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山海天神譜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1-01-28 10:48      字數:2254
  這些朱訓樘早有準備,畢竟黃冊庫官員可不是等閑之輩,實在是阿茲特克文明有太多點可以和華夏相聯係。

  山海經一卷中,《大荒北經》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誇父。後土生信,信生誇父。誇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穀。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

  “後土生信,信生誇父”。

  而這個“後土”正是炎帝的子孫,《海內經》:“炎帝之妻…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生公共,公共生後土。”

  這哢哢哢一頓神奇操作,就聯係起來了。

  誇父逐日,也就變了。

  阪泉之戰,黃帝炎帝大戰,炎帝落敗,誇父不是一個人,而是指的誇父族,族長被殺,部落遷徙,自然要跟著逐日,跟著太陽神而走。

  阿茲特克酷愛太陽神,和誇父族對於炎帝熱愛程度一樣,所以就解釋了。

  炎帝是太陽神,眾人都是誇父族的後裔,嘚,又多了一個證據,誇父族東渡,殷商東渡,證據越來越多了。

  而且誇父族以蛇為圖騰,阿茲特克也是如此,羽蛇為信仰。

  這就是天意,這就是鐵證。

  而且阿茲特克神話裏也出現了月宮,月兔的場景,這不就是嫦娥嗎,至於其他的什麽神,全都變成了神話故事裏的神仙,雷神,風神等等。

  羽蛇神自然是龍了。

  所以等朱歸德打開陛下送的書籍,立馬震驚了,這.......

  服了!

  朱歸德深信不疑,有了這個,就可以盡情的“革命”了。

  第二日,他召集所有在任的祭司,統一傳達“天神”之意。

  看守的有朱歸德的一百零八位護衛,還有少量明日人護衛,一起虎視眈眈地看著眾位祭祀。

  “昨日,我拜祭羽蛇神,神傳達了旨意,並告訴了我一些消息,我覺得十分有用處,特向大家說一下。”

  朱歸德麵帶微笑地瞧著眾人,而後把自己想好的見聞一五一十的說出來。

  就是朱訓樘給他書中所言。

  祭祀們的表情從淡定到灰暗,持續時間不到一會,屋中一片死寂,有一道道局促的喘息聲。

  他們被朱歸德驚世駭俗的說法所震驚

  竟然多了兩個祖先!!!

  朱歸德左拿《扶桑東渡》,右持《山海天神譜》,雖然祭祀們不認識字,氣勢反正出來了。

  有的祭祀眼冒火光,原本阿茲特克天神眾多,人人平等,可是由朱歸德這麽一說,有的厲害,有的低級。

  他們對於扶桑東渡關心的不多,對祭祀神卻異常重視。

  “大家都認識我,我理應接過我父親的位置,當大祭司,管聯盟所有祭祀事宜,剛才這些話,均是羽蛇神托夢告訴我,你們豈敢不信嗎?”

  朱歸德氣衝衝道。

  其他祭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沒有一個人發言,主動開口說話。

  還是一位年邁的老祭祀顫顫巍巍得一陣風就能帶走的模樣。

  “你當大祭司這件事情,我們都沒有其他意見,可是,這祭祀之事,涉及千萬民眾,若是貿然變動,恐怕會出事端吧。”

  有人帶頭,其他人紛紛響應。

  “大祭司,這不符合咱們習俗啊,不是各自掌管各自的,這不挺好嘛。”

  “就是。”

  朱歸德淡淡道:“我又沒說廢除,羽蛇神說這是他的旨意,大家信奉的神隻是換一種說法而已,必須把這一套給我實行下去,若是不應的話,那就撤掉你的祭祀之職。”

  “若是大家同意我當做大祭司,那我這點權利還是有的吧。”

  敢不答應嘛,旁邊虎視眈眈的士兵,經過兩次戰亂,敢於出頭的全都早死了,若不是牆頭草,懂得局勢,哪裏還會活這麽久。

  “這.....”

  有人犯難,不知如何是好。

  朱歸德沒有給他們思考的時間,直接快到斬亂麻道:“就這麽做吧,三個月之內,我要看到所有的部落找到自己的神,必須登記在冊。”

  朱歸德拍拍書籍,然後指了指六大護法:“想找到自己對應神的故事,找他們。”

  此時六大護法已經有了地位,畢竟是大明的助手,所以曾經被奪取的土地人口奴隸,又被奉還了回來。

  朱歸德一方,擁有了不小的實力。

  朱歸德的意圖就是把阿茲特克所有的神和朱訓樘給他的山海經記載的神對應上,以表示全是他們祭祀的神就是大明的,也是諸夏的。

  他們自然而然是大明的人。

  至於真假?嗬嗬,無人敢明麵質疑。

  原本想全部廢除,可是這樣改革的力度太大,所以隻好換一種方法。

  逐步把阿茲特克的傳統逐漸改變。

  天命五年一月份。

  朱歸德在府庫,庫伊特拉華克,一係列貴族,祭司們的見證下,正式成為大祭司。

  大祭司是整個聯盟的祭祀管事人,自然而然有闡述祭祀道理的權利。

  最大的羽蛇神神廟就在京城,朱歸德上任第一件事情,便是對羽蛇神進行改造,按照大明龍的樣子,進行修正。

  所以許多信徒來到神廟時都覺得有些奇怪,不過這是大祭司的命令,大家當然信“權威”了。

  他們回去之後紛紛提出質疑,為何自己部落祭祀的羽蛇神與神廟中有所所差別。

  在朱歸德的命令,和下層無知民眾的推動下,持續很長時間的羽蛇神終於變了樣子。

  羽蛇神也蛻變為龍。

  各地祭祀也紛紛認清形式,為了避免丟掉祭祀的位置,和不吸引大明的關懷,京都周圍逐漸掀起認祖歸宗的熱潮。

  曾經阿茲特克人民祭祀的天神逐步變成了大明的雷神,炎帝,風神等多種神。

  自由的“燈塔”變了,其他的地方也跟著變,這就是自上而下的威力,猶如一個浪花濺起的漣漪,向四周延伸。

  “換神計劃”成功了!

  而且神的有關故事也變成了山海經等多種神話故事。

  比起阿茲特克,顯然華夏的故事更有趣,也更有意思,所以,過程十分順利。

  這隻是第一步,輪到《扶桑東渡》

  出馬了,如何讓大家信服自己是殷人呢?

  另一個計劃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