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扶桑東渡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0-03-03 23:26      字數:2205
  使團的消息沒有傳來,反而北疆傳來了消息。

  自北伐戰爭開始,商王一路勢不可擋,短短幾個月內,斬殺、破獲的部落人數超過數十萬人,跨越數萬裏。

  據小道消息,一路上到處都是俘虜和女人,每個士兵腰帶上,肩上,到處掛滿了戰利品。

  而且,北疆的勢力大大擴充,在征戰的過程中。

  商王找到了一個富裕肥沃的地帶,據說商王已經有換“首都”的意願。

  果然,謠言不是空穴來風。

  天命元年三月。

  商王送來一封奏折,請求擴大封地,將所得的區域納為封國。

  交換條件是將北疆的韶峪交移大明。

  韶峪地理位置相當於函穀關,跨過韶峪,地形開闊平坦,一路可直達京城,沒有任何天險可守。

  如果不是商王人數過少,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商王也不至於“敗於”京城,返回北疆。

  商王願意將韶峪叫出來,目的顯而易見。

  這是在朝廷宣示,他沒有意願與中央作對交鋒,已下定決心向北發展。

  對於商王的要求,朱訓樘沒有猶豫便答應了。

  這是一舉二得的事情,不僅可以避免大明內亂,生靈塗炭,也保留了大明的有生力量。

  也可憑少數精兵扼守韶峪,從此北疆無患。

  西鄰太平洋,憑目前的行駛,無憂!

  南起高山,天塹阻擋南來之敵。

  成四方安全之勢,如果就這樣下去,估計也能熬個一二十年,樂樂悠悠的享福。

  曆來,每當中原王朝到達外無強敵,疆域擴張到極點,便失去了動力,開始滋生奢靡之風,形墮落之勢,開始進入衰敗。

  如果沒有外來勢力幹擾,可能會漫長一些,但一旦有外敵,內因外因共同作用下,那國祚…….

  商王請示之事,在民間並未引起太大反響,不過對一些用心人來說,徹底斷絕了他們的小心思。

  國家風調雨順,雞皮蒜毛的小事由內閣,軍機處處理,朱訓樘能夠處理的公文並不多,就這麽漫長的等待也極其枯燥。

  黃冊庫,是大明檔案存放之地,裏麵存儲著各種各樣的儒家,佛家,道家,等百家經書。

  更有一些土地,稅收記錄,古代劉邦蕭何入關,第一時間內就是保留秦朝留下的文書記載,這些文書檔案為大漢執政起到了重要作用。

  黃冊庫設有大學士一名,官秩一品,專門研究各種學術,各地的教材也是由黃冊庫官員歸納總結得到的。

  黃冊庫對於新大明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找到有關記錄了嗎?”

  朱訓樘左瞧瞧又看看。

  黃冊庫官員大約有二三十個,房屋用具十分講究,整個殿中光線略有些暗淡,有一股莊重的氣氛,似乎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紙香。

  一位白發胡須的老頭和一個張著一縷小胡子的中年人陪同著。

  老人是黃冊庫的主管,是大明現存威望最高的大學士,人稱張老。

  張老神情淡然,搖搖頭:“沒有任何線索表明土著就是殷人。”

  “除了麵貌和咱們有些類似,外加先秦詩經曾有過“相士烈烈,海外有栽”這麽一句詩句,其他再無線索。”

  “當然,也可能有其他的證據,但老臣翻遍了帶來的所有書籍,也未曾發現任何聯係。”

  說當地的土著是殷人,這是占據大義,也為入關做好名義上的準備,但是也不能說是殷人就是殷人,近些年來,文化快速發展,有些殷人開啟了明智,其中也不乏精明聰慧之輩。

  他們恐怕都會有一個疑問,到底他們是不是殷人,雖然這個心思掩藏在心中,不敢有一絲透露。

  但也必須盡早把殷人這個名號準確牢固的確定下來。

  否則這可能是個禍害。

  朱訓樘心中安嘀咕道,早知道如此,怎麽可能是殷人,難道就因為象形字?

  這個也太不可靠了吧,象形字,就是按照景象描繪,化簡而成,難免有的地方不謀而合,所以有些相近罷了。

  憑土著的信仰?

  這個,倒有些道理,土著的信仰的是雨蛇,倒和華夏的信仰龍有些相似,但也有些虛。

  朱訓樘背著手,輕輕道:“難道真的沒有嗎?”

  張老一臉淡然,而身旁的中年男子瞧了一眼張老,隨後咳嗽一聲,掛滿笑容道:“陛下,通過黃冊庫人員的精心努力,為了早日讓殷商文明重歸大明的懷抱,臣等人認真編寫了這本書。”

  朱訓樘繞有深意的看了看兩人,接過書,映入眼前的是四個字“東渡扶桑”。

  扶桑?

  朱訓樘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這和日本有什麽關係,懷著好奇心,朱訓樘翻開了書籍。

  過了大約半刻鍾,朱訓樘長呼一口氣,略讚歎道:“你們讓朕大開眼界,原來土著是殷人後裔啊,朕非常欣慰,長達兩千多年,殷人再次回歸諸夏文明,實乃慶事。”

  “把這本書列為各地學堂必修教材,每年考核不及格者不得升學。”

  中年男子連連點頭,臉笑開了花,而張老雖然沒有大小,但眼眸和挺翹的長須也掩蓋不住興奮之意。

  扶桑東渡,大意講的是武王伐紂,攻破都城朝歌,紂王於鹿台自焚。但此時,攸侯喜統帥的十萬大軍主力,林方、人方、虎方等十五萬人及涕竹舟、涕竹筍等,突然全部失蹤,下落不明。

  大明涉滄溟千萬裏,到達美洲,發現美洲土著與殷人極其相似。

  有幾點很重要的證據。

  第一,殷商善用青銅,美洲土著也建造了類似的青銅,相貌和華夏人很類似;第二,也就是象形字,這本書中將象形字列為華夏獨創,天下獨一無二,美洲土著有類似的字跡,那就確信鑿鑿,他們就是殷人。

  第三嘛,美洲土著跟華夏人一樣喜愛玉器,玉器上的虎頭圖案和商朝玉器上的虎頭圖案,驚人地相像。

  重重的證據表明,當地人就是殷人後裔。

  又扯了一堆詩句,一看就有破綻。

  朱訓樘十分懷疑是張老等人辛辛苦苦偽造的詩句,還有華夏曆史記載,扶桑位於神州東邊,而美洲就在東邊,那結合古籍扶桑記載。

  沒錯了,扶桑就是美洲,土著就是殷人。

  倒也能自圓其說!

  朱訓樘不管其真假,能夠忽悠大眾就行,說的人多了,大家都信了。

  要是大明一直強盛,有外人揭露,恐怕不用人出手,殷人就會群起而攻之,畢竟,這是人之常情。

  後世中也有不少黃皮白心的人嘛,非要弄個混血,祖上有個非洲血統都能扯半天,其本人也心知肚明。

  “扶桑東渡”一書,也徹底奠定了殷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