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朱趙共天下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0-03-03 23:26      字數:2047
  此宮女身材窈窕,臉蛋清純可愛,讓人心生憐愛,如果放在後世肯定是校花級別的人物,然而如今在他麵前卻是唯唯縮縮,生怕觸怒了他,一副小綿羊的目光令朱訓樘的心微微一蕩。

  剛才無意間的揮舞打在了她的身上,小宮女忍著疼痛,不敢說一句話。

  朱訓樘說道:“你是哪裏人士?”

  小宮女美眸眨巴了幾下,發覺朱訓樘的話語中沒有惱怒之意,心神放鬆了一些,輕聲道:“奴婢乃京城人士。”

  小宮女隨後又補充道:“我是夏人,自幼跟隨舅舅在京城生活。”

  朱訓樘應了一聲,換了更舒服的姿勢,小宮女輕輕移動柔軟的嬌軀,身軀有些繃緊,她偷偷瞄著朱訓樘的臉龐,光滑的額頭上沁出一層細汗,生怕自己的身份遭到厭惡。

  目前全大明域內大致可分為三種人,大明人,夏人,還有亂七八槽,成分複雜的殷人。

  之所以稱殷人,是多方麵因素造成,方便同化!

  夏人是這些年才出現的,他們即可以說是大明人,也可以說是殷人。

  成祖繼位後,大明倡導武風,麵臨孱弱的殷人,大明所向披靡,大明人的榮譽感快速膨脹,也導致一些人犯了諸多惡行,例如肆意搶掠殷人女子,最主要的問題是隻發生關係,不管其女子。

  畢竟每個大明人可以獲得的殷人女子太多了,再聖母的人也免不了花花腸子。

  大明王朝為了肅正清源,做了不少措施。

  然而,治標不治本,許多類似的情況仍在繼續發生,有許多殷人女子生了帶有大明血脈的孩子,但是這部分孩子到底是大明人,還是殷人,這誰也不清楚,除非能認祖歸宗,由大明人出麵擔保,在經過考察後便可成為大明人。

  因此,這部分人群在官方的公文就被稱作夏人,比殷人身份地位強一些,他們成為大明人的幾率也高上不少。

  朱訓樘心中有一些想法迅速萌芽,大夏之人怎麽也比殷人關係親密,未來征戰的話,肯定會有損傷,為了保持大明至高無上的位置,必須確保漢族兒郎威懾力,他的目光微微閃爍,看來必須要提高城外灰軍的地位了。

  雖說明成祖英明神武,但畢竟受到時代的限製,對於異族還是保持著巨大的警惕之心,灰軍基本上由殷人組成,但隻是散養,從未發揮過作用。

  朱訓樘輕輕感受手心內的絲滑,目光越來越亮。

  初步想法的輪廓已經成型,先商王,後入關!

  入關,殷人夏人是主力,大明人是領導力量。

  朱訓樘想通之後,身軀猛地起身,雙手一摟,懷中便多了一位嬌弱可愛的女子,夜深人靜,是時候為大明的進步做出貢獻了!

  ……

  平興關,一座軍營駐紮與此。

  山坡之上,一位身著淡紫色明服的中年男子正眺望遠方,前方是一望無際的寬闊平原,草長鶯飛,此時卻散發著肅殺之氣,整齊的軍營,來回巡邏的將士,一股硝煙正彌漫開來。

  “此地乃是大明龍興之地,當年就是在這平興關,成祖率領著五百將領大敗殷人數萬之眾,一舉奠定了大明王朝,當年本王曾有幸見證這一曆史,至今回想起來仍心潮澎湃啊!”

  旁邊一位儒士捋了一下長須,微微笑道:“相信王爺此次也會馬到成功,登上寶座!”

  這兩位就是商王,還有商王最信賴的謀士徐溫。

  商王身高魁梧,雙眸炯炯有神,整個人無比威嚴,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有王霸之氣。

  “當年本王為大明征戰沙場,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是老大當上了皇帝,本王一定支持,但憑什麽父皇將皇位傳給了老二。

  論軍功,帶兵打仗,他樣樣不行,論治國之道,老二更是保守至極,更不用家世了,本王母妃乃是名門望族之後,老二的母妃卻是區區一個宮女,如果不是他比朕出生的早了片刻,怎麽會壓在本王的頭上。”

  商王扭頭道:“趙士昌怎麽說?”

  徐溫微微躬身道:“先帝曾曰,朱趙共天下,可是,先帝建國之後並沒有履行諾言,所以隻要王爺你答應當年的約定,趙家必鼎力相助!”

  商王嘴角露出一絲冷笑:“朱趙共天下,哈哈哈,真是笑話,江山有能者居之,趙家雖是宋朝皇族之後,但天性懦弱,否則也不至於讓我大明驅除韃虜,拯救萬民,都這麽長時間過去了,還抱著這麽不切實際的思想,怪不得這麽多年隻能蝸居在南洋小島,要不是父皇仁慈,願意拉他們一把,他們早晚會消亡在曆史長河中。”

  徐溫微微躬身道:“趙家畢竟為大明建立做了不少貢獻,而且最主要的是大皇子母妃出聲趙家,這麽多年來雖說隨著大皇子的去世,實力大大不如從前,但還是有不少的力量,趙家隻要同意出手,就能對京城形成包圍夾攻之勢,也能大大減少大明損耗。”

  商王重重哼了一聲,說:“派人告訴趙家,本王答應了他們的條件,不過要看他們的心意,否則……”

  先皇去世,令諸地心思亂起,當年奪位留下的禍根也要徹底爆發了。

  朱訓樘瞧著地上跪著的人,輕聲道:“商王真不聽勸嗎?”

  “商王說,先皇去世,作為兒子必須要親自護陵。”

  跪著的士兵冷汗迭出,生怕皇帝動怒。

  朱訓樘擺擺手道:“下去吧。”

  “是!”

  士兵如釋重負,快速離開。

  朱訓樘嗤笑道:“皇叔啊皇叔,當年你掌握著大半禁衛軍,如果行玄武門之事,恐怕沒準真能奪得皇位,可惜你竟然犯了一些不該犯的錯誤,也不知是誇你的忠孝之義,還是說你婦人之仁,最後竟然犯了猶豫,帶著嫡係部隊離開了。”

  “你這一退,可就永遠無法再挽回啊!”

  朱訓樘:“讓朕看看大明到底還隱藏著多少汙垢,先皇早就為今日準備了多年,朕會給你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大明風起雲湧,戰爭即將到來,這場戰役決定著大明是元氣大傷,還是一飛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