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玉墜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0-03-03 23:26      字數:2080
  商王退去,大明也避免了硝煙四起。

  它也意味著大明的對外戰爭也即將悄然打響。

  自此,商王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北伐戰爭”,而朱訓樘所代表的大明中央勢力也正式開始了“入關運動。”

  從地圖上看,兩道箭頭分別向北,向東插去,給這片古老大地帶來了嶄新的曆史。

  距離商王離去已經十餘天,京城是愈發的繁華,不過與以往不同,京城內湧入了許多新的麵孔,一些殷人部落的首領受大明天子詔令,前來覲見。

  朱訓樘站在夏宮的眺望塔上,微風拂麵,他的神情淡然,俯視著地麵,淡淡道:“來了多少部落?”

  郭威小心翼翼地抬頭瞄了一眼朱訓樘,他隻感到神威莫測,恭敬道:“回稟陛下,在籍部落共三百零八個,其中有五十三個部落由於天災人禍已經消失,目前來了二百三十三個部落,其中還有十八個部落正在途中,剩餘還有四個中型部落沒有反應。”

  朱訓樘平淡道:“是哪四個部落?”

  郭威早已弄的清清楚楚,快速回道:“危方部落,原本這四個部落曾是同一部落,不過十年前作亂,大明鎮壓了它,危方部落人數眾多,且多居住於山林之間,極不易消滅,故先帝將之分為四個部落。”

  朱訓樘皺起眉頭:“這幾個部落位於哪裏,不會是東部吧。”

  郭威:“陛下猜的沒錯,這四個部落正位於最東部,同九羌部落,東犬部落,三陌部落共同占據了入關的必經之所,據探子回報,這些年這四個危方部落早已起了不臣之心,不僅違背了當年的推恩令,而且同九羌,東犬,三陌部落勾結在一起,大明多次向關內派往的使者,也都被他們殺害。”

  推恩令,雖然名稱與漢朝時政策相同,但內涵卻變了,少數人控製大多數人,恐怕都有一種危機感,生怕哪一天被推翻,大明也是如此,因此,大明對一些大型部落實行嚴厲的推恩令,規定部落每戶人家隻許生養兩個孩子,每年會有專門官員進行查看,一旦超過數量,部落供奉加倍,重者族長處死!

  所以這些年來,大明疆域內人口與剛來時人口差不多,大明人口增長的背後是殷人部落快速消退。

  不過,殷人還是太多了,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大明域內仍還有一百萬人口。

  朱訓樘輕聲道:“最後通牒一次,再無反應,就徹底鏟除吧。”

  郭威:“是。”他說完又從懷中掏出一本書冊,而後匯報道:“陛下,臣已大概統計了一下夏人的數量,足足有十萬之眾。”

  朱訓樘扭頭道,麵帶詫異:“有這麽多?”

  郭威臉色有些發紅,他也沒想到夏人有這麽多,這也說明了一件事,基本上每個大明人都做了負心郎,否則也不會有這麽夏人。

  朱訓樘隻是略有些驚訝,沒想到還是低估了,他轉身做到椅子上,輕輕端起一杯茶,小酌一口:“人多好啊,發布詔書吧!”

  郭威有些猶豫道:“陛下,非我族類,其心必誅,一旦放開了口子,恐怕大明的根基不保啊。”

  朱訓樘沒有回答,反而轉身道:“小五,你認為呢?”

  小五是朱訓樘的貼身侍衛,自小陪著朱訓樘張大,也是他親自趕往南方,率領大明赤騎解救了京城之困,也因此被賜國姓朱。

  小五摸了摸頭,清秀的麵孔有些靦腆道:“郭統領的擔心也是對的,不過我覺得大明的根基不會動搖,反而更加牢固,陛下曾說,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夏人身上大多留著大明血脈,天生崇拜大明,可以吸取裏麵的人才為我大明所用。

  而且我大明有大明赤騎,可以掃蕩一切敵人,擁有先進的書籍和知識進行教化萬民,這好像是陛下所說的文化軟實力,雙管齊下,夏人就會為大明盡忠。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殷人數量眾多,如果把夏人也一概認為是殷人的話,不利於大明統治,分而治之,兩方互相製衡,大明才能更好的發展,並且此次入關必將出現損傷,利用他們也可以減少大明兒郎的損失。”

  朱訓樘露出一絲笑容,說道:“看來這麽多年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郭威也是沉思片刻,說道:“朱統領一番話,令郭某豁然開朗。”

  他轉身麵朝朱訓樘,恭敬道:“臣愚鈍,竟不知陛下之良策,今日一番話,令臣心悅臣服,大明在陛下手中必將再創輝煌。”

  朱訓樘擺擺手道:“郭統領不用自謙。”

  這時,西大街突然出現騷亂,打斷了幾人的談話。

  郭威心中暗罵道,也不知道出什麽事了,千萬不要惹皇帝動怒啊。

  朱訓樘吩咐道:“正好今日無事,走,去看看熱鬧。”

  “是!”

  西大街殿前,一名穿著貂皮的大漢,身高八尺,頭上戴著亂七八糟的頭飾,脖頸後麵畫著奇怪的圖像,他正吱吱呀呀地說個不停,臉頰上露著恐懼和擔憂之色。

  旁邊還有一個少年,他一臉高傲地看著大漢,對大漢也吱吱呀呀

  地說個不停,周圍有眾多人圍觀,大明,殷人都有。

  這時,禁衛軍趕到。

  王苛皺起眉頭,望著眼前的一幕,心中咒罵道,又是這群蠻夷之輩,真他媽惡心,如果不是上麵反複警告不能隨意執法,老子一定幹死你們。

  “發生了什麽事?”

  少年立馬變得謙遜起來,微微彎著腰,笑嗬嗬道:“官爺。”

  王珂仔細掃視少年一番,見他穿著得體,想來是大明人,態度變得溫和起來:“發生了什麽事?”

  少年一手指著大漢,一邊說道:“這個殷人走路不長眼睛,故意碰撞了我,導致我的玉佩爛成了兩半兒。”

  他故作可憐兮兮的樣子,還向眾人展示了一下碎玉佩,王珂瞧了一眼,心中有了大概,沉聲道:“你想怎麽辦?”

  少年說:“這個殷人必須賠償我一件等值的東西,隻要他把手裏的玉墜給我,此事我就不追究了。”

  大漢也發覺事情有些不對,急的滿頭大漢,他突然蹦出磕磕絆絆的聲音:“是..他..想.搶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