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庸人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1-07-09 01:12      字數:4305
  安應昌一邊向楊振介紹著島上駐守兵馬的來曆,一邊不住地歎著氣。

  ??“末將在丙子胡亂之前,曾任海州兵馬使,所領兵馬皆是號牌軍。然而號牌軍之不能戰,不堪用,也並非全然如此,端看統兵之將如何駕馭。

  ??“若其真能愛兵如子,解決無糧無餉無法照顧家人的後顧之憂,厚給衣***其器械,號牌軍亦未嚐不能戰。隻可惜——”

  ??說到這裏,安應昌再次歎了一口氣,說道:“隻可惜,朝堂之上以文製武,爾虞我詐,猜忌重重,為將者若要自籌糧餉器械,厚給牌軍衣食,則慮上官猜忌,以圖謀不軌治罪。

  ??“而若為將者,隻顧明哲保身,一概照章辦事,不給麾下軍伍糧餉,不精麾下軍伍器械,平時或可維持,一到戰時,則兵事無可為也。”

  ??安應昌說完了這些話,沉默了片刻,見楊振仍舊看著他,等他繼續說下去,便苦笑著搖了搖頭,一直鼎足山城下的曠野,說道:

  ??“當初丙子胡亂之時,守禦江華島的各路兵馬不下兩萬人,若以一員勇於任事的大將統之,無論如何看,江華島都不該輕易淪陷。

  ??“然而王上任人唯親,簡直如同兒戲,竟派了當時領相金鎏之子金應徵為江華留守,並以漢陽城裏出了名的紈絝子弟洪命一為副使,不到任還好,一到任,則大事去矣。”

  ??安應昌說到最後,再一次把談話的重點,落在了現在的國王李倧任人唯親昏聵糊塗上麵,一說起這個簡直是咬牙切齒,顯然心中怨念頗深。

  ??但是,楊振沒接他的這個話茬兒,李倧即位已經十多年了,不是那麽容易被替換掉的。

  ??就算楊振下一步真的要往漢陽城裏去,他也不會輕易去嚐試替換李倧。

  ??所以楊振將話題一轉,問起了現在的江華留守府留守以及江華府兵馬副使的來頭。

  ??結果楊振這麽一問,安應昌的回答倒是令他一時有些喜出望外了。

  ??“沈總戎本來是想出任江華留守的,而且也得到了王上的應允,隻剩下議政府下告書了,然而三月裏崔鳴吉事發被免,新的領相洪瑞鳳卻不知如何說動了王上改了主意,將洪領相的兒子,曾任江華府副使的洪命一,安插在了這個位置上。”

  ??“就是你說的那個出了名的紈絝子弟洪命一?”

  ??“正是!此人來了島上以後更是玩忽職守,常常一個月裏,倒有半個月不在島上,要麽跑回漢陽城裏廝混,要麽跑到開城廝混,隻知尋歡作樂,正事一概不理。”

  ??“哦?嗬嗬,這倒好事兒啊!”

  ??與安應昌這樣的人不同,楊振對於自己的敵人裏出了這麽個隻知道尋歡作樂的紈絝子弟,他還是很欣慰,很滿意的。

  ??張臣在一邊,見楊振如此,隨即哈哈哈哈地笑了起來。

  ??而安應昌轉瞬也就明白了楊振的意思,但是對自己有著一個這樣的上官,他還是氣憤難平。

  ??楊振見他如此,也不以為意,隨後接著問道:“那麽除了這個不靠譜但是好對付的洪命一,江華府城裏還有誰說了算?”

  ??楊振這麽一問,安應昌倒是情緒立刻好轉,當下抱拳答道:“副使乃是沈器成!正是沈總戎之親弟!沈總戎想來江華留守府,原是有心思的,隻是因為突然換了領相,打亂了沈總戎的安排。

  ??“然而江華島至關重要,沈總戎不能自任留守,便將其弟推舉給王上做了副使的人選。王上和洪領相皆同意了。如今江華留守府副使,正是沈總戎的弟弟沈器成沈副使!”

  ??談及這個沈副使,安應昌的神色語氣與方才他談及洪命一的時候截然不同,話也多了起來,說的也更細致了。

  ??“那麽,這個沈副使可曾參與了沈器遠沈總戎與汝等之謀?他可否知情?”

  ??“知情,沈副使乃沈總戎親弟,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豈能不參與其中?”

  ??楊振聞言,心中一喜,當即撫掌說道:“好!那就好辦了!”

  ??說完這話,再看看夜色漸深,楊振遂轉身往城下走去,不一刻即領著眾人回到了傳燈寺內,各自歇息去了。

  ??登上江華島的第一天夜裏,楊振在鼎足山城內的傳燈寺裏睡得很好,一覺睡到了天亮。

  ??而鼎足山城周邊以及附近摩尼山上的煙墩,同樣平靜無事。

  ??李守忠撒出去潛伏的暗哨,有好幾處,但是沒有一處發現敵人哨探的蹤影。

  ??“嗬嗬,鼎足山城這裏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大炮轟鳴,遠近皆聞,又有山城下逃散而去的牌軍,江華府城那邊何故沒有一點動靜?本都督還等著他們快來自投羅網呢,結果他們不來,這可如何是好?”

  ??第二天早上,楊振起了床,簡單洗漱過後,讓把張臣、仇震海、俞海潮以及頭天投效的朝人千總安應昌,一起叫了過來。

  ??等到眾人到齊,他一邊張羅著眾人一起圍坐在傳燈寺的庭院石桌上吃早飯,一邊笑著詢問眾人意見。

  ??而張臣、仇震海、俞海潮等自軍將領聽了楊振的那番話,一時都哈哈大笑起來。

  ??唯有朝人千總安應昌麵色尷尬地放下了手上的幹糧餅子和鹹魚幹,陪著笑也不是,繼續吃也不是。

  ??李氏朝鮮的戰備防範意識本來就差,丙子胡亂之後,他們改事清虜的同時,東江鎮也已消亡,因此上到國王李倧,下到各級文官武將,都認為當年那種迫在眉睫的亡國之患,已經消除,天下終於太平無事了。

  ??於是,漢陽城的昌德宮裏又開始鶯鶯燕燕歌舞升平起來,而其他各道各州也全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景象。

  ??楊振經曆多少次身處險境九死一生的場麵,早已經習慣了與滿韃子軍隊作戰時爭分奪秒的各種快速反應,如今率部來到這裏,麵對江華島朝人守軍的“慢節奏”,他顯然還有些不太適應。

  ??但是,李氏朝鮮的慢節奏慢生活,對他有利,江華府城的守軍反應越慢越拖遝,對他目前的行動就越有利。

  ??“怎麽,吃不下?安千總覺得,本都督軍中夥食如何啊?”

  ??安應昌見楊振這樣問他,自然不敢怠慢,立刻從眾人圍坐的石桌子旁邊站了起來,躬身答道:

  ??“都督軍中飲食雖然簡單粗糲,但卻足以果腹充饑,且都督與部下飲食如一,一起圍坐分食,相敬如賓,親如兄弟,尤令末將欽佩之至!”

  ??楊振聽安應昌這麽說,也不想他在自己的麵前過於拘謹,當即借著他所說的話,指著他笑道:

  ??“嗬嗬,你安應昌昨天才投效於我,今天就學會了拍馬屁,老實人學壞,何其速也!哈哈哈哈……”

  ??楊振此話一出,身邊圍坐在一起共同分食麵餅、鹹魚和菜湯的諸將,也再次跟著楊振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而楊振所說的打趣的話,卻也叫一直尷尬拘謹的安應昌不由自主地咧開嘴,跟著笑了起來。

  ??眾人笑過一陣之後,彼此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

  ??楊振見安應昌不再那麽惶恐不安了,便開口問他道:“江華留守洪命一,既然是個紈絝子弟,就不必去說他了。你且說說看,江華留守府副使沈器成,是個什麽樣的人吧!”

  ??安應昌四十多歲,也在李氏朝鮮的官場上起起伏伏許多年了,當然並非糊塗人一個。

  ??因此楊振一開口,他就大體上猜到了楊振問他的話裏話外是什麽意思了。

  ??“都督放心,沈器成沈副使雖然是沈總戎親弟,但其格局、氣魄、膽識、手腕,與其長兄沈總戎無法相比,處事優柔寡斷,並無應變的急智急才。

  ??“如果說他為人有什麽長項的話,那麽其唯一的長項,恐怕也就是對其長兄沈總戎惟命是從,同時也多少能夠聽得進部屬的忠言。”

  ??安應昌先是說了他對沈器成的總體看法,然後似乎是又想起了楊振先前所說的話,便又說道:

  ??“但是,從昨天都督率軍進占鼎足山城,到得此時此刻,江華府城毫無反應,也可見其人,同樣是庸人一個。”

  ??說到這裏,安應昌再一次忍不住歎了口氣。

  ??江華島雖然是江華灣第一大島,但是江華府城距離鼎足山城,也隻有三四十裏的路程而已。

  ??這意味著,昨天下午從鼎足山城下麵逃散而去的諸多牌軍,昨天晚上必定能夠抵達江華府城報信。

  ??這也就意味著,江華府城裏的江華留守洪命一和副使沈器成,昨天晚上就應該已經得知了鼎足山城遭受攻擊的消息。

  ??然而從他們表現看,昨天晚上他們顯然沒有做出任何出兵救援的決定。

  ??安應昌想到自己的上官和友軍,都是這樣的貨色,不由得一陣失望、厭倦和無力。

  ??“嗬嗬,不要看不起庸人,庸人有時候也有庸人的好處。如果沈器成急匆匆派人前來圍攻我等,意圖奪回鼎足山城,那麽本都督必叫他有來無回!”

  ??楊振先是說了這麽一番話,然後略一思考,又對安應昌說道:“這個沈器成沈副使既是沈總戎的親弟,而且參與了沈總戎之謀。那麽我們可否派人前去聯絡他,說服他,叫他充當我大明內應,為我們打開城門呢?”

  ??楊振雖然不懼江華府城的區區兩千朝人守軍,但是如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說服沈器成叫他充當內應,打開城門,那就更加省時省力了。

  ??楊振的這番話一說出來,在場的其他將領,登時都放下了碗筷,齊刷刷的目光鎖定在了安應昌的身上。

  ??派人前去聯係沈器成的事情,自然非他安應昌莫屬了。

  ??這時,隻見安應昌臉上的神色變幻不定,似乎一直拿不定主意。

  ??自從昨日在傳燈寺開門投效之後,安應昌的心中對自己的抉擇和處境,就一直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困惑。

  書屋小說首發