

  若是大部分財富全都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裏,大部分人沒有享受到發展的紅利,不僅矛盾重重,而且前途是悲觀的。

  典型代表就是西班牙,這個殖民日不落帝國,得到的黃金資源全聚集到西班牙貴族的手裏,沒有惠及普通百姓,這是沒落的重要原因。

  王允仁:“臣聞前段時間東海岸發生了幾起海戰,才有此策。”

  他邁開幾步,來到黃金地球儀麵前。

  指著它認真道:“咋們生活的地方,也就是陛下您常說的地球,它是如此之大,各個國家星羅棋布,有多少的異族消失在曆史上,近的不說,兩漢時期的匈奴,零星族人逃竄西方,三國時期的烏恒被曹操所滅,還有契丹,突厥,回鶻,黨項,羯族,哪一個不是落得悲慘下落。”

  “這些種族哪一個沒有輝煌的時刻,巔峰時期甚至壓我華夏一頭,我思來想去,為何我中國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反過來消滅他們,臣覺得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多。”

  “人多地廣,縱深就深,所以才有了衣冠南渡,保住了漢人一絲運脈,正因為人多,所以就能調用更多的部隊和人馬,對周圍形成壓倒性優勢,就是因為人多,所以隻要一息尚存,就有反擊的機會。”

  王允仁臉頰漲紅,慷慨激昂,聲音響徹南書房。

  “可是,陛下您現在所做的,正在瓦解我們的優勢。”

  王允仁深吸了一口氣,直視朱訓樘道。

  “王尚書此言不妥,陛下所做的明明就是鞏固我大明地位,何來瓦解一說,我大明文化博大精深,難道不能同化這些殷人嗎?”

  秦良桓反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