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混飯來也
作者:明聖之君      更新:2020-05-11 20:13      字數:4346
  半月之後,在那個鎮子裏殺人的事情,算是不了了之了。

  鎮子裏的人不知道凶手去向了何方,也不知道楊芳去向了何方,這件事,也就成為了無頭公案,誰都沒轍,也幸虧死去的人都是一些痞子惡霸,老百姓的心裏不難受,反倒是有高興,要是死了德高望重的人物,這件事恐怕一時半會兒,也會沒完沒了的。

  元正帶著楊芳也總算出走出了這個山脈,在半路上,楊芳好幾次險些進入了象境,可實際上,也隻是險些,人過三十不學藝,過了三十歲之後,不管是詩詞歌賦的修為,亦或是武道修為,想要稍微上一個台階,那都是比登天還要難的事情。

  大河邊,水流滔滔,波瀾壯闊。

  對麵,是連綿的群山,後麵,也是連綿的群山。

  中間卻沒有橋梁。

  元正一個人想要禦風而行也可以,騎著萬裏煙雲照也可以。

  一隻雛鷹落在了元正的肩膀上,萬裏煙雲照從未走遠,但那匹黃驃馬,必然是在楊芳的心裏給走遠了。

  楊芳說道:“乘風而行的話,你一個人可以過去,我可能過不去的。”

  元正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來到了哪裏,大方向上,這裏應該屬於大秦東南一帶,具體是在哪裏,元正也是一頭霧水。

  不著急不著慌的說道:“你會烤魚嗎?”

  楊芳微微一愣道:“你的意思是,就地取材?”

  元正點了點頭,肩膀上的雛鷹飛出去,沒過多久,便在河中抓了幾條龍鯉上來。

  楊芳這一段日子,擔任起了廚娘的艱巨任務,雖然跟著元正身後,元正既沒有給她指點迷津,也沒有傳授她功法心得,但有些事情,本來就是讓自己慢慢感悟的,而不是別人去教。

  跟在元正的身邊長了以後,楊芳覺得,自己早晚都能夠進入象境的。

  搭起烤架,開始烤魚。

  對於魚肉,元正還是比較喜歡吃的,但是喜歡吃西蜀一帶的魚肉,也喜歡吃北方一代的魚肉,唯獨不喜歡吃南方的魚肉。

  因為總覺得南方人做出來的魚肉,有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肉麻感。

  元正忽然間說道:“你行不信,很快就會有一艘船過來的。”

  楊芳看著這條大河,大河裏有龍鯉,就說明這條大河的水產還是非常豐厚的。

  說道:“如果是別人說的,我不相信,但是你說的,我還是相信的。”

  元正乖巧的笑了笑,對於楊芳這樣的回答,也不知道如何回複。

  楊芳的廚藝還是不錯的,開膛破肚這種事情也是非常的熟練,想來之前在慕儀鎮居住的那一段日子裏,也沒有少吃魚肉。

  但很可惜,魚肉要是沒有足夠的調料,吃起來著實有些清淡,所幸,這是龍鯉,便是沒有調料,也能有龍鯉本來有的味道。

  聽某位廚師吹過,越是高端的食材,往往隻是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便能夠煮出山珍海味。

  元正也一直相信,畢竟大巧不工,大愚若方,大象無形,大成若缺。

  魚肉還沒有熟,元正隻能耐心等待。

  元正所希望的就是,在吃完魚肉之後,那艘船再過來,要是魚肉還沒有熟,那一艘船若是過來了,這個魚肉還有點不太好分食了。

  結果,元正的希望不出意外的落空了。

  在魚肉快要熟的時候,那一艘船過來了。

  是一艘黑色的小船,甲板上,站著一個讀書人,手捧經書,長身玉立,不過年紀有點大了,起碼也有五十六歲了,頭發也沒有多少,發型走的是聰明絕頂的路子。

  老人家靠岸下船。

  一身真元起伏,如羚羊拐角妙到毫巔。

  對著元正微鞠一躬道:“在下方思亮,見過公子。”

  元正故意低頭看了看,說道:“我如此寒酸落魄,怎能讓先生這樣的大才,稱呼我為公子呢。”

  還好,隻有方思亮一個人來了。

  其實來到這裏之前,元正就暗中運用滄海**,推算過周圍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那兩個道士也不會無緣無故的進入山脈裏,這一帶左右,興許有著百國餘孽的存在。

  可能是趙國,可能是韓國,也可能是齊國。

  現在想起來,當初的那個宋清,應該是宋國的後代才對。

  方思亮道:“公子莫要自謙,我觀公子,器宇軒昂,絕非泛泛之輩。”

  “日後,必然是那出雲之月,成龍之人。”

  初次見麵,就如此吹捧自己,這就說明,這個方思亮,還是挺有眼力勁的,一看元正就是那種非富即貴的主兒。

  元正故意客氣道:“在下家境貧寒,能得到先生如此廖讚,實在是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先生越是如此,我心中,便越是難受。”

  方思亮一臉疑惑的問道:“聽公子這口吻,疑似最近遇到了難事,還是說有其餘的難言之隱?”

  元正就坡下驢的說道:“實不相瞞,如今大爭之世已經來了,我也想要趁著亂世,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

  “然而,我有鯤鵬之誌,欲翱翔九天,卻也有口腹之欲,捉襟見肘。”

  “就如先生之所見,我連一身像樣的衣裳都沒有。”

  “所以啊,在河邊捉條魚吃一下得了,也不敢有什麽遠大的人生追求。”

  方思亮被元正這麽一說,滿腔長篇大論,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傾瀉而出了。

  能如此看好元正,一來是因為元正的氣質擺在這裏。

  二來,是因為元正腰間的佩劍。

  方思亮是一個見過世麵的人物,哪些東西值錢,方思亮一眼就能夠看得出來。

  旋即思量了一下,說道:“公子莫要自卑,俗話說,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我觀公子,有貴人之氣象,早晚都可克成大業。”

  “又何必在這一朝一夕之間,籌措滿誌卻又搖擺不定呢。”

  元正乍一聽,還覺得這個方思亮,算是一個有學問的主兒,但也隻是乍一聽了,仔細品味一下,其實方思亮說的話,沒有一星半點的墨水兒。

  偏向於胡謅的那一類型。

  元正試探性問道:“不知道先生吃了沒有?”

  方思亮尷尬的摸了摸自己的肚皮,說道:“還未,還未。”

  元正就知道這個方思亮沒有吃,停船靠岸,擺明了是來混飯的。

  儒家有言,君子不下庖廚,這個方思亮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種會煮飯的人,在野外得到了一隻野雞,都不知道應該怎麽吃進嘴巴裏。

  人家說沒吃,元正也不好拒絕,硬著頭皮說道:“那就留下來一起吃魚吧,我方才捉了五條魚,我想應該夠吃了。”

  方思亮也沒有客氣的意思,言道:“多謝公子盛情,我這裏還有一壺花雕,願同公子共飲之。”

  元正嗯了一聲,心裏對方思亮這個讀書人,也有了一份好感。

  混飯的人分為兩種,第一種純粹就是混飯,也不打算表達一些什麽,更不打算吐出些什麽來。

  第二種就是方思亮這種人,有一壺花雕,還知道拿出來分享,這樣的人,以後不管去哪裏混飯吃,都能吃得開。

  元正不喜歡喝酒,不過也長時間沒有喝茶了,喝點酒也還不錯。

  方思亮從船上搬來了一個小夥子,從岸邊抱來了幾個大石頭當做凳子。

  也蒲木葉子當做呈菜的盤子,將燒烤好的龍鯉拜訪在桌子上,楊芳的手藝的確不錯,看上去色香味俱全。

  食無言寢無語,但是在野外,著實沒有那麽多的規矩。

  元正好奇問道:“不知道先生來自於什麽地方?”

  方思亮吃了口魚肉,還是很注意自己的吃相,走的是細嚼慢咽的路子,吃的時候,極為小心翼翼,主要也害怕將魚刺給卡在喉嚨裏了。

  吞咽下去,抿了一口花雕後,才徐徐說道:“在下來自於終南山。”

  尤其是說出終南山這三個字的時候,方思亮有一種謎一般的理直氣壯以及自信自強。

  元正立馬明白了方思亮的路數,姑且不說方思亮到底有沒有真才實學,起碼在混飯吃的這門手藝上,還是頗有心得的。

  微笑道:“我可是聽說終南山裏,到處都是讀書人,那裏都是麒麟之才,每一個人,都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可是大多數人的性情都比較古怪,不願意介入世俗之爭,還有一部分人,純粹是在鍾南山裏修行,盼望有朝一日,得道成仙。”

  “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

  方思亮其實並非來自於終南山,如今的終南山可不是以前的終南山了。

  以前的終南山,風水寶地,先到先得。

  現在的終南山,不是關係戶,還真的進不去呢。

  方思亮實際上是在終南山東麵二百裏的一個小山坡上安家落戶了,家裏有點存銀,修建了一個不算好也不算壞的莊院,雖然想要擠進終南山裏,但是方思亮的關係還不夠硬氣,隻能作罷。

  可不管怎麽說,也算是在終南山周圍了,說是出自於終南山,也能說得過去,不算是過於吹牛皮。

  方思亮故作一副深沉模樣,說道:“公子所言並非屬實。”

  “終南山裏的能人異士著實不在少數,不過卻也存在著文人相輕之類的黨派之爭,山頭林立,一個看一個不順眼的事情常有發生。”

  “至於想要修煉成仙的,倒也的確有那麽幾個人,不過具體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具體如何?

  方思亮連進入鍾南山的具體路線,都不是那麽的熟悉,更別說那裏的人具體都經曆了一些什麽事情了。

  不過有文人的地方,必然是會出現文人相輕的情況。

  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這似乎是一個很奇怪的規律,似乎從來沒有一個地方,不分三六九等,不分高低貴賤,永遠都是沒完沒了的競爭,遵循著成王敗寇的規則。

  元正道:“也是,可惜,我沒有到達過終南山,傳聞中,那裏的風景頗為壯麗,雲山霧罩,大日普照世間萬物,可有此事?”

  方思亮又小心翼翼的吃了一口魚肉後才應道:“那裏的風景倒是世間罕有,的確是不錯。”

  元正喝了一口方思亮的花雕,上好的花雕,對於以前的元正來說,真的不算是什麽好酒,不過很長時間都過著清心寡欲的日子,偶爾喝到了一次花雕,竟然覺得花雕真的還不錯,要是這會兒喝到了萬年春,豈不是要飄飄欲仙,神遊太虛了?

  可是這會兒沒有萬年春,隻有花雕,有花雕,已經不錯了。

  方思亮混元正的飯,元正混方思亮的酒。

  楊芳倒是沒有著急吃肉,在一旁侍奉著元正和方思亮。

  也談不上侍奉,隻能說是暗中觀察,楊芳總覺得,元正去過終南山,而且對那裏還是比較熟悉的。

  事實上,女人的直覺,在某些時刻,是非常準確的。

  元正道:“先生這一次下山,是不是想要選擇一個雄主,好生輔佐,然後共謀大業?”

  飯吃飽了之後,看看方思亮怎麽個說法,才最有意思。

  畢竟飯吃飽了,也有底氣了。

  方思亮故作悲憫之狀,說道:“確實有此想法,然而,雄主難覓,聖主更是如此。”

  “我觀公子,日後有成龍之勢,如果公子不嫌棄的話,我願追隨公子,共謀大業。”

  一聽這話,元正頓時反應過來了,這位讀書人,其實不是想要追隨元正,估計是最近得罪了什麽江湖流寇,正在四處追殺他,剛好看見元正佩劍而行,心想元正可能還是個武道高手,能躲在元正身後,大樹底下好乘涼。

  元正連忙應道:“可惜啊,我胸無大誌,多謝先生的好意,以及先生的花雕。”

  方思亮自知抱大腿無妄,起身,雙手作揖道:“能和公子於今日相距,實乃緣分,往日後,還可以在他鄉重逢,共敘當初。”

  元正也假惺惺的雙手抱拳道:“青山不改,細水長流,後會有期,先生前路好生珍重。”

  方思亮上船,催動了一股隱秘的真元,順著這條大河南下而去。

  元正見到方思亮走了之後,才嗬嗬笑道:“混飯能混的如此清新脫俗,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