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州城
作者:醉朱顏      更新:2020-05-11 15:31      字數:2265
  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州城

  江州城東臨鄱陽湖,北接長江,南靠廬山,,名副其實的依山傍水,地傑人靈。

  偌大的鄱陽湖水麵波瀾不驚,一眼望不到邊際,偶爾搖曳著幾隻扁舟,頗有一種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感覺。

  任寧捧了口湖水,洗著略顯疲憊的臉頰,立刻神清氣爽,麵對遼闊的湖麵放聲大喊,旁邊的絕情也有模有樣的學著,卻是喊著“涉水!”

  任寧老臉一紅急忙製止,索性附近沒多少人,隻在岸邊停著幾隻小船,船夫多半是年過半百的,老人,想是聽不懂其中的意思。

  任寧駕著馬車從昌南城一路趕來,總算是在天黑之前到達鄱陽湖邊,對麵則是江州城。

  要想去往江州城有兩種方法,一則繞路而行,從鄱陽湖南側途徑廬州,二則橫跨鄱陽湖。

  作為炎朝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地域廣闊,南北長三百多裏,東西最寬處一百五十裏,最窄處六裏。

  任寧正處於最窄的岸邊,若是夏天他還真打算遊過去,然而透著寒氣的湖水絕對能刺透他整個身體,也隻能乘船擺渡。

  每日來往與江州城的行人不在少數,擺渡也就成了產業,不少漁民劃著小船接送來往的行人,自然賺些銀兩。

  小船體積不大,每次隻能容納四名行人,並且分為兩種,其一:按人頭收費,類似現代的拚車,每位行人需花費五文錢,客滿發船。如此一來單程可賺二十文錢,每日大概往返兩次,也就是八十文錢,一月收入二兩多銀子。

  另一種按船收費,不論多少客人都需十文錢,類似乎現代的快車,行人多花些錢卻能節省時間。

  船夫雖然單程掙得少,卻可以節約時間,每日多往返幾次,賺的更多,自然也更累一些。

  年輕的船夫多半按照第二種方式收費,而年邁的船夫多半按照第一種方式收費。

  任寧打量一番,發現靠在岸邊有十條船,兩種收費方式各占了一半。

  眼看著黃昏降臨任寧有些著急,本應花十文錢立即出發,卻還是走到一名老伯麵前。

  這位老人衣衫襤褸,即便是冬日也隻穿了條很薄的褲子,褲腿顯然有些短遮不住腳踝,躲在船頭瑟瑟發抖。

  倘若等不到客人他隻能繼續等下去,一家老小還等著錢買米買麵。

  任寧笑著問道“老伯,我們要坐您的船。”

  老人看了看任寧跟絕情,搖著頭說到“天馬上就要黑了,你們年輕人忙,還是坐他們的吧!”

  老人指著旁邊幾名年輕的船夫說到,老人不是不想賺任寧的錢,而是覺得隻有他們二人不能立即出發,怕誤了任寧的行程。

  至於自己何時能等到四名行人全看天意,很可能一晚上都要睡在這裏。

  任寧自然明白老人的意思,微微一笑帶著絕情上船,立刻拿出二十文錢交給老人“這隻船我包了。”

  二十文錢對任寧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老人這種為他人著想的品質令任寧頗為感動,他完全可以給老人更多銀子,又怕傷了老人自尊,於是跟他在商言商。

  老人用幹癟的雙手接過二十文錢,眼中說不出的感動,撐著竹竿緩緩前行。

  依山傍水的農家民風淳樸,總愛哼些小曲,老人也不例外,渾厚悠揚的聲音飄蕩在湖麵上,任寧平躺在中間,看著靜謐的天空極為享受。

  湖麵上有不少野鳥,時而劃過天空,時而俯衝湖麵,用尖銳的嘴巴刁出隻肥魚,發出喜悅的聲音,這是它們捕獵的方式。

  看到如此畫麵任寧對此行充滿信心,江州城絕對有不少散養的麻鴨,以長江裏的魚蝦為食,肉質鮮美,肥而不膩,自是無為熏鴨的絕佳食材。

  幾首民謠過後他們已經來到對岸,趁著夕陽的光輝走進江州城的大門,隻留下老人一副焦急的樣子“少俠您的銀子!”

  看著船頭的十兩銀子老人又驚又怕,急忙追趕著任寧,卻還是消失在人群中。

  任寧知道直接給老人十兩銀子老人斷然不會同意,隻能用這種方法讓他被動接受,最開始老人可能心神不寧,但這十兩銀子對他的幫助絕對大過內心的不安。

  江州城內沒沒有貫穿南北的河流,顯得更加靜謐,夜間行人來往於大街小巷,卻不喧鬧。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任寧去了不少地方,對炎朝城池的布局了解大概,知道什麽地方客棧聚集,於是找了家頗具山城水、鄉特色的的住下。

  絕情與他相處的時間久了,竟產生了依賴,非要跟任寧同住一個房間,任寧頗感無奈,倘若今後自己成家立業絕情還真是個障礙。

  不過有絕情在身邊任寧充滿安全感,最起碼不會從噩夢中驚醒。

  第二天兩人起的很早,任寧從客棧老板那打聽到附近有條早市,不少農民會進城賣自家種的蔬菜,養的豬牛。

  若是一切順利任寧可以盡早離開這裏,天黑之前趕回昌南城,畢竟還有一大堆的事情等著任寧處理。

  沿著大街向北走了不過五百米,向又拐進一條小巷,裏麵人頭攢動,各種叫賣聲。

  不少酒店的夥計趕早來買些新鮮的蔬菜、魚肉,任寧也混在其中,有種多年前逛菜市場的感覺。

  絕情永遠抵製不住食物的誘惑,他的速度極快沒等小商販反應過來已經吃到嘴裏,任寧也隻能紅著老臉跟在他屁股後麵付賬。

  等絕情吃了一遍之後任寧也轉了整個菜市場,注意到有三人在賣麻鴨,其中一人滿麵紅光,拉了整整一車的麻鴨,個個毛色鮮亮,體型肥碩。

  另一人是名中年婦女,身邊隻有三隻麻鴨,更多的是筐裏的鴨蛋,麻鴨體型消瘦,毛色暗淡。

  最後這人是名中年男子,滿是褶皺的臉上充滿憂愁,五隻麻鴨“呱呱”叫個不停,羽毛上沾著黏黏的東西,腳掌也有不少泥巴。

  任寧首先否定了中年婦女那幾隻麻鴨,這分明是用來下蛋的老麻鴨,肉質不好,不能用來做無為熏鴨。

  第一家的麻鴨雖然毛色鮮亮,體型肥碩但很可能是靠吃糧食催肥的,也不是理想麻鴨。

  反倒是中年男子那五隻麻鴨引起任寧的注視,緩緩來到此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